知足者常乐什么意思求解(月满则亏,水盈则溢:懂得满足,才会常乐,才会幸福)
“知足者常乐”,这一成语的意思是说: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幸福的,也就是说,人们只要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就能无忧无虑,幸福快乐。它告诫人们要安于已经得到的物质、利益、地位等。
我们常常对自己的境遇感到不满,认为自己不如某某人,这样,我们就会因为各种事情搞得自己心烦意乱,甚至压力重重。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生活不知足。
也许,我们觉得自己的职位不高,而去努力工作;也许,我们因为自己的钱太少,而去拼命挣钱;也许,我们对自己的住房条件不满意,而去争取更大一些的房子。也许,当这一切都实现后,又感到不满足,继续去努力获得一些更好的东西。当我们行将老去时,我们会叹息,我们拼搏了一辈子,为了生活过得好一些,可是到最后,我们并没有享受到我们的成就。
“知足者常乐”,它出自《老子》中的一句话:“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恪守这一箴言,一生平平安安、幸福美满;也不知有多少人不以为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却一生坎坷,多灾多难。“不知足”是人的本性,“知足者常乐”就是针对人的这一“劣根性”所说的。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俗话说:“当了皇帝想成仙。”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和享受而奔波忙碌、拼搏奋斗,这无可厚非。但是,社会和生活所能满足的欲望总是有限的。
酸、甜、苦、辣各有各的味道,知足才能常乐。在现实生活中,“足”是暂时的,而“不足”却是永恒的。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以“足”作为目标追求,那他得到的将是时时处处的“不足”;反之,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以“不足”对生活的事实予以理解和接纳,他对自己的感受就是时时处处是“足”的。
“足”和“不足”是对立的,但是,也是辩证的。知“不足”,所以,才知“足”;不知“不足”,所以,才不“足”。“不足”,才可以知足;不知足,便总是“不足”。足不足是物性的,知不知则是人性的。以人性驾驭物性,便是知足;让物性牵制人性,就是不知足。足不足在于物,非人力所为;知不知在于人,非贫富贵贱所左右。
1.俭朴者知足
“俭朴”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俭朴的生活方式使一个人的内心感到充实。有恬淡修养的人,他在物质上永远感到满足,所以,俭朴者时时都感到快乐,处处都觉得幸福,反之,物欲愈多,人想要享受和占有的欲望就愈大,随之带来的痛苦就愈多、烦恼也就愈多。
2.惜福者知足
古人云:“生在福中要知福。”珍惜福分的人,福常有余。暴殄天物的人,福常不足。只要知道无忧无虑的生活来之不易,只要知道还有人比自己生活得更辛苦,也就是俗话说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就是一种难得的福分。只有抱持这种心态,你才不会小看这一福分,也不会浪费这一福分,更不会养成奢靡颓废的习惯。
3.平淡者知足
人生最大的烦恼不在于自己拥有的太少,而在于自己所向往的太多。庄子云:“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就是说一个人的欲望多了,就缺少智慧与灵性,所以,一个人要时刻节制嗜欲,减少思虑,弃除烦躁,杜绝尘劳,省精保神,以平淡的心态对待生活的诱惑和干扰,让自己的灵魂安然于梦。但是,安守平淡,并不是不求进取,也不是无所作为,放弃追求,而是要以一种平淡的心态来对待人生。
人的一生如果对富贵看得淡,富贵就不可以动其心志;对名利看得淡,名利就不可动其心志;对生死看得淡,生死就不会动其心志……像这样的人生,就可以随运而行,因顺而往,随处而得,随遇而安,逍遥自在,时刻欢乐,时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