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的资料和故事(一口气读完天坛公园的历史)
说到天坛,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不是它?
但是请仔细看清楚,这座建筑上的牌匾,清清楚楚写得明白,它的名字叫——
祈年殿
没错,它虽然是北京天坛公园里的标志性建筑,但并不是传说中的“天坛”。
真正的天坛,应该是一进公园南门看到的那座圜丘。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迷糊了:
天坛公园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在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会冒出“天坛”“圜丘”“祈年殿”这么多词?
别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捋一下天坛公园的历史变迁。
故事要从永乐十八年(1420年)说起。
这一年,朱棣下令建造的北京城各处建筑陆续竣工。其中,城南有一处(也就是现在的天坛公园位置)被划分为天地坛,中心位置有一座大祀殿,供皇帝在这里祭祀天地。
此后一百多年,有9位皇帝在这里举行了102次祭祀活动。
天地坛总图
但到了嘉靖九年(1530年),时代变了。
嘉靖皇帝认为,天和地不能挤在一起,应该分开祭祀才对。凭这一句话,两项工程迅速动工。
第一项工程,是在北京城北边新建了一座地坛,也就是现在的地坛公园。
第二项工程,是把天地坛改为天坛,然后在大祀殿南边建造圜丘,作为祭天活动的新位置。
至于原来的大祀殿嘛,被下令拆掉重建。嘉靖皇帝亲自题名为“大享殿”,并宣布了它的新功能:专门祭祀自己的父亲。
但实际上,一直到明朝灭亡,大享殿都处于闲置状态。
乾隆皇帝即位后,越瞅大享殿越觉得别扭:
“这里明明是一个祭天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座祭祀嘉靖皇帝父亲的建筑呢?”
于是,他下令改大享殿为“祈年殿”,表示以后要在这里向上天祈祷一年四季五谷丰登。
在乾隆手上,天坛公园基本奠定了现在格局。
天坛公园鸟瞰图
光绪十五年(1889年),祈年殿遭遇雷击,在一天一夜之内被大火烧为灰烬。
光绪皇帝非常生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严厉惩罚,但依然面临一个难题:怎样重建祈年殿?
由于没有祈年殿的建造图纸,重建工作困难重重。后来多亏找到一位曾经参与过修缮的工匠,才让重建工作顺利开展。
现在我们看到的祈年殿,就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竣工的。
天坛祈年殿剖视图
民国时期,天坛被改建为天坛公园。
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曾受北平市政府委托,对祈年殿进行修缮。他们一起登上祈年殿顶上,对这座著名的古建筑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量。
到1936年,梁思成等人不但修缮了祈年殿,而且对附近的神乐署、神库、长廊等建筑都进行了修缮。
可惜的是,由于后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整个工程被迫中断。
梁思成(右四)、林徽因(右五)等人在天坛祈年殿顶
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公园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当时有人认为,整个天坛公园占地面积太大,可以只保留祈年殿和圜丘等建筑,然后砍掉园中的古树,划出一部分作为建筑用地。
但林徽因表示明确反对: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树,那么天坛的氛围将会荡然无存。
在林徽因等人的坚持下,天坛公园里的众多古树名木得以完整保留。正是它们的存在,天坛公园才一直处于青葱肃穆的郊野祭祀氛围之中。
在天坛公园的古树名木里面,有一棵非常著名的“问天柏”。
这棵柏树原本并没有名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修剪之后,只剩下一前一后两根枯枝,造型非常别致。
据说在1986年,一位扬州游客来参观,认为它看起来特别像诗人屈原,正抬着头指着天,吟诵《楚辞·天问》呢,就给它取名为“问天柏”。
大家一听,纷纷点头,感觉跟天坛的功能很契合,于是这名字就传开了。
天坛公园“问天柏”
2006年6月18日傍晚,天坛公园迎来了一位真正“问天”的人:物理学家霍金。
霍金这次来北京,是参加国际物理学术大会的。他听说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于是要求专门参观一下。
天坛公园为了接待霍金,热情地延迟了闭园时间,让他依次参观了圜丘和祈年殿。
就这样,一位当代与天对话的科学家,在一个中国古代皇帝与天交流的神圣场所,与浩瀚的宇宙进行了一场奇妙的会晤,并留下了几张非常有意思的合影。
后来,这些合影还被霍金选用到了自传《我的简史》里面,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天坛。
霍金在天坛祈年殿前合影留念
弄清楚了天坛公园的历史变迁,大家明白一开始那几个词语的意思了吧?
“天坛”是整个场地的总称,“圜丘”是祭天的具体位置,“祈年殿”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而天坛公园,是由明清帝王、近代建筑学家、当代物理学家以及无数其他游客共同打造的文化空间,今后还将吸引着更多人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