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关于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大全(从“蚩尤坐骑”到“可爱国宝”,关于大熊猫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1993年

成都为了纪念

我国发起拯救大熊猫运动10周年

举行了“国际熊猫节”活动

因此,从那之后每年9月22日

就被定为国际熊猫节


据考古发现,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化石,

距今已有八百万年历史。

大熊猫也享有动物界的“活化石”美称,

从传说中凶猛的“蚩尤坐骑”,到如今憨态可掬的国宝。

大熊猫究竟经历了些什么?

大熊猫身上又有哪些有趣的知识?


真的跟蚩尤一起打过仗么?

说起远古时代的大熊猫,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起网上流行的段子。

“别看大熊猫现在像个‘铁憨憨’,当年蚩尤可是骑着它跟黄帝决战涿鹿呢!”

但遍寻史籍,未见有相应的记载。

唯一把大熊猫和蚩尤扯上关系的史料,只有《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这段话,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据国内最早研究大熊猫的专家、熊猫科研“教父”胡锦矗教授的说法,“貔貅”通常解释为大熊猫。而《史记·五帝本纪》提到的“大熊猫”显然是在黄帝的麾下。

如果以上解释成立,那大熊猫要是真的跟蚩尤打过仗,也是作为对手,而非坐骑。

其实,依照史学界通行的解读,这句话中的“熊罴貔貅貙虎”,指的是以这些动物为图腾的部落,而非黄帝真的带着这些猛兽上战场。

网上盛传的“蚩尤骑熊猫”,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古人怎么称呼“大熊猫”?

《山海经·西山经·南山》中曾记载着一种名为“猛豹”的野兽,“猛豹似熊而小,毛浅有光泽,能食蛇,食铜铁,出蜀中。”

晋人郭璞是历史上较早全面、系统注解《山海经》的人,他在《中山经·崃山》批注有:“邛崃山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

还指出,所谓的“猛”“貊”“貘”其实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发音不同。

他还在《尔雅·释兽》中对貘白豹进行了批注:“似熊,头小,卑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爱吃竹子、生活在川蜀一带,身上还是黑白相间,这种描述,就差把那圆滚滚的大熊猫“身份证号”报出来了。

《山海经》之外,其他古籍也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

如《神异经》中写道,“南方有兽,毛黑如漆,食铁饮水,名啮铁。”

还有如《书经》中称貔,《毛诗》称白罴,《峨眉山志》则称为貔貅,《兽经》称貉,《本草纲目》称貘。

食肉?食铁?食竹?大熊猫:我全都要!

不难看出,在上述古籍中,提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离不开一句,爱吃铜铁。

所以,大熊猫还曾有个响当当的名头——食铁兽。

大诗人白居易在《貘屏赞》中更是写道,大熊猫啥都不吃,就吃铜铁。(“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

古文献中所记大熊猫啃食铜铁之事,并非全是古人臆想,现代以来也时有发生。

1979年,一只大熊猫突然闯进住宅,啃坏了菜刀、保温桶。(四川省动物学会学术论文集《大熊猫》)

1980年《光明日报》报道,卧龙自然保护区一只大熊猫将盛饲料的铁盆咬成碎块吞进肚子。

1984年4月,四川一户农民家里突然闯进一只大熊猫。它一头钻进厨房,啃锅盖,咬铝锅。

大熊猫啃食铜铁的说法,看来并非空穴来风,但也肯定不是白居易所言的“不食他物”。

其实早在八百万年前,大熊猫是纯粹的肉食动物。

但在六百万年前,大熊猫画风突变,不吃肉,改吃竹子了。

一方面,是因为在那个时代,生活有披毛犀、剑齿虎、猛犸象等野兽,跟它们竞争的话,想吃肉,估计只能捡它们吃剩的。

另一方面,由于物种进化,大熊猫体内基因突变,手里的肉不香了,不如竹子香甜。

为了吃竹子,大熊猫还进化出了“第六指”——“桡侧籽骨”。它就像一根多出来的“拇指”,让大熊猫的手掌得以形成对握、抓住竹子。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介绍,如今大熊猫是熊科中的特殊成员,已演变成一种专注的植食性动物。

“猫熊”还是“熊猫”?

关于大熊猫的名字,网上还有个流行的故事。

1939年重庆北碚平民公园展出了一只大熊猫。在展出时工作人员从左到右写了它的拉丁文学名后,为了书写统一,也从左至右横书其中文名为“猫熊”。但人们习惯从右至左读,认成“熊猫”。于是从此之后,“大猫熊”就变成了“大熊猫”。

很多人信以为真,认为“大熊猫”本来应该叫“大猫熊”。

仔细考究,这个故事也站不住脚。

早在1911年,《世界月报》上就有“中国西部诸地高出海面约五千呎以上竹林深处,熊猫居焉。”的记载。

1922年的《申报》也有记载,当地举办篮球比赛,有一支球队就叫“熊猫队”。

而且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中就有“熊猫”一词。1938年出版的《辞海》也已经收录“熊猫”一词,用来指大熊猫了。

当时的报刊书籍都是竖版排列的,不存在读岔了的情况。

有学者总结了1920-1949年间中文报刊情况发现,“熊猫”一词在关于大熊猫的文章标题中出现过247次,远远高于“猫熊”的6次。

可见,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熊猫”就已经成为了比“猫熊”更常见的叫法。

大熊猫保护,未来可期

近代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大熊猫的处境一度十分严峻。

我国一直重视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各种保护工作,实施退耕还林,建立起60余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强化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

根据2021年《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的数据,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经从1114只增加到了1864只!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大熊猫成功“降级”,就是对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最大的肯定。

同时,我国在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圈养种群已超过600只,为大熊猫放归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书写出更加美好的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