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西部大开发的资料简介(中国人如何开展西部大开发?50年整体规划,每一个都是超级大工程)

经过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后,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正式步入中等发达水平。尽管数据看起来很出色,但我们都知道,我国一直存在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占了全国面积71.4%的我国西部地区只创造了我国20%的GDP,显示出我国目前的经济格局仍然是东部富裕,往西依次递减,而为了跨国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求我们继续西部大开发、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那么,一直以来,我国是如何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又建设了多少超级工程呢?

50年整体规划,开发西部

以胡焕庸线为界,长期以来我国的东西经济发展差距十分明显:占我国面积70%的以上面积的西部,仅分布了4亿人口,也只创造了全国20%的GDP,与东部地区差距巨大。

于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运而生。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就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理论依据,2000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正式开始运作,西部大开发正式成为了国家的战略任务。

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规划长达50年,共分为3个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是西部大开发的奠定基础阶段,重点在于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使得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初步改善;

从2011年到2030年是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巩固提高基础,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跃进;2031年到2050年则是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至今,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行了20多年,这场覆盖了全国12个省市、3个单列地级行政区,总面积达到685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开发,正在逐渐扭转地域广阔、资源富饶的西部经济总量远不及东部的情况。

而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一项项超级大工程逐渐成形,成为了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璀璨的明珠。

现在“大热”的“一带一路”倡议就与西部大开发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我国西部地区与越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俄罗斯、蒙古等14个国家接壤,利用边境口岸,国家一边规划了沿边开发地区,一边又提出了“一带一路”伟大倡议。

“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起西北五省区、西南四省市。

这条经济带一路从西安延伸到乌鲁木齐,在经过阿富汗、俄罗斯等沿线国家后,直抵到荷兰,沿路带动了东西方交流、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是西部大开发内外联通的战略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尤其是在我国西部打通了前往欧洲的中欧班列后,陆运在运输成本上和运载量上都可以媲美海运,实际上打消了西部相对于东部的地理劣势,让西部城市也能够成为开放的“窗口”,实现了国内企业向西部的迁移,促进了西部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交通布局:五横两纵大通道

中国人在西部做的当然不仅仅是这些,为了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我国还建设了以甘肃为中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以广西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三大经济区,以及兰新线经济带、兰青经济带、成渝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带四大经济带,联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想要富,先修路”,是我国朴素的真理,为了连接起这些经济区、经济带,国家配套建设了五横两纵七条通道,成为了西部大开发历史上另外一大超级工程。

其中横着的通道包括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的陆桥通道、京藏通道、川藏通道、沪昆通道和西江通道,竖着的两条通道则是青藏铁路和包昆通道。

而在五横两纵中我们不得不提的超级工程,当然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我国新世纪的四大工程之一,它攻克了千年冻土、高寒缺氧、脆弱的生态等难题,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连接西宁和格尔木市,从1958年开工,到1984年5月终于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将格尔木市与拉萨市相连,于2001年开工,2006年实现了全线通车。

这条“天路”犹如吉祥的哈达,助推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大动脉”。

数据显示,在青藏铁路通车后的2007年,西藏自治区的GDP就达到了14%的高速增长。仅仅到2009年底,青藏铁路就发送旅客1800万人次、发送货物近9000万吨,为西藏地区农牧产品、手工业产品和藏药的销售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带动了西藏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不仅如此,由于青藏铁路运输成本低廉——执行运价仅0.12元/吨/公里,大批蔬菜等农产品、燃料、家用电器通过铁路运入西藏,让西藏当地的消费品价格明显下降,降低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负担、提高了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

能源开发: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超级工程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最为知名又享誉全国的超级工程,大概要数“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项工程了,这两项工程的目的都是将西部丰富的资源送往东部,改善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电力负荷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西气东输是我国仅次于长江三峡的一项重大投资项目,也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工程,这一工程建设了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能源,通过4200公里的输气管道,运送到上海。

根据测算,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运送到上海的价格比进口天然气便宜6分以上,不仅能够降低上海地区发电的成本,更能带动新疆地区和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西电东送工程则有所不同,它是先将西部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及水能、风能等情节资源转化成电力,再通过高压电网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在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中,工程量最大、投资额最多的工程,就是西电东送。

因为它“兵分三路”,北、中、南三条线路,分别从我国内蒙古、川渝、云贵等地向华东、华东、华南地区输送电力。

西电东送工程架起的电网纵横交错、遍布祖国大陆,这项庞大工程从2001年到2010年的工程总投资就超过了5265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还不包括三峡水电站的建设。

当然,巨大的投入带来的也是巨大的好处,每年超过4500亿度通过超过34640公里的特高压线路被送到东部地区,支撑着东部地区的工业生产,也点亮了北上广的万家灯火,让东部地区彻底摆脱了拉闸限电的窘境。

而且,从遥远的大西北、大西南送来的电力,有很多都是利用风能、太阳能或水能发电产生的“清洁电”。

数据显示,2019年,云贵高原地区的水电帮助广州减排二氧化碳613.4万吨;放眼全国,西电东送为我国带来的好处更是明显:

西电东送工程每年可减少东中部煤炭消耗3.8亿吨,这意味着东部地区可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0多万吨,减排烟尘5万吨,大大改善了我国东部的环境。

不仅如此,尽管西电东送看起来路程遥远,但它却降低了我国的电价、降低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负担。以上海为例,来自四川的水电落地价格比上海本地燃煤发电的均价还低,为国家进一步降低电价、减轻人民负担提供了空间。

对于西部而言,资源优势借由西电东送工程转化成了经济优势,助力经济发展,这一超级工程,真正实现了共赢。

生态保护: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也吸取了过去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将三北防护林和三江源建设成了西部大开发的安全屏障和基础。

众所周知,干旱、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灾难,这也制约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从1979年起就开始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在西部大开发启动后,这一工程也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三北防护林总体规划地区,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总面积达到了133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但在过去,这里也曾是水草肥美的农牧区。

为了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投入了100多亿资金,通过整整3代中国人努力种树,建立起了一个跨越近5000公里的伟大工程。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三北防护林的五期建设即将完成,至此,我国累计造林保存面积已经达到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了13.57%。

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努力下,我国还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壮举——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的沙地治理率达到了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将成为全球第一个被消灭的沙漠、从陕西的版图上消失。

另外,我国还大力投入建设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是我国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对于我国而言至关重要。

为了避免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为了整合各部门、各地区职能资源,对地区生态实施系统治理和修复,我国先是建立了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在该地区开展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在注重当地农牧民生活改善的同时,合理利用现代生态资源打造了一批绿色产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让当地人民也能享受到生态保护的红利。

迄今为止,我国对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从未停止,2020年,中央又一次布置西部大开发工作,提出了36项针对性举措,为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描绘了新格局、增添了新动力。

分析人士指出,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已经进入了更发达的第三产业和高端技术研发阶段,此时西部承接产业链,中西部结合发展,将会成为欧美国家从未遇见过的发展模式。

顺利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让西部地区抓住这次机遇,足以支撑我国跨过中等发达阶段进入发达经济体,真正实现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