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历史资料有哪些(“汉字”的演变,与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息息相关)
"汉字",作为每个中国人都会使用的工具,但它也是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的记录者。因为它是记录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工具,并且从它在中国的大地上诞生那一刻起,就一直和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国联系在一起,它的变换,也是中国的变化的一部分,它作为载体和记录者,在后世的我们可以从它的变化中,得以对历史一窥究竟。
汉字的起源
先从它的起源说起,关于汉字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比如上古时期的仓颉造字说,还有结绳说、图画说、八卦说、契刻符号说等等。虽然这是对于汉字起源的概括,但是根据这几种方法,我们也可以看到原始的先民们曾怎样的生活。
如仓颉造字说:仓颉此人到底有没有存在过,如果他存在过,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真的是黄帝的史官吗?但是,他和汉字的关系一直被文献记载,《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他以事物的形状,依类画形,对事物的形状进行了总结描绘形成文字。文字形成的那一天,《淮南子》里记载"天雨粟,鬼夜啼"。天上开始下小米,鬼在晚上都开始哭,这是什么?这是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文字的重要性,还意识到了造字的最初就是记录事物的形态,因为最早的造字法就叫"象形"。
如图画说:因为远古时期还没有文字,甚至是没有完备的语言,但是当时的人们指物为画,把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所以即便经历千年,"日月不变,牛羊带尾",后来这类字成为中国汉字词汇所特有的一部分,意思千年不变,在现代汉语里被称为"基本词汇"。
如八卦说:人们认为是伏羲的八卦图衍生出了如今的汉字,因为"一"代表阳,用"--"代表阴,八卦图可以演示、推演出万物的变化之相,"八"字在中国文化中有有圆满的意思,所以古代的桌子叫做八仙桌,图的就是圆满。乾——天,坤——地,坎——水,离——火,震——雷,艮——山,巽——风,兑——泽,更是将大地上的自然状态都代表了个尽,从此法们可以看出先民们在但是自然科学不发达的时期,因为对于自然现象的无奈、对于自然的崇敬。
如结绳说:这个和中国的上古帝王神农氏有关,《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讲的是古代先民们的契约精神,遇到重要的事情就规定打不同的结进行记载,后来根据结演化为现在的文字。《说文解字·序》也载:"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说结绳是最早的书契,用统领之用。可以通过此看到在没有法治、合同的时代,先民们的合约精神。
比如契刻说:则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字"是什么,但是他们以当时自己的方式对事情做得记录,或者是在占卜的时候,画在兽骨上的符号,希望上天通过这些字迹的裂纹,来告诉他们的意思。这个在造字法"象形"中,也可以看出来,因为在远古居民居住的山洞中,会发现石壁、陶器上篆刻的符号。而这种符号就是后来"汉字"的前身。
汉字的形体发展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形成,并且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形体。共有甲骨文、金文、古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不同的字体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字体,可以看到当时王朝的特点。
比如甲骨文:是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又称"契文""卜辞""贞卜文子""殷墟文字"它的特点是:繁简有别,正反之别,偏旁不定(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异体字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从他的书写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明程度不高,科技并不发达,人们只好在兽骨上刻画,也因此让最早的文字得以保存。
比如金文:是铸刻在锺、鼎、簠、壶、戈、剑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铭文、钟鼎文、彝器文、吉金文,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和金文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合用时期。从它的身上,可以看出奴隶社会时期的西周冶铜技术的发达,还有周公制礼制乐后,西周形成的以"鼎"为礼器的礼文化。
古文:又称六国古文,指战国时代秦以外东方各国的文字,六国古文的写作材料非常的丰富,如青铜器、玺印、货币、陶器、简帛。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分崩离析的社会状态,文字不一致,表现了周天子的名存实亡。
秦系文字:包括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及小篆,秦系文字资料包括石刻文字,资料包括石刻文字、秦国金文、印章封泥文字、陶文、漆器、及简帛上的文字。其中石刻文包括:石鼓文、诅楚文、石刻文。
小篆:也叫秦篆,是秦统一后颁发的标准字体,它的颁发意味着对古汉字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整理和规范,小篆固定了偏旁部首的写法和位置,书写形式相对规范整齐,笔画线条粗细匀称,笔画分布均衡,不过仍然保留了汉字构形表义或寓义于形的本质特征。但是,它是秦朝建立以后的官方文字,体现的是战国分崩离析后的社会大一统,是秦朝国家意志力得到完全体现的表现。
隶书:形成与战国晚期,秦国的文字俗体是隶书的来源,所以隶书有很长时间的一段共存时期,习惯上把篆书写成古文字,把隶书写成今文字。书写材料:帛书、碑刻和字典专书:有秦隶和汉隶之别,汉隶称今隶;表现的是不同朝代下文字的不一,也可以看出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文字的形体改变,比如由繁至简的字体变化。
行书:行书产生于东汉晚期,来源于带有较多草书笔意的新隶体,有行楷、行草。楷书:来自于早期行书、因笔画平直,形体方正,可为楷模,而得名,楷书萌芽于汉魏之际,魏晋南北朝渐趋成熟,南北朝时期之后成为主要的字体,又称"真书"。草书:又称章草、今草、狂草,狂草产生于唐代,从性质上说它已经变成纯粹的艺术品。可以看出大唐的人们肆意张扬的精神状态!
分析汉字演变的意义
汉字的第一个形体改变是"隶变",汉字从篆书演变为隶书,人们称之为隶变。对篆文字形的改造主要表现在:解散篆体,即把弯曲的线条改变或分解成平直的笔画;省略各篆文字形的一部分或偏旁笔画合并;混同或变形偏旁。即将不同的偏旁同化或将相同的偏旁同化。表现出汉字字形上由繁至简的发展变化,从古至今,大对数字形结构基本上偶组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发展,始终未曾与原有的造字原理截然脱离联系。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关系,和隶变一样,体现的是店铺汉字作为工具的实用性,一切改变都是为了实用,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
从汉字书写材料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经济的改变、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国家意志,等等,很多宏观原因都会对汉字的发展产生影响,比如秦统一文字,新中国建立后汉字的简化运动,都是为了让文字,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以此来更好的推进社会的发展。而汉字使用者本身——人,也对汉字的发展有着大影响,比如"隶变"是底层官吏为了更快的书写,""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就和人民的认同有很大的关系。了解汉字的形成发展,看到的是中国的时代风云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