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叶永烈的资料简介(文学家、小说作家、电影导演:叶永烈)

我一直关注的都是电影和电影人的故事,受众相对垂直,喜欢电影的觉得还挺好玩儿,不喜欢电影的就粗浅的了解一些电影故事吧。

今天我们还继续说电影,我收藏的科教片电影海报也有几百张,我觉得这些科教片电影由于发行量的原因海报更加难得,今天我们是想通过一部电影,一部科教片来说一个伟大的人。

电影海报

电影《红绿灯下》是由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1978年出品的科教片,叶永烈老师执导,解说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乔榛,影片通过几则小故事,巧妙的宣传了城市交通安全,电影拍摄还到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拍摄,看样子一开始就奔着大片去设计的,也是大手笔。

影片获得1980年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厉害吧。

许多人可能觉得奇怪:叶永烈老师是一个作家,他怎么会是电影导演呢?

大概是在10年前,我曾经到上海叶永烈老师的家中,对他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采访,在采访过程中他跟我讲起了他对京剧样板戏的看法,他认为:样板戏是京剧中的经典之作,它传承了古典京剧的优良品质,后来对样板戏的否定导致戏曲改革的停步不前,出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严重缺失。

(1974年 叶永烈老师全家福)

也许你会问:叶永烈老师怎么会对京剧、对样板戏这样熟悉呢?

当时,叶永烈老师告诉我了一个不为外人所知道的信息:也就是在1972年开始,他参与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古典京剧的电影,是用黑白胶片拍摄的,虽然不像是拍摄样板戏那样的有设计、有调度,但是能够把当时全国最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从牛棚或是被改造的地方拉回京剧院,将一出经典的京剧大戏完整的在银幕上呈现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1976年,叶永烈老师参与拍摄了大概有几十部京剧电影。现在,这些影片的拷贝应该还有保存,我们希望这些京剧电影有一天能够在电影院里上映。

这张读书证,是叶永烈老师在温州市上学的时候留下的,有人说他是个天才,我认为他是个:“外星人”,

你看:他8岁开始发表科学小品,20岁时,就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编写,而在59年前的1961年他就完成了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你想想看,如果没有外星人没有高人的指点,他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令人惊讶的作品呢?后来,由叶永烈、梁晓声、王云缦三位老师改编写成的电影剧本《小灵通漫游未来市》发表了,遗憾的是没有拍摄成电影。

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科学、进步的良好风气,那会儿最畅销的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在这些丛书当中让我们迅速的掌握了身边的一些科学常识和一些较为深刻的科学道理,启迪了我们对科学和科学丛书的认识和热爱。

(《十万个为什么》的丛书有几十册)

再后来几年,我们又看到了《小灵通漫游未来》的科幻小说,以此同时还上映了一部美国电影叫《未来世界》,这一部小说和一部电影一下子又打开了我们对未来的畅想的思路,每个人也都开始描绘自己心中的未来和科学的未来。

那会儿老师也给我们命题作文,要求我们也写出自己心中祖国的未来,我记得我当时写的是:再过几十年我们国家就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在家里想要什么就可以要到什么,每个人都有一辆汽车,想去哪儿去哪儿,家家户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今天,都已经超额实现了。

我们今天再回头来看这部小说的出现,它的历史和社会价值更大,我们刚刚从束缚的年代走进即将开放的年代,如果我们不敢去幻想也不敢去做,别说四个现代化一切都可能会停滞不前。

《小灵通漫游未来》

让人猝不及防的是,进入90年代一个叫小灵通的移动电话出现了,让那些买不起大哥大的老百姓们都使用上了无线电话,虽然信号特别不好,但不管怎么说,让很多人有了一个随时随地、畅通的电话。大家可能记得这样的电话内容:喂、喂、cao……

这个小灵通电话一上市,我立刻想到了叶永烈老师当时写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我一直以为这个小灵通是叶永烈老师的产品,当然,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跟叶永烈老师没有任何关系,那为什么要用小灵通这个名字呢?叶永烈老师告诉我:可能是公司也觉得小灵通早已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传播效应要快要好。

后来,小灵通公司好像给叶永烈老师支付了一些费用。

(廉价而方便的小灵通电话)

在采访叶永烈老师的过程中我们也聊到了外星人,他告诉我:这个世界上可能会有外星人,如此浩瀚的宇宙怎么可能只有我们人类这一小小的地球,人类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外星人的启迪和指点。听了叶永烈老师的这段话让我激动不已,从此以后我经常仰望星空等待着外星人对我的指导,期盼着我能够登上UFO……

在以后的几十年的时间里,叶永烈老师好像不再写科学幻想的小说了,他创作出了大量的报告文学,将过去的风云人物基本上写了个遍,我一直不能理解的是,这些风云人物当时或被关押或已离开人世,叶永烈老师是如何对他们进行采访?然后编写出的呢?后来,我们得知叶永烈老师写作坚持"九字方针:"大题材、高层次、第一手",自称写传记作品三十余年,"从不东拼西凑"。

这一点让人很钦佩,让我们要学习。

叶永烈老师

在长期的写作中,叶永烈老师养成了思路通畅一气呵成的习惯,大部分作品都是一次性写成,很少有写了一半重新再来的。

一个作家能够让几代人在他的作品当中受到科学的启迪,就是一个伟大的人,叶永烈老师了不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