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底抽薪化学原理解释(用化学知识解释“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
我们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练习题:如何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钻木取火”、“火上浇油”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几个成语的含义。
釜底抽薪:“釜”在我国古代是常用的炊具,用来做饭炒菜用的,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锅。
秦朝末年的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使将士们没有了退路。破釜沉舟就是把做饭用的锅都打破,把渡江用的船只都沉到水底。于是所有将士勇往直前,一举获胜,这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从这个故事可以了解到,“釜”是古时候人们用来做饭的炊具。
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曹操的三儿子)做过一首有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子的时候烧的是豆子的秸秆,豆子在“釜”中哭泣。本是一奶同胞的兄弟,何必这样着急的残害呢?“豆在釜中泣”,可见,这里的“釜”是用来煮豆子的工具,就相当于现在的锅了。
“薪”指柴火。“釜底抽薪”,出自三十六计,原指把柴火从锅底抽走,锅里的水才能停止沸腾,意思是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就是指锅底下的柴火被抽走,那么火自然就会熄灭。所以,从化学知识的角度来分析,釜底抽薪就是清除可燃物,来达到灭火的目的。
“钻木取火”是远古时期,人们获取火种的一种方法。一般选取质地较硬的树枝做钻头,质地较软的木板做钻板。用手快速的搓钻头,使钻头在钻板上的小孔中快速转动。摩擦生热,钻头与钻板之间不断快速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使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了木板的着火点,木头就会被引燃。所以用化学知识解释,“钻木取火”的原理就是升高温度,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火上浇油”:常见的油一般都是可燃性物质,无论是食用油还是我们作燃料用的油,都是易燃物。火已经在燃烧了,又向火焰上浇油,可燃物增加了,火就会燃烧的更旺。所以用化学知识解释,“火上浇油”就是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