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领导人(秋收起义六位领导人,除了毛主席,其他人都有什么结局)
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那么,除了毛主席之外,秋收起义的其他领导人后来都有什么结局呢?
在秋收起义前,成立了前敌委员会,作为领导秋收起义的最高领导机构,前敌委员会书记就是毛主席,委员有四人,包括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苏先骏。
另外,起义部队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总指挥是卢德铭,师长是余洒度,副师长是余贲民,参谋长是钟文璋。
下面就来看看这些领导人的情况,首先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卢德铭1905年出生于四川自贡市,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因为在校期间成绩非常突出,毕业典礼时,孙中山对全校学生说:“革命需要大批有为青年,大家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在北伐战争中,卢德铭是叶挺独立团2营4连连长,指挥能力非常出色,连叶挺都佩服地说:“卢德铭打得很好,这次占领攸县,不是我在指挥他,而是他在指挥我。”
南昌起义爆发时,卢德铭奉命参加,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但因为行程耽误了,没能赶上南昌起义,只好率部撤退。
就在这个时候,中央决定发起秋收起义,就派卢德铭率领警卫团与毛主席会合,一起发动秋收起义,卢德铭被任命为起义总指挥。
起义失利后,部队向江西撤退,遭到了当地军阀的伏击,卢德铭在指挥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
卢德铭是毛主席合作的第一位军事将领,毛主席对他的牺牲也非常惋惜,建国后重回井冈山时,毛主席还对大家提起了卢德铭,感慨地说:“他是一个很好的同志,有智慧,能吃苦,当年我提出进军罗霄山脉的建议后,他非常支持,正是他的支持,才得以保留住了那支革命队伍,从萍乡一带转移到了罗霄山脉。他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
很多人都说,卢德铭如果没有牺牲的话,是足以授元帅军衔的。
再来看师长余洒度。
余洒度与卢德铭都是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在校期间也非常活跃,参加过周恩来创办的血花剧社,是其中的骨干成员。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成立了警卫团,团长是卢德铭,副团长就是余洒度。
南昌起义后,警卫团奉命参加秋收起义,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余洒度就是师长。
不过,余洒度有点居功自傲,认为自己是黄埔军校高材生,对毛主席提出的战略战术很看不上,尤其是起义失利后,毛主席提出放弃进攻长沙,余洒度更是强烈反对,说毛主席那是“逃跑主义”。
三湾改编后,余洒度被撤销了师长的职务,一怒之下脱离了部队,后来还投奔到了蒋介石的帐下,被蒋介石任命为第61军政训处处长,少将军衔。
但是,余洒度的狂傲性格还是没有改变,因为得罪人太多,再加上生活不检点,1934年被蒋介石下令枪毙,活了30岁。
第三位是副师长余贲民。
余贲民是湖南平江人,出生于1888年,比毛主席还大5岁,1922年在毛主席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南昌起义时,余贲民奉命率领平江工农义勇军和浏阳工农义勇军合编的独立团参加,但是到达南昌的时候,起义已经结束了,只好撤退。
后来,余贲民又接到命令,率部参加秋收起义,与卢德铭、余洒度率领的警卫团合并,建立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余贲民被任命为副师长。
不过,与师长余洒度不同,余贲民始终都站在毛主席的一边,还主动承担起了起义军后勤的任务,筹措军粮、制作军服,还主持建立了卫生所、枪械所,极大地保障了部队的后勤供应。
因为余贲民的这些贡献,被称为井冈山上的“大管家”,也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先驱。
但可惜的是,这位“大管家”在1933年的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45岁。
第四位是前敌委员会委员苏先骏。
苏先骏是湖南浏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过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时,苏先骏与余贲民的部队合编成独立团,没来得及参加南昌起义,只好参加了后来的秋收起义,苏先骏成为前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第1军第1师第3团团长。
但是,秋收起义失利后,苏先骏对革命产生了悲观心理,离开了部队。
1928年,苏先骏被捕后,叛变投敌,告发了很多共产党员。
1930年7月,红军攻克长沙后,苏先骏被逮捕,执行了枪决。
第五位是第1师参谋长钟文璋。
钟文璋是湖南益阳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过北伐、东征,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0师当过连长。
南昌起义时,钟文璋在卢德铭的警卫团当连长,后来跟着卢德铭一起参加了秋收起义,担任第1师参谋长,兼第1团团长。
但是,钟文璋的团在一次战斗中损失惨重,他觉得无颜面对大家,竟然离开部队,回到了老家。
1928年,钟文璋加入了国民党部队,被授予少将军衔,1930年在中原大战时因受了重伤,不治身亡,年仅27岁。
这就是革命的大浪淘沙,虽然这些起义领导人或牺牲或叛变,但是在秋收起义的部队中,后来还是出了很多开国将帅,包括元帅罗荣桓、大将谭政、上将张宗逊、宋任穷、陈士榘、陈伯钧、黄永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