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好听但有毒的中药材(中药植物科普之毒性中药–天仙子)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味剧毒中药,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仙子。天仙子是植物莨菪的种子,在万荣县是野生或半野生状态,比较少见。它是28种管制剧毒中药之一,大家今天认识一下,除了解它的功效主治外,还要教育孩子不要误食,以免造成中毒。
天仙子在《神农本草经》叫“莨荡(菪)子”,在民间还有叫牙痛子、牙痛草(青海);黑莨菪、马铃草(新疆);米罐子(甘肃)的,我不知道万荣县民间叫什么?
这味剧毒中药为什么叫“莨荡(浪荡)子”,又叫“天仙子”?大概与它中毒后有致幻和迷人心窍的表现有关,中毒后又“浪荡”,又飘飘欲仙。(个人臆想)。
说了半天大家还没有认识它,它是二年生草本(部分一年生),有一个特点是“全体被粘性腺毛”。也就是说看上毛绒绒的,摸着还粘手,注定叶子上面有粘的小东西。二年生与一年生在形态上略有区别。
这个植物的花期很长,我感觉有点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花在茎中部以下单生于叶腋,在茎上端则单生于苞状叶腋内而聚集成蝎尾式总状花序,……”
一、天仙子《中国药典》:
本品为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果皮变黄色时,采摘果实,暴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有大毒。归心、胃、肝经。
【功能与主治】解痉止痛,平喘,安神。用于胃脘挛痛,喘咳,癫狂。
【用法与用量】0.06~0.6g。
【注意】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妇禁用。
二、莨菪根:《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根。
【性味】味苦;辛;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截疟;攻癣;杀虫。主疟疾;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烧存性研末,0.3-0.6g。外用:适量,捣敷。
三、《中华本草》莨菪叶:
【出处】《科学的民间药草》
【性味】味苦;性寒;大毒
【功能主治】镇痛;解痉。主脘腹疼痛;牙痛;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1-0.16%;或混入烟叶内烧烟吸。
在《中国药典》上还有一味植物药叫“颠茄草”,与莨菪的作用非常相似,颠茄草是从国外引进种植的植物。不过这味药很少使用原植物,均使用的是提纯加工的“颠茄片”。是抗胆碱药。
四、关于毒性:
它是剧毒中药,毒性成份是什么呢?是莨菪碱及东莨菪碱、阿托品等。学医的都应该明白了,在临床上使用的西药:东莨菪碱注射液、莨菪片、654-2、阿托品都是此类型药品。这类药品的剂量都非常小,容易中毒,如阿托品的中毒量大概只有不到5毫克,临床常用的剂量是0.5毫克。
古人对它的毒性是怎么认识的呢?《本经》:“多食令人狂走。”《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星火。”古人的观察还是比较准确的。有其毒,必有解药,《日华子本草》:“莨菪子有毒,甘草、升麻、犀角并能解之。”这个不知道能否解其毒性?
五、经典阅读:
1、《神农本草经》莨荡子
味苦寒。
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一名横唐。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行唐,生海滨,及壅州,五月采子。
案《广雅》云:(上艹下恐)萍,(上艹下阆)(上艹下砀)也。陶宏景云:今方家多作狼蓎,旧作菪。案《说文》无菪、蓎字。《史记》淳于意《传》云:灾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引以莨荡药一撮,本草图经引,作浪荡,是。
2、《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往,饮以莨荡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臣意复诊其脉,而脉躁。躁者有馀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附:28种毒性中药材目录 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蟊、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阳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作者声明:中医药的单验方虽然有很好的临床的疗效,但是也需要“辨证施治”,需要“望闻问切”(需要见面)。如需要使用中药,请咨询中医医师,谨遵医嘱。本文章不构成用药建议。这个药更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