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启文个人简历(田启文个人简历:跟了周星驰13年,没加过工资,但我还是喜欢跟他)
左1周星驰
文\老痞子
喜欢看港片的观众,人人都认识周星驰。
却很少有人关注他的好朋友——“田鸡”,田启文。
“这么多年来,周星驰无论对任何人,肯定都比对我好。他没有加过我薪水,减人工却有。”
这句话是在周星驰公司工作13年,已经解约的田启文在采访中说的。
他1996年就加入了周星驰的公司星辉海外有限公司。
在公司里担任多个职务,是星爷的左膀右臂。
一直到2009年,他才和星爷解约。
听起来,他好像是在抱怨周星驰。
其实这是他作为星爷的朋友在开玩笑。
身为著名的喜剧演员,大荧幕上的周星驰不知逗笑了多少观众。
也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无论作为演员还是导演,都是观众心中的喜剧之王。
然而,私底下的星爷却被很多媒体评价成“不近人情”。
时不时就传出他和合作的演员翻脸、和其他导演不合,这给他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除了电影事业,星爷几乎从不回应跟私生活相关的传闻。
长此以往,有很多人对他产生了误解,认为他和传闻一样,私底下性格和人品很差。
这种时刻,田启文站了出来。
他用寥寥几句话,狠狠地回击了对周星驰不利的外界偏见:
有些人常把自己的角度说出来。
你自己认为“他”是朋友,反过来你也要检讨一下,他有没有把你当朋友?
就是说,你认为你跟这个人‘哎呀,我们是朋友’。
但你要清楚朋友的定义,是交心还是交什么的,或仅仅就是合作的身份?”
他所说的“他”就是周星驰。
在尔虞我诈的娱乐圈里,他和周星驰的友情显得格外珍贵。
01.成为演员,和星爷相识
田启文1961年出生于中国香港。
他不只是一名龙套演员,也是资深的传媒工作者。
13岁的田启文擅长做白日梦。
他想要有一份好的职业,想要赚钱。
五年后,18岁的田启文怀着一腔孤勇,来到香港无线电视台。
做台前主持人和幕后制作的工作。
努力很久之后,他成功签约了香港电台《左邻右舍》,成为了一名临时演员。
接触演员这个行业后,田启文开始喜欢上表演的感觉。
他在积累几年经验后选择转型,从电台到了电影行业。
在做临时演员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当时圈内的著名导演郑则仕。
郑则仕的《捉鬼大师》是许多人心中的经典鬼片。
他介绍田启文正式进入了电影行业这片更广阔、更有发展前景的天地。
然而,田启文却没能报答他的第一位伯乐。
当时郑则仕时运不济,介绍田启文来到电影行业后,自己的电影却还未开拍,没法让急着工作的田启文等他的档期。
于是郑则仕将田启文介绍给另一位电影导演李修贤。
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
田启文也很快得到了李修贤的赏识。
尽管接连获得众多大导演的赏识,田启文却一直没有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机会。
直到他遇到了一生的朋友和伯乐:周星驰。
1994年,他参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戏:
由王晶导演、周星驰主演的经典喜剧《九品芝麻官》。
在当时,田启文只是一个小小的龙套演员,在这部电影中饰演一个肺痨鬼。
他容貌不出众、身高也不突出,一开始并没有被周星驰注意到。
在一次试戏的过程中,饰演芝麻官的周星驰要去验尸。
饰演尸体的田启文安静地躺在屋子里,周星驰拿了一个木夹子,开始拍摄用木架子检验尸体的片段。
在对“尸体”田启文的衣物进行翻动时,周星驰不慎夹到了田启文的下体。
然而田启文却一动不动,对周星驰用夹子夹着自己肉的这个动作一点反应都没有。
“夹一次,没反应,夹三次,还没反应。”
这场戏结束之后,周星驰问田启文:
“我刚才那样大力夹你的肉,你不痛吗,怎么不出声呢?”
田启文则回答道:
“不是不痛,但我们在演戏,导演不说停,我就是尸体,怎么能出声呢?”
田启文对演戏的认真打动了周星驰,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对田启文说:“你这个人,挺尊重拍戏。”
这件趣事后来还被周星驰当作素材,用到了他的电影《喜剧之王》里。
也为以后两个人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02.亦师亦友
1996年,周星驰在香港创立了星辉电影公司。
公司建立时,他主动邀请合作的第一个演员就是田启文。
田启文来到星辉后身兼多职,他在个人发展上很全面。
从电影、电视剧、导演、演员到幕后宣传,田启文都有涉猎。
在星辉的13年里,田启文一度是公司特别重要的负责人。
从周星驰严谨的性格来看,他能把这样重要的职位交给田启文,也足以显示出他对田启文的重视程度。
对于在星辉工作、和周星驰共事的这些年,田启文在采访中是这样说的。
我只是觉得做人这辈子能遇到高手。
然后大家理念相同,有很多东西,是不是要用物质,或一个价值去衡量呢?
他开公司的时候,他就让我加入他的公司。
我这个人呢,我不喜欢就在一个公司,或跟随一个人很久。
我一般一学,学会了我就走。
唯独这间公司,我做了13年。
在他公司的这13年,觉得也是自己很好的成长的过程。
这样的一段话,虽然以“抱怨”的口吻开始讲。
却也将“我二人情深义重”写在了字里行间。
田启文与周星驰就是伯牙与子期。
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才是他们二人关系亲近的原因。
甚至在田启文离开了周星驰的公司之后,依然如此。
田启文是一个危机意识很重的人。
他知道自己没有太强的演技,靠走临时演员这条路一定走不通。
于是很早便为自己的未来谋划。
他曾形容他与周星驰的关系亦师亦友。
他说:
虽然我比星爷早出道。
但我从他身上学会了对电影的热诚,以及对戏剧的追求。
无论如何他都会要求最好。
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他启发我明白做人不要令自己停下来,要一直保持前进,做到更好。
他还明确地表示了对周星驰的喜爱:“很开心人生可以遇上周星驰。”
二人的亲近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2020年3月13日,田启文接受了一个访谈。
在访谈中,主持人要求他回答一些有关周星驰的绯闻,他十分大智若愚地回答:
“尽量答,可是绯闻我不知,因为见不到,他成日揽住我训,哪有绯闻呢?”
田启文不愿意妄谈周星驰的传闻,却和媒体曝光了一些周星驰的小秘密。
周星驰怕黑,所以每晚要人陪着睡觉。
去外面拍戏我和他在一个房间。
因为周星驰怕黑,他睡的床位要关灯,我的床位就开着灯。
周星驰要隔床有人睡才能安心。
在家时,就由他的妈妈陪他。
所以成日里传绯闻的有关人士,我从没见过,如果有,那他藏得可真深。
情商很高的田启文,三言两语间就幽默风趣地给大众看到了不一样的周星驰。
还顺带反驳了周星驰的众多不好的传闻内容。
尽管当时二人已经结束了合作关系,田启文对周星驰的维护还是下意识的。
由此可见,二人在结束合作关系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2019年周星驰的《新喜剧之王》中,田启文还友情出镜,给了观众一个惊喜。
也打破了二人不合的传言。
除了友情,在事业上,田启文还多次给周星驰提供电影灵感。
有一次,田启文谈及进入电影行业的契机是因为在1976年,他看了女演员井莉主演的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田启文被电影中井莉角色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打动,这激发了田启文的灵感。
他到星辉上班后就在电影里写了一句台词:
“人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而这句台词,被周星驰搬上大荧幕后,也一直被当代网友调侃。
最终更是成为了网络热词。
时至今日,大家仍然将“咸鱼”这一词用于形容佛系躺平的一种生活态度。
完全没有理会田启文的诉求,搞得田启文哭笑不得。
整场戏拍下来之后,咳得田启文胸腔十分痛。
于是田启文便去和导演王晶说道:
“导演,一直咳真的太累了,我的肺都快咳出来了。”
王晶还没来得及说话,在一旁的周星驰就理解到了这句话的笑点,敏锐地洞察了一个素材的来源。
他说:
“肺咳出来这个创意实在太好了,如果应用在电影中一定特别搞笑,我觉得我们一定要用起来!”
王晶听后,觉得周星驰这个想法不错。
对电影制作更加关注的两个人,很快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这个创意在电影中的应用。
完全没有理会田启文的诉求,搞得田启文哭笑不得。
最后,这句话被王晶剪进了电影正片里,给《九品芝麻官》贡献了一个经典的包袱。
03.情比金坚
正如前文所说,田启文对周星驰的维护是下意识的。
在与周星驰共事的这么多年以来,田启文经常在众人对周星驰产生误解的时候,出来帮他解释、维护他。
例如,关于“周星驰没有朋友”这一话题开始在网上发酵时。
田启文说:
“其实他不是个难相处的人,是大家不太了解他。
他对于一些头脑转得慢的人没有耐心。
他没有兴趣跟他们说话。
我自认为是个脑子快的人,所以大家都有能聊得来的话题。”
而另一个体现他维护周星驰的例子,是在吴孟达去世之后。
众所周知,吴孟达的一个圈中好友就是周星驰。
而他去世时,却是田启文一直忙前忙后,并不见周星驰的身影。
因为此事,周星驰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种时候,还是田启文站出来说:
“我已经第一时间通知他(周星驰)了,他已经知道了。
他觉得,如果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地方,他会全力配合。”
面对那些擅自散布谣言、讨人厌的媒体和网友。
他更是狠狠回击:“你们好想达叔死!请不要误会周星驰!”
除此之外,面对网络上对于周星驰爱骂人,耍大牌,冷脸等指控。
他在二人结束合作关系后依然为他解释。
他表示,在这件事情上,周星驰是无辜的那一个人。
他说:
他感觉大众似乎对周星驰有不一样的要求标准。
因为有许多别的导演片场骂人就安然无恙,而周星驰片场骂人就被黑了很多年。
因为周星驰的性格不喜解释,很多关于星爷不好的传言都是他帮忙辟谣的。
他为周星驰解释道:
“周星驰只是对影片的质量要求很高。
而且在拍的时候还会手把手教演员怎么演戏。”
无论是合作期间还是解除合作后,他们对对方仍然与多年前仍然是同一个模样。
对于田启文数次站出来维护周星驰的行为,网友笑谈:
“田鸡不只当周星驰的助理,他要当周星驰一生的代言人了。”
04.友情历久弥坚
如今的周星驰依然像以往一样,一直在闭门造车,韬光养晦,持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喜剧电影。
今年6月份周星驰刚过了他的59岁生日,田启文一如既往在私下送上了生日祝福。
还充当了星爷的“传话筒”,和媒体报告了星爷的最新动向。
称他正在忙着处理《美人鱼2》的后期制作,可见二人还一直保持着友好的联系。
相信在中国香港电影行业,这对“伯牙子期”“伯乐与千里马”会一直留下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