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鲸落是什么?具有怎样的价值?)

前段时间根据报道,在2020年4月2日,“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2020年度第一个科考任务(TS16航次),返回三亚,而本航次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科学家在南海1600米深处首次发现了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什么是鲸落?

当一头鲸鱼自然死去的时候,它的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个独特的深海生态系统,而这一过程被生物学家称为鲸落(Whale fall),这是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一个统称,是指鲸鱼尸体坠落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了形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等。


世界上的鲸鱼主要分为两大种,一种是齿鲸,另一种是须鲸,它们的体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鲸种的身长可以从1米到30多米,但是只有达到30吨以上级别的鲸鱼的死亡才能形成“鲸落”,而鲸落也与热液、冷泉共同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

鲸落的过程主要有4个部分:

一、移动清道夫阶段

这是最开始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会有盲鳗、鲨鱼、一些甲壳类生物等以鲸鱼的柔软组织为食,在这一个过程中会因为鲸鱼尸体的大小来决定维持时间的长短,最长可以持续一年左右,其中90%的鲸鱼尸体将被分解。


二、机会主义者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出现的是多毛类和甲壳类动物等等,它们会利用鲸鱼的尸体作为栖息地,一边生活,一边啃食鲸鱼尸体上剩余的营养物质。

三、化能自养阶段

大量的厌氧细菌会进入鲸鱼遗骸中分解骨骼中的脂质,并排出硫化氢,从而使化能自养细菌如硫化菌将这些硫化氢作为能量的来源,以此获得能量。同时与化能自养细菌共生的生物也会因此而有能量补充,例如海底的贻贝、蛤蜊等生物,这个过程比较漫长。

四、 礁岩阶段

这是鲸落的最后一个阶段,鲸鱼的尸体在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一堆骨头并作为礁岩变成生物们的聚居地。


南海发现的鲸落

根据中山大学官网显示,科研人员乘坐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1600米水深处,拍摄到一只3米长的鲸鱼尸体,这是首次在我国南海发现的鲸落。


根据其形态特征,初步认为是一只齿鲸尸体,很有可能是鸟嘴鲸。再近距离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在该鲸落附近有十几只白色铠甲虾、红虾、蠕虫以及鼬鳚鱼等生物的分布,而且在该鲸落尾部还能观察到有机组织,极有可能是一头刚刚死亡不久的鲸鱼,即这个鲸落处于移动清道夫阶段。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现代自然鲸落还不到50个,而这次发现的鲸落不仅对于我国认识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如何维持深海生命的机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还能促进我国对深海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鲸落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意义其实非常重大

首先也是最直观的是鲸落可以为无数的海洋生物提供食物,众所周知,由于深海光照不足,所以资源十分匮乏,而鲸鱼的个体相对于海底其他生物来说比较庞大,因此以鲸鱼尸体为食的海洋生物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其次鲸落还可以为海底动物提供了一个复杂的栖息地,在鲸鱼死亡之后,被其他动物为食只剩下的残骸特别受一些穴居生物和附着生物的欢迎,因此这些残骸能够为底栖生物提供了庇护所,同时还可以为它们提供了有机物的来源。

然后鲸落还能促进有机质的输送,深海资源匮乏,只靠自养型细菌的供应是远远不够的,而鲸落可以促进营养物质向下输送并为深海生物提供营养。


最后,鲸落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还能促进了一些新物种的出现,科学家们就在鲸落中发现了16种新的物种。

总之,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鲸落至少维持了43个种类,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极大的促进了深海生命的生存与繁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