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古罗马建筑风格特点(为什么古罗马建筑都恢弘壮丽?谈谈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谈谈古罗马建筑的特质及其根源

一、引言

依据文化地理学的观点,文化对建筑环境具有塑形作用。在某种自然风土条件下,人们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形成独特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并慢慢发展为文化。建筑是人们生活的行为空间,必然承载着文化。古罗马建筑是古代世界辉煌成就的典范,不同于希腊建筑的唯美和谐,不同于中华建筑的秩序与礼仪,古罗马人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造就了其建筑宏伟、实用、世俗的特征。从文化角度剖析古罗马建筑形态的特征及产生的根源,有助于今人更好地理解建筑的实质,从而对未来的方向作出研判。正如日本江户时期的俳句名家松尾芭蕉所言,“不要追随古人的足迹,而应追求古人所追求的。”


二、宏伟尺度

美国诗人爱伦·坡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宏伟的体量与尺度,是古罗马城市与建筑给人最为直观的印象。在古罗马帝国彼时的首都罗马城,容纳上万人至几十万人的雄伟建筑空间,广场、角斗场、剧场、浴场、赛车场,比比皆是。韦斯巴芗修建的大角斗场可容纳八万人,在为其举行落成庆典时,最多一天在此杀死了5000头野兽。它的表演区甚至可被注满海水,驶入战舰,进行恢宏的海战表演。在卡拉卡拉浴场,一系列复杂的交叉拱支撑起华丽壮美的复合空间,仅其一个主浴室就可容纳3000人,浴室顶棚最高达49米,以至于法国作家左拉在其废墟前感慨道,“大厅之高,墙壁之厚,建筑之大,都是不寻常的。这是哪一种巨人的文明?从旁经过的人宛如蚂蚁。”

这种宏大的尺度,首先离不开罗马人先进的材料及工程技术——混凝土、拱券。古罗马中心区所在的意大利半岛多火山,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加入浮石、碎石,便可制成性能优良的混凝土,坚固、不透水,塑形方便;而源自西亚的拱券技术也在罗马人手中得到发扬光大。这使得罗马建筑开始挣脱自然的束缚,能够按照人的意志挑战尺度与体量的极限。

另一方面,罗马建筑的恢弘尺度,也暗示着这座城市庞大的社会生活规模。公元1世纪,罗马已是西方最为强盛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疆域东至小亚细亚,西达西班牙,北抵莱茵河、不列颠一线,南将埃及、北非纳入版图,黑海、地中海成为罗马的

内湖。鼎盛时期,首都罗马城人口达至120万,城市生活的极大繁荣,造就了城市空间的宏大。这是只拥有几千至几万人的中世纪城镇不可比拟的。当然,古罗马建筑尺度的宏伟,与统治阶级对政绩、权势的炫耀也不无关系。无论如何,雄伟的建筑与城市,彰显着罗马人的民族自豪,并向外宣誓着罗马的强大与不可战胜。


三、实用性

不同于希腊人的浪漫、唯美,罗马人的思维更倾向于实用、理性。以雕塑为例,希腊、罗马的雕塑看似相同,却有很大区别。有人开玩笑说,希腊雕塑的每一个细节都透出灵动与活力,即使是残缺的躯干也充满了生命气息。而罗马雕塑除了头部面部的写实价值,其他部分都可以扔进垃圾箱了。希腊人将其艺术情志完美地灌注于作品,以雕塑赞美人体之美,并映射出宇宙秩序的和谐。罗马人的雕塑则更多基于祖先、权力崇拜的实际用途,如罗马皇帝屋大维的雕塑,将自己的头颅强行嫁接到一个希腊式、理想化的健美躯体上,并让他披上战袍,以体现帝王的神圣与威严,其明显的功利性、目的性,显然是对美感的伤害。

然而,罗马人思维中的这种实用性,却来源于其四处征战过程中形成的勤勉务实的文化传统,以及成为世界帝国之后繁杂的社会事务管理——如何管控如此广阔的领土?如何处理如此巨大国家中的庞杂社会关系?罗马人没有时间去潜心钻研艺术,于是对希腊艺术照单全收,极尽崇拜,而将主要精力置于实用方向。于是,在社会领域,罗马人创立了完备的“万民法”,用以协调疆域内公民与非公民、自由民与奴隶、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并细致到家庭中婚姻关系、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成为今日西方国家民法的基础。


在建筑领域,罗马人的实用精神体现为面向军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程技术、方法。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曾经不屑于古埃及建筑的华而不实,认为它们不过是毫无用处,愚蠢透顶的炫耀。3而在罗马的疆域里,数十万公里的坚固大道、3000座可以通车的桥梁被修建,军队、辎重、给养得以迅速输送,维持着国家机器的有效运作。绵延的引水渠将水源源不断地从河流引向城市,保障了城市生活的日常所需。就单个建筑而言,是功能,而非美观成就了罗马建筑的伟大。

四、公共性

不同的政治制度文化,决定了不同城市、建筑空间的形态差异。相比于同时代的中国汉代城市,古罗马建筑空间更具有公共性的特征。中国汉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礼制思想开始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宫殿成为帝王威仪的象征,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建筑。在这样的城市结构中,百姓的位置微不足道。


与之对比,在罗马城,皇帝的私宅却需要自己出钱购买地皮,自己建造。一些皇帝的居住条件与当时的富豪相比,显得毫不起眼。凯撒在罗马甚至没有自己的私宅,奥古斯都的私宅狭窄拥挤,房内没有铺贴当时流行的大理石,只用壁画做了装饰。罗马的主要区域都供市民居住,城中最显赫的建筑则是公共建筑。

“城市生活是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地方社会组织上的主要特征”。建立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罗马的自由民享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例如,公元354年,罗马全年举办运动会的日子多达175天,社会节假日的总数达到了惊人的200天。

为迎合市民阶层的需要,几个世纪中,罗马建成了大量的角斗场、剧场、浴场、图书馆等,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免费提供给普通市民使用,其建设、运营费用由统治者、贵族、富人承担。除了这些建筑,广场也是古罗马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人们在此购物、聚会、聊天、听名人演讲、旁听司法审判、参与胜利游行、观看娱乐表演,虽嘈杂混乱,却充满生机,是城市繁荣的重要表征。

相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的皇家专享,古罗马城市的公共性来源于其不同的社会政治结构,在古罗马,皇帝并不能做到完全为所欲为,其权力受到元老院的诸多节制。一些重要的政治职位由公民选举产生,对选票的需求,使得统治者不得不让渡出一些权利。慷慨捐赠,大规模兴建公共设施,取悦于占人口大多数的普通自由民,是统治阶级获得政治声誉和支持的重要手段。


五、世俗性

同样是巨大的尺度,古埃及最宏伟的建筑是献给神灵和来生的,无论是金字塔还是神庙,都未给此生留下多少空间。古罗马建筑却是世俗的,其最华丽壮观的空间都留给了人世间的欢愉。同样是人本主义,希腊人、罗马人的建筑却又有着不同的审美向度。希腊神话中,奥林匹亚众神自私、嫉妒、跋扈、残暴,拥有人类的一切缺点,希腊人通过将神拉下神坛来赞美人的伟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自然、宇宙之上。

相对于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显得有些膨胀,它们依托技术,凌驾于自然之上,它们以自我为中心,以饱满、强势的穹顶、筒形墙体覆盖、围合空间,切断与环境的联系,在封闭或自足的空间内面向人的欲望。人们常说,古罗马文化又是堕落的代名词。帝国建立之后,罗马人逐渐偏离早期的勤俭、理性,走向物欲的疯狂。因为统治阶级“慷慨”的供养,越来越多的罗马市民放弃自食其力,成为寄生阶级,他们终日空虚孱弱,无所事事,在喧嚣、血腥的角斗场中宣泄着对自己的仇恨,或是通宵达旦,沉溺于大浴场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


六、结语

公元8世纪,英国史学家比德神父曾说“几时有斗兽场,几时便有罗马;斗兽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任何一种建筑风格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文化根源,古罗马建筑的宏伟与世俗、光荣与阴暗,与其文明相生相伴,共存共亡。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启示,值得今人深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