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什么(孔子的“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被误解了好多年,原意是这样的)
导言:在当代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大家对《论语》中的“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理解往往有很大的偏差,被误解了好多年,那孔子真正的原意是怎样的?他所阐明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呢?一起来学习吧。
关键词:孔子;君子;小人;禽兽;儒家;
想要了解更多的国学文化知识吗?点击加关注,后期更精彩!
论语
一、孔子的“既来之则安之”出处简要介绍。
孔子的“既来之则安之”,原文出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 zhuān 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稍微有点文言文基础的人,对这段话是不难理解的,但考虑到某些古文比较生疏的人士,还是略作解释吧。
论语(明刊本)
这里的颛臾是指鲁国境内的一座小城池,是鲁国的附庸国。
季氏是指季康子,是鲁国的权臣,在孔子眼中是有虎狼野心的,不是什么仁人君子。
孔子有两位学生,一位叫冉有,一位叫季路,他们都是鲁国季康子的家臣。因此,季康子的一举一动,他们两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有一次,季康子要攻打颛臾,冉有和季路就偷偷的向孔子汇报。
孔子指责说:“冉有,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本来是周天子用来主持东蒙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呢?”冉有辩解说:“是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都不愿意。” 冉有认为,颛臾的城池非常牢固,恐怕将会成为鲁国的心头大患,不如趁早去除。
孔子听到这样的消息后非常愤慨,对他们说:“冉有,君子讨厌那种不说自己贪心却找借口辩解的人。不管是诸侯或是大夫,不怕钱少而怕分配不公,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
孔子通过指责两个弟子不阻止季康子的这种行为,于是就针对此问题,发表了一番高论来教育他们,其中就有了“既来之则安之”言语。
祭拜孔子
二、孔子的“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怎样的,体现了夫子的哪些智慧和思想?
当代很多人认为,孔子的“既来之则安之”就是:既然来了,就要好好的,安安静静的呆着,别出什么茬子就好了。
其实,既来之,孔子的“既来之则安之”,并没有随遇而安的意思。要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要联系上下文来一起理解。要把整段文章通读几遍,才能真正明白孔子的意图到底是怎样的。文中的“安”字是使动用法:使之安的意思。
南京夫子庙
如“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的原意是是,例如,如果有偏远地方的人不服从你的统治和管教,那么你就得加强自身修养,以文德来吸引他们,感化他们。如果已经把他们招抚过来了,就要把他们安顿好,别再让他们心神不宁,不再东想西想。要让他们好好的为国家做贡献,这里确实有让人安下心来好好工作的意思。
孔子的这些言语充分体现了儒家通过“修齐治平”的一种大智慧,“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些理念,实际上是非常积极有效的,不是那种坐视不管,只顾自己的享乐,而不管老百姓死活行为。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也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比如公司的管理,特别是公司的第一负责人,一定要加强德行的修炼,要以德服人。让新到公司的员工,尽快把心安定下来,好为公司的发展作贡献。如果让新员工感觉到,老板根本没有德行,只顾自己享乐,而不管员工的死活,那么这样的公司倒下去是迟早的。
孔子七十二圣贤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孔子的“既来之则安之”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一贯治学主张,主要是以德服人,以仁治国。许多人以为“既来之则安之”,就是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意思,与孔子的原意相去甚远,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大家以后无论遇到什么言语,都不要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很容易断章取义的。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样就不会跑偏。
想了解和学习更多的亲子教育和经典国学知识吗?关注和订阅圣王文化,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