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王翦怎么死的(名将背后的死亡之谜——王翦)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中离世最晚,功绩最大的一位。他在秦始皇嬴政的麾下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赵,灭燕和灭楚,可以说天下诸侯,半数亡于翦。

王翦像(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样一位为秦始皇立下不世之功的名将,在哪一年去世的,死因又是如何,史书却出人意料的遗漏了,你要知道,不管是白起廉颇还是李牧,他们的表面死因和死亡年份可都记载的明明白白,这其中的原委让人不得不深思....在这篇文章里,我会基于历史事实,尝试还原王翦的死亡之谜...

王翦,出生在陕西的一户平民家中,地地道道的老秦人了,他早年加入了军队,在秦昭襄王时期就已崭露头角。嬴政13岁的时候继位秦王,吕不韦以“年幼”为借口继续把持朝政,嬴政直到21岁才亲政。嬴政的权利可不是吕不韦心甘情愿还给他的,而是经过了一场政变,史称“蕲年宫之变”,通过这场政变,嬴政灭了嫪毐,囚禁了他的生母,也就是赵姬,让她无法再以太后的身份干预朝政,并乘机把牵连其中的吕不韦相位剥夺了,不久,吕不韦自杀(公元前235年)...这场政变有一个人赢得了嬴政的信任,这个人就是王翦。政变期间,王翦亲率3万大军护卫嬴政,可以说,嬴政把自己的生死都托付给他,足见当时嬴政对他的信任。

嬴政掌权后,积极推进统一大业,公元前230年派内史腾灭韩,公元前229年命王翦攻赵,因受李牧所阻,第二年用反间计除掉李牧后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在事实上灭亡了赵国(六年后逃到代地的公子赵嘉被王翦消灭,赵国在名义上也灭亡了)。公元前227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事件,嬴政以此为借口再命王翦攻燕,次年灭燕。

在这里特别要提起的就是王翦灭楚之战,因为灭楚之战就是揭露王翦死亡之谜的一个重要线索。在嬴政发动灭楚之战前,他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年轻气盛的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嬴政大喜,此时的嬴政认为王翦已经老了,做事情开始一心求稳,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家父子的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如果灭楚之功再被王翦“抢走”,那满朝文武就再也没有能在朝堂之上与王翦相抗衡的人,这显然对一心想着集权的嬴政是很被动的。

而李信因为年轻,在朝堂上没有什么根基,要想取得话语权,只能依附皇(王)权。如果灭楚之功让李信得了,嬴政就可顺理成章的大力提拔他,让他成为制衡王翦等功勋老将的棋子。还有一点就是经过连年战争,占领的六国旧地民心没有得到依附,攻楚的兵源还得从关中旧地的老秦人中抽调,这对作为秦国基本盘的关中之地休养生息很不利,基于这些考虑,嬴政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最后李信惨败。王翦则称病回归故里。

(在这里有一个历史疑点,那就是作为李信副手一同伐楚的到底是蒙武还是蒙恬,这个在史学界是有争议的,但不管怎样,嬴政提拔李信和蒙家抗衡王翦父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赢政得到伐楚惨败的消息,震怒之余找谁善后才是最重要的。他亲自赶到王翦老家,向王翦致歉,并答应了他六十万大军的要求 。王翦“人老成精”,深知帝王心思,出征前他向嬴政"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大军出关中前,他又连续五次写信给嬴政索要美女和田宅,嬴政都一一应下。王翦的部下开始担心这样子逼迫秦王会不会太过份了,王翦说: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国全国士兵尽交到自己手中,此时唯有向秦王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钱以外别无他求,借此消除秦王怕他拥兵自立的疑惧....王翦这番话表面上是说给诸将领听的,实际上他是说给嬴政听的,要知道,这六十万大军可是秦国的家底,嬴政就算是再怎么信任王翦,他也不敢不对王翦留后手呀!此时的王翦身边,肯定有嬴政的眼线盯着王翦的动作和言行,对此,王翦自然是心知肚明的。

对于王翦身边有嬴政的眼线一说还有一个重要的辅证:在王翦进入楚国境内,没有急着和楚军决战,而是让大军安营扎寨就地休整,让士卒们每天或投石或摔跤以作娱乐。当时楚军主力是40万人,秦军则有60万,兵力占优的王翦却天天跟休假一样,而生性多疑的嬴政却没有过多的干涉此事,这不是很奇怪吗?这可能是王翦此前又是要美女又是要田宅的“自污”之举成功取得了嬴政的信任,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那些安插在王翦身边的眼线,使得嬴政对王翦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这才是嬴政没有过多干涉王翦“度假”的真实原因吧!...一年后王翦“度假”终于度腻了,乘楚军疲敝懈怠之时,率兵突然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一年多后又俘虏楚王负刍,楚国就此灭亡 。

灭楚之后,史书就再也没有留下王翦的记录,两千多年来的主流看法是他急流勇退,得以善终,毕竟,每个人都会向往美好的事物,然而,在从嬴政统一中国到秦二世而亡仅仅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在这十四年里,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王翦从此销声匿迹。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剖析秦始皇嬴政的性格。

嬴政,毫无疑问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对于权利的欲望可以说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史书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此时,在朝堂之中只有相权才能稍稍的制约一下皇权,可惜,此时的丞相李斯是个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他明白,只有做嬴政的应声虫,相位才能无忧矣...此时对嬴政的皇权真正构成威胁的就只剩下那些为他平定天下的功勋将领们,而王翦无疑就是他们的“旗帜”。

嬴政在楚国灭亡后如何对待李信这件事情上,我们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李信兵败楚国之后,按嬴政的性格,就算不治李信的败兵之罪,至少也是闲置不用,毕竟那个时候秦国将才济济,少了个李信也不至于无人可用。可是嬴政仍然对李信委以重任,比如,让李信随王贲去攻灭燕国,紧接着在第二年,又让李信与王翦之子王贲灭亡齐国。也就是说,在灭楚之后,李信便又获得带兵出征的机会,而且出任的都是主将副手之职,嬴政继续培养李信之心已是人尽皆知。

前面我们说到,嬴政提拔李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平衡王翦在朝中的影响力,虽然此时的王翦已经告老还乡,可别忘了,王翦之子王贲在朝堂上就代表了王翦,何况王贲也是有灭国之功的!而嬴政之所以对李信放心,就是因为李信有个“尾巴”被嬴政抓在手上,让李信不敢不听话,这个尾巴就是李信“伐楚之败”!伐楚之败的帐嬴政可还留着呢,他要是真和李信“算账”的话,把李信灭族都不会有人替他说话,毕竟李信败的实在是太惨了。

王翦也有“小辫子”,这个小辫子还是他主动放在嬴政手上的,那就是灭楚时的“自污”之举。可问题是,王翦“自污”非但没有达成“自污”的目的,反而成就了他急流勇退的美名,而这个美名究竟是王翦保命的“保险”还是他的“催命符”,就看嬴政是怎么想的了。

统一天下之后,嬴政为了瓦解功勋将领可能对皇权产生的威胁,主要做了这两件事情,一方面是把一些将领封爵闲置,如王贲,另一方面是把一些将领调离,让他们远离政治中心去戍边,如蒙恬。嬴政到了晚年开始迷信长生之术,为寻丹药,他常年东寻,史料记载秦始皇于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前219~前215)连续到东方沿海,江淮流域以及北边等地巡游,就在东寻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王贲还跟随嬴政东巡,此后他就跟他的父亲王翦一样在历史上“消失”了,而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王离则已被嬴政打发到北边草原,让他和蒙恬作伴。这一年,是嬴政统一天下的两年后...

看到这里,对于王翦父子的突然消失之谜,也许还有另一个答案,那就是被秦始皇所害!嬴政在公元前219年认识了徐福之后,已经相信自己可以长生不老的嬴政此时最怕什么?他最怕的无外乎就是失去生命和失去权力。他让徐福给他炼丹,嗑了药之后的嬴政开始神经质,性情更加琢磨不透,总是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人和事,王家父子此刻就成了他的心病,能让王家父子在肉体和精神上甚至是在历史里彻底消失的,当时也只有他秦始皇嬴政有这个能力!...

嬴政在认识徐福九年之后驾崩沙丘(公元前210年),随着他长生之梦彻底破碎的还有他一手建立的大秦帝国,三年之后,大秦帝国灭亡!当以刘邦和项羽为代表的反秦势力灭亡秦帝国前夕,当帝国人才凋零到不得不依靠此前名气不显的章邯领骊山刑徒去和项羽在巨鹿决战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是嬴政成全了王翦之名,还是以王翦为代表的功勋将领们成就了嬴政这个千古一帝,或许,两者都有吧!...(完)

注:王翦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善终还是被害,这个历史上并没有定论,我只是根据历史公开的记载提供另一种假设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