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王勃怎么死的 ,竟然连断案专家狄仁杰都望而却步不敢调查?

咏风

肃肃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來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炎热未消的初秋,凉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凉风吹散了山中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日落西山,万籁俱寂,凉风不辞劳苦,吹响松涛,奏起乐曲,给人欢娱。

这是天才诗人,壮志难酬,以风喻人,托物言志,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即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神童”王勃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即676年八月,26岁的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天才诗人就此陨落,这不得不令人唏嘘。

这位只活了26岁天才诗人,所留下来的诗作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咏风》、《山中》等等,那都是千古名篇。特别是他的一篇《滕王阁序》,更是令他成为当时最伟大伟大的文学家。

王勃作为天才诗人,他在现实的生活中并不如意,还时常遭受到打击,被指控擅杀官奴,一度入狱被判死罪,还连累他的父亲被贬到了外地,后来尽管逢大赦被免罪,他后期是非常的痛苦,从这位天才诗人留下临终绝笔《落花落》可以感受到: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帷。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感叹自己的人生,犹如落花一样,由不得自己,没有办法去掌控自己的人生,就像是那树枝上的花朵,即使是一阵风,一场雨过后,便是会从树枝上掉落下来。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篇,从而成为了他人生中的绝唱。

王勃短暂一生,留下的两段公案“杀人事件”和“惊悸而死”,甚是蹊跷,裁剪摘录网络文章戏说分享如下:

1、大唐才子王勃死得毫无预兆。

讣告里说:“前虢州参军王勃先生,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于公元676年8月渡海溺水,惊悸而死,享年26岁”。

王勃是初唐大明星,文章好,人又帅,粉丝一点儿不比现在的鹿晗、TFboys少,他在越南意外身亡,自然引起了有司的注意。 最高人民法院的狄仁杰问助手:这位王勃,四年前还因为杀人被判死刑,人都敢杀,为何溺个水就能“惊悸而死”?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表示此事必有蹊跷,主要有两种可能: 一是惊悸而死是假,谋杀是真。 二是惊悸而死是真,杀人是假。 狄仁杰眉头一皱,说:查。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狄仁杰开始还雄心勃勃地,要为山西后生王勃讨还公道,最后却不了了之了呢? 骆宾王很郁闷:“初唐四杰”三缺一,一桌麻将都凑不齐,人生还有什么意思?于是,就跟着徐茂公的孙子造反了,他写的《讨武曌檄》让武则天想起了王勃写的《檄英王鸡文》,赞不绝口。

2、王勃之死,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包括王勃父亲王福畴在内的亲朋,都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要知道唐朝流行的爆文里,除了送别诗就是悼亡诗。比如我们熟知的韩愈,侄儿死了,他都要写一篇《祭十二郎文》。

可是王福畴呢?亲儿子因为来看望自己溺水而亡,你竟然不置一词?这也太不合常理了。还有那个杜三德,你工作调到四川,王勃都会写“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你,现在王勃死得不明不白,你不为他讨还公道也就罢了,连一首诗都不给他写?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都写了,但是全部都丢了,没有流传下来,相当于现在的监控影像总会在关键时刻资料不全。如果真是这样,未免也太巧了。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力量把这些文献资料都收走了呢?

3、王勃杀人的原因非常的匪夷所思。

公元672年,王勃被举报杀人,举世皆惊。堂堂大唐第一才子,文弱书生,前途无量,杀人那种粗活,想想画面也太有违和感了,而且,这岂不属于自毁一生?再看看杀人动机。

如果是像昨天执行死刑的张扣扣一样被杀母,或者是被辱妻,哪怕是路遇恶人打抱不平,也算情有可原。可是王勃杀这个人的原因非常的匪夷所思。 说是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事,要去王勃家避避风头。王勃当时在虢州军队里做文职工作,与这位曹达并不熟,但曹达说自己是曹元亲戚,而且是王勃的粉丝,非常喜欢他的诗,有一些还能倒背如流。 粉丝,王勃见多了,但这人还是曹元的亲戚,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曹元是谁?12岁开始,王勃跟着他在长安学了三年医,也就是说,曹元是他的恩师。恩师的亲戚有难,能不救吗? 于是王勃就不避艰险,把这个曹达藏匿起来。但当时的公检法队伍,已换上了狄仁杰等能人,破案率大大提升。没多久,就查到了曹达是藏在王家。王勃本打算请曹达离开王家,远走高飞。不料下人来报,说已经在客房发现了曹达的尸体。王勃大惊,正在纠结怎么办的时候,官府已经带兵闯了进来,见到曹达尸体,就以藏匿官奴又杀之的罪名,将王勃捉拿下狱。 事发突然,王勃一脸懵逼: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4、千古奇才让发小很是郁闷。

王勃有一个发小,名叫薛曜。薛曜小时候叫薛华,他的爷爷薛收是王勃爷爷王通的弟子,两家算是世交。但薛家的运气明显比王家好很多,薛曜父亲薛元超官至宰相,舅祖褚遂良更是著名政治家。

薛曜从小很优秀,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连宋徽宗的“瘦金体”都是在学习薛曜的风格上变化而来的,但是薛曜很郁闷。身边有一个王勃这样的千古奇才,6岁能作诗,9岁读颜师古注《汉书》撰《指瑕》十卷,10岁饱览六经。 14岁上书刘祥道获赞“神童”,15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被赞“奇才”,16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年纪最小的朝廷命官。

千古奇才王勃引起了沛王李贤的注意,请他担任沛王府修撰,相处甚欢。当时的年轻人中,斗鸡就像现在的王者荣耀一样流行,李贤斗鸡时就想:王勃不是挺能写嘛,让他写一篇《檄英王鸡文》助兴一定很带劲。接到这个活儿,王勃其实左右为难。自己只不过是姓王,人家可是真王!真王,龙子,以后都有可能做皇帝,听李贤的吧,讨“鸡”也得看主人,万一英王以后做了皇帝呢?不听李贤的吧,现在李贤是自己的主子啊,再说以后他也可能做皇帝啊!

于是只能硬着头皮写了。后来,英王李哲更名李显,真的做了皇帝,就是“神龙革命”的唐中宗。 才子果然是才子,《檄英王鸡文》写得才气逼人,气势恢宏,李贤看了很满意,四处炫耀。很快,这篇文章就传到了武则天的手里。武则天42岁了,很爱才子,也爱帅哥。早就听说山西娘家那边出了个才貌双全的小鲜肉王勃,一读其文,确实奇才,于是呈给唐高宗欣赏。不料李治看了大怒,感觉这文章意在挑拨兄弟亲情,让他一下子就想起了玄武门前的兄弟相残,于是深为不安,就把王勃赶出了长安。

王勃优秀惯了,岂能受得了这般屈辱?自觉无颜面见山西父老,就跑去四川找杜三德散心。杜三德在四川混得不赖,成天带王勃吃喝玩乐。四川自古出美女,王勃高兴地写下了《杂曲歌辞·杂曲》:

智琼神女,来访文君。

蛾眉始约,罗袖初薰。

歌齐曲韵,舞乱行分。

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671年秋,王勃再回长安时,随身带的衣服都小了,只好再找人新做几身。他回长安参加科选,遇到了发小薛曜。王勃当着薛曜面讽刺他,并怒骂张易之就是个吃软饭的。薛曜也一直对王勃有些想法,且觉得王勃不够意思,认为同为朋友,王勃不该对他和杜三德厚此薄彼,甚至怀疑王勃和后者搞基。就拿送别诗来说,王勃给他写了二首,都不如给杜三德写的一首用心。

给他写的二首分别是: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重别薛华》

明月沉珠浦,风飘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柏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而给杜三德写的则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称杜三德为杜少府,称他却直呼小名,哼。 但是薛曜不知是否听过杜三德的“三德”由来。“三德”其实并非他本名,而是因为他“守信”“上进”“善良”,才被朋友们称为“杜三德”。而他薛曜呢,虽然出身显赫,却为了正谏大夫那样的五品官,就去攀附张易之那样的伪娘面首,王勃恃才傲物,不绝交就算很念旧情了,还指望他对你毕恭毕敬?

高宗多病,朝政都在武氏手中。张易之深得武则天恩宠,权势之大,朝廷百官无不惧之,后来连太子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李仙蕙和女婿武延基私下议论张易之,都被武则天赐死。王勃算老几?狄仁杰算老几?

5、疑窦重重,厄运连连。

薛曜有个哥们叫凌季友,王勃也认识。671年冬天,凌季友官任虢州司法,推荐王勃在虢州出任参军一职。

672年春天,就发生了曹达一事,王勃因“杀死官奴曹达”的罪名,被判死刑,而且还连累他的父亲王福畴被贬为远在越南的交趾县令。那个地方气候的恶劣程度,想想夏天在广东没有空调就明白了。 死刑王勃倒不怕,但是天纵奇才,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去,而且连累了父亲,令王勃十分懊悔。回想起曾经的一切,他越想越觉得曹达十分可疑,但已无力回天。

就在等待处斩等到将要绝望的一天,674年八月十五,唐高宗在武则天建议下,改元上元,大赦天下,王勃也在赦免之列。 唐朝正式进入“二圣时期”。感觉武则天这个改元简直就是为王勃而改的。出狱之后,王勃在家里闲住一年多,感时忧世,无所事事。后来,可能是武则天又想起了他,就让有关部门恢复他的旧职,但王勃九死一生,又想起张易之兄弟的滔天气焰,已经不敢再出去当官了。

675年秋天,王勃决定去跟父亲当面致歉。 他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途经南昌时,在滕王阁上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途经广州时,在宝庄严寺即今六榕寺,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长的宝塔铭文《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676年夏天,王勃终于到交趾看望了自己被贬官的父亲王福畴。他的父亲生活窘困,但还是勉励儿子要像自己文章里写的那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年后,武则天终于看到了《滕王阁序》,大爱,又推荐给李治看。李治大为赞赏,要重用他,手下人四处寻访王勃不得,这才知道:王勃676年夏天归途中,在南海翻船,不幸溺水,已在越南惊悸而死。

八年后,与王勃同列“初唐四杰”的骆宾王,跟着徐茂公的孙子徐敬业造反,后被团灭。 二十三年后,刘思礼与綦连耀谋反,王勃的长兄王勔、次兄王勮、弟弟王助被牵连,皆被武则天所杀。

二十九年后,王勃《檄英王鸡文》中所攻击的鸡的主人英王李显,登上皇位成为唐中宗,立即诛杀了张易之兄弟。 又过了几十年,一个叫杜甫的诗人写下一组绝句,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中的“王”,指的就是王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