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是怎么灭亡的
看过《清明上河园》的不禁都感慨北宋的富庶,也有人说这是张择端臆想的北宋,但是不可否认,北宋当时文化社会繁荣程度确实非常高。北宋当时人口已经接近五千万,这个也不是土地承受人口的上限,而且当时已经工商业的萌芽,中国的科技发明大在那个时候出现的,可是就这么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说没就没了呢?
文艺男皇帝
元符三年(1100)正月,年仅二十五岁的宋哲宗去世,神宗皇后向氏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由于哲宗没有留下子嗣,向太后便召集群臣商议由何人继承皇位。宰相章惇提出,按照礼法,当立哲宗同母弟赵似,若按无嫡立长原则,当立申王赵泌。而向太后本人却看中了端王赵佶,这与赵佶文艺男性格有关,可是文艺男只能看不能做皇帝呀。
宋徽宗
章惇反对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这显然是在质疑赵佶的人品,但向太后却不以为然,仍然固执己见。双方为此僵持不下,互不相让。在这一关键时刻,同为执政的曾布、蔡卞、许将等大臣附和向太后的意见,章惇势单力薄,只好不再争辩。十八岁的赵佶就这样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宋徽宗。
宋徽宗作品
章惇之所以批评赵佶轻佻,恐怕与赵佶从小养成的性格有关。赵佶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花花公子习性。据说在他降生之前,其父神宗曾经梦到南唐后主李煜,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某些李煜的影子。他从小就格外钟情于笔墨丹青、骑马射箭与蹴鞠,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变得声色犬马,越发痴迷于游戏、诗词歌赋。
赵佶还具有艺术家放荡不羁的气质。他经常以亲王之尊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汴京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长期据为己有。徽宗继承皇位之后,其贪图享乐的本性愈发变本加厉。他在杭州设立了金明局,委派宦官童贯严加管理,专门负责为他搜罗古董文玩、奇珍异宝。为了满足自己寻欢作乐的欲望,徽宗还专门设立了行幸局,负责安排出行事宜。
徽宗即位之初,贪图享乐的本性有所收敛,做出了一番励精图治的样子。他屡次颁布征求直言的沼令,广开言路,平反冤狱,贬窜奸佞,选贤任能,大有成为一个中兴天子的想法。假如他能够吸取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教训,持之以恒,不受奸佞小人所左右,北宋末年的政局将是另一种走向。令人遗憾的是,这段清明政治并没有持续多久,在蔡京等人的劝诱下,徽宗喜好奢靡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他开始荒废朝政,过上了荒淫无度的生活。
政治投机份子蔡京
宋徽宗十八岁登基,此前几乎没有从政经验,加上他是以庶子身份继承皇位,深恐自己威信不足,便请求向太后垂帘听政。向太后在政治上倾向于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正是在她的支持下,反变法派的骨干、韩琦之子韩忠彦才得以出任宰相。但不久之后,向太后就去世了,徽宗失去向太后的约束后,有意恢复其父神宗时期的各项举措。在徽宗即位的第二年,他改年号建中靖国为崇宁,向天下昭示自己尊崇熙宁的意愿。
蔡京真迹
帮助徽宗实施变革的人则是蔡京。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县)人,他二十三岁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蔡京权力欲极强,早在青年时代就是个十足的"官迷",其言行始终以获得官职升迀为目的。他没有固定的政治见解,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分子。蔡京最初依附王安石而得以升迀,宋神宗死后,高太后掌权,反变法派得势,蔡京遂见风使舶,转而投靠司马光。宋哲宗亲政后实行"绍述",蔡京摇身一变,成为恢复新法的急先锋。
徽宗即位之后,蔡京因被弹劾罢官,但是蔡京又结交徽宗身边的红人童贯而东山再起,被任命为定州知州。崇宁元年(1102年),同为宰相的曾布和韩忠彦因争夺权力,矛盾不断激化,他们两人都希望通过拉拢被贬在外的蔡京来打击对方,借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蔡京回到朝廷后,一方面鼓动党羽挑拨徽宗与韩忠彦、曾布之间的关系,同时制造声势,使徽宗相信要诚心继承神宗的改革事业,非得重用蔡京不可。崇宁元年七月,蔡京升任右丞相,徽宗和蔡京这对艺术上的知音,从此正式成为了政治上的伙伴。
蔡京
在蔡京重获任用之后,韩忠彦与曾布相继被排挤出朝廷,蔡京得以独占宰相之位。此后,蔡京与徽宗又联手迫害髙太后、向太后垂帘听政时期表现活跃的"旧党"官员,超过百人遭到贬逐。同时,为了避免"旧党"日后的反扑甚至翻案,徽宗和蔡京下令在各个州县树立"元祐党籍碑",以示铁案如山。徽宗与蔡京还命令各个州县销毀"旧党"官员如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的文集。这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清洗在历史上被称作"崇宁党禁"。
苏门三父子
在这一时期,蔡京不仅与徽宗合作打击反变法派,同时还无情打压曾经的变法派同僚。吕惠卿、章惇等人要么被迫退休,要么被一贬再贬。"党禁"结束之后,依然有不少朝廷重臣被排挤出朝廷,甚至蔡京的弟弟蔡卞也因为与兄长意见不合而遭到贬逐。在崇宁初年接二连三的政治斗争之后,党争所带来的混乱局面得以暂时结束,徽宗和蔡京的权威确立起来。
蔡京工于心计,深谙为官之道,他凡事都讨好徽宗,得到了徽宗的高度信任。蔡京不仅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徽宗的奢靡享受,更是引经据典,劝说徽宗相信处在太平盛世的帝王要敢于大肆挥霍钱财,不必拘泥于世俗的礼法。这实际上是引导徽宗尽情享乐。蔡京凭借其对徽宗的逢迎,在徽宗朝四次出任宰相,前后执政二十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宋朝第一权相。
在蔡京之后继任宰相的是王黼。王黼依附宦官梁师成,并拜其为父,尊称梁师成为"恩府先生"。在梁师成的鼎力举荐下,王黼很快拜相。王黼升任宰相后,假借徽宗的名义大肆搜刮天下财物,但献给徽宗的不过十分之一,其余尽归自己所有。王黼还公开卖官鬻爵,所有官职明码标价,只要出钱就可以买到。王黼的所作所为表明,北宋晚期的士大夫并非以天下为己任,而是千方百计地谋求升官发财,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不惜使用任何卑劣手段。可见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已经堕落,士风大不如从前,这无疑是促成北宋覆灭的重要因素之一。
蹴鞠
腐败的内政
蔡京是打着继承新法的旗号上台的,其中经济改革自然成为改革活动的中心。食盐在宋朝属于国家专卖产品,其专卖收入在国家财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宋朝政府历来非常重视食盐专卖。早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北宋政府就已经开始向商人出售一种名为"盐钞"的食盐买卖许可证。蔡京当政后,为了搜刮全国的财富,以夸耀富强,从而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开始谋划更改盐钞法,以便最快捷、最有效地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崇宁二年(1103年),蔡京推行了新的盐钞法。他通过不断发行新钞的方式,人为地促使旧钞不断贬值,从中牟取暴利。新的盐钞法虽然有效地提高了朝廷的收入,但却使大量盐商赔本破产,造成了宋朝经济秩序的严重混乱。
在进行盐钞法改革的同时,蔡京还在币制、赋税、茶法等方面实施了改革。这些改革在实施之初确实起到了为国理财的作用,缓解了北宋王朝国家财政的危机。但部分官僚却胡作非为,打着改革的幌子盘剥百姓,引起了宋朝社会的动荡不安,从而埋下了北宋王朝覆灭的祸根。
为了营造太平盛世的氛围,北宋王朝兴建了很多大型土木工程,其中就包括位于汴京城东北的万岁山。据说,徽宗即位之初,皇子不多。道士刘混康提出建议,京城东北角正处在八卦的艮位之上,如能将其地势垫高,徽宗便能够多子多福,如若修建成为假山园林,国家必将繁荣昌盛。徽宗对此深信不疑,自从将此地增高为土岗之后,徽宗果然连连得子。徽宗在兴奋之余,下令崇奉道教、兴建宫观。同时,徽宗征发大量士兵、工匠,继续修建"万岁山",这项浩大的工程一直持续到北宋灭亡,耗费了难以计量的国库财富。
为了修建假山,徽宗还兴起了著名的"花石纲"之役。他专门在苏州设置应奉局,负责把江南的奇花异石运到京城。为了保证奇花异石能够及时运送到汴京,就必须不断征调各色船只从事运输,甚至连运粮船也不放过。沿途百姓被迫服各种劳役,无疑是额外增加了一项沉重的负担。各级地方官也趁机敲诈勒索,致使许多拥有奇花异石的百姓倾家荡产,东南地区民怨沸腾。到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终于引发了方腊起义。
花石纲
外交上的失败
1125年十月,金军南下侵宋,兵锋直指开封。徽宗传位于太子赵桓(钦宗),仓皇南逃。东京留守李纲多次击退金军,各地勤王之兵不断到来,防御形势好转,但钦宗却执意割地求和。当金人准备接收城池时,钦宗却出尔反尔,下令抵抗。金国大怒,于靖康元年(1126年)再次攻宋。占领开封外城后,金军以议和为名将钦宗诓入金营,强迫他写下降表,之后顺利进入开封内城,北宋灭亡。徽、钦二帝及大批后妃、宗室、大臣被掳走,史称"靖康之变"。徽宗父子受尽屈辱,最后死于五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