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却液彻底更换怎么做?“三步曲”每一步都是关键
入冬时节,又到了更换汽车冷却液的季节,虽然冷却液的更换不需要像机油那样做到经常更换,但是在适当的时间,正确的更换还是很有必要和重要的。毕竟发动机一刻也离不开冷却液的呵护, 而冷却液伴随着发动机的运行,长期经受高温的考验,其中所含的添加剂成分也会逐渐衰减,失去该有的功能。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冷却液失效?在更换冷却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通过平时的更换过程在这里分析总结一下,希望对计划更换冷却液的朋友有所提示。
一,如何判断冷却液是否需要更换
冷却液的更换在汽车的维修手册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普通的冷却液更换周期为3年、6万公里左右;长效冷却液更换周期为6年、10万公里左右。但是实际使用结果是:私家车3年左右很少有行驶到6万公里的里程,6年行驶10万公里的也不多。所以冷却液的更换应该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原则。就是说,除了时间和公里数的要求,有些冷却液的变化特征一旦出现,也就应该提前更换了。
1,冷却液颜色变淡
冷却液主要有两种颜色的区别:红色和绿色。颜色不同不代表品质的高低,主要是区别和其他油液的颜色,以免发生加错。同时具有便于观察的作用,比如出现缺少和泄漏的情况,都可以很直观的发现。
无论是红色还是绿色,冷却液的颜色如果出现变淡的情况,就说明冷却液已经失效(部分功能)或者即将失效,这样对发动机以及整个冷却系统,都是不利的。或许会导致发动机的高温,或许会对冷却系统产生腐蚀,所以更换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2,冷却液变得混浊
冷却液是水和乙二醇或者丙二醇的混合液体,同时添加了防腐防锈成分,所以好的冷却液具有干净、无杂质的特点。但是冷却液同时具有时效性,发动机运行频繁,则冷却液会提前失效,逐渐失去部分功能,主要是防腐防锈的功能。
失效后的冷却液会对冷却系统的金属部分产生一定的腐蚀,加上发动机的高温,这种腐蚀会很快形成冷却液的变色。冷却液在不断循环过程中,逐渐变得混浊,这其实就是金属锈蚀后和冷却液混合在一起的颜色。
冷却液变得混浊,不但冷却效果明显下降,同时更容易在水箱内慢慢沉淀,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冷却系统的正常功能。所以更应及时更换。
二,更换冷却液“三步曲”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1,如何做到彻底更换
冷却液如果能做到彻底更换,对冷却系统来说,将是一次比较彻底的清洁。但是常用的更换方式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由于水箱的进、出水管和发动机连接的部位不同,平时更换冷却液主要采取的是拆掉水箱下水管的方式,水箱内的冷却液可以完全、彻底的流出,但是发动机缸体内还会有一部分冷却液无法自然流出来,所以平时只能更换全部冷却液的70%左右。
要想全部、彻底更换,必须借助外力作用,简单的方式就是“吹”或者“压”。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通过气压将缸体内的冷却液“逼”出来。这样更换才能更加彻底、有效。
“压”就是通过冷却液壶或者水箱盖的位置对冷却系统施加一定的气压,围三阙一,不过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对气压的掌握。
“吹”就是使用大功率的吹风机对缸体内的冷却液进行鼓吹,可以做到彻底,并且对缸体水道具有清洁效果,但是需要拆卸的水管较多,安装时应该注意水管卡箍的对号入座,以免造成冷却液的泄漏。
2,加入冷却液后及时排空气
更换冷却液后要对冷却系统进行排空气,这是更换冷却液后首先应该注意的事项。虽然现在很多汽车具有“自排”功能,就是通过冷却液的循环自主排除空气,但是也不排除个别车型设计上的要求,需要人工手动排除。
需要人工手动排除空气的冷却系统管道,通常会在显眼的位置设计有排气阀,松开排气阀,冷却液会间断流出,直到完全流出冷却液,排除空气操作算是最终完成。
但是有些排气阀设计的比较隐秘,或者干脆没有设计,需要通过一些管道来排除。所以需要注意:水箱进、出(或者上、下)水管设计的比较粗的一般不需要排空气;反之,比较细一些的就需要排空气了,尤其微型车为甚。
3,排完空气后,必须测试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
排完空气,加足冷却液,还不能算是更换冷却液工作的结束,首先要检查各个水管接口位置有无泄漏情况。然后启动发动机,观察冷却液循环情况的好坏,作为系统工作正常的一个主要依据。最后盖好冷却液壶盖,或者水箱盖,让发动机怠速运转。
在发动机怠速运转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水温的变化,如果出现水温的异常快速升高,则说明冷却系统内还存在空气,或者节温器出现异常,这时需要分别对待,处理。
如果水温缓慢上升,则在水温指针指向9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观察冷却风扇有没有正常运行,一般冷却风扇的启动温度是84摄氏度左右,只有水温的正常上升和风扇的正常启动完全完成,才能算是更换冷却液施工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