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邱隘怎么读 邱隘(gà)?邱隘(ài)?鄞州这个字为什么不走寻常路?

鄞州有个“神奇”的地名

“外地人”来了一定读错

邱隘(gà)?邱隘(ài)? 傻傻分不清楚

但本地人,你知道gà的由来么

因为“隘”在普通话里读ài[ai51]

而宁波话读[ka53]

(不懂国际音标的读者可能会用普通话的方案,注音成gà),

类似 “尬”音,两者读音相差很大。

小知识:为表述严谨,本文注音都用国际音标,内即为国际音标,数字为声调。普通话拼音g国际音标是[k],因此,“隘”俗音的声母其实是[k]。文中不加的则是普通话拼音。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一步步推敲下

邱隘的“隘”为啥读gà

ka

那么[ka]这个读音是怎么来的呢?

任何的事情都得按照基本法,

汉字读音也一样,怎么读,

都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来自于古代的韵书。

敲黑板 很重要!

“隘”是影母蟹摄开口二等佳韵字,

影母字在现代宁波话中,

声母都应读作零声母。

没接触过音韵学的读者,理解起来可能会困难,

不过没关系,可以看下面的《方言调查字表》图片了解。

下图中,“矮”“隘”处于同一行位置

两者关系是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相同

按照规律的话,“隘”的声母、韵母都应该和“矮”一样

撇开声调因素,宁波话应该读作[a],而不是[ka]

而现在,“隘”的声母从零声母读成了[k]

(即普通话拼音g)

是个声母例外字

(例外字是指汉字在音变规律上的例外,即声、韵、调古今比较后,与方言演变规律不合的字),不是个正常的读音。

《方言调查字表》是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制作,为记录现代汉语方言的语音用的。字的次序按照广韵切韵一系列韵书所代表的古音系统排列,现代方言的音系大体上说可以从这个古音系统出发来研究。

“隘”读[ka53]是怎么来的呢?

有人说,“隘”在宁波一直读ga;

还有人说,邱隘是一个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浙东名镇

所以“隘”这么读起码有1300多年历史。

在语言学角度上讲,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明代音韵学家陈第说过

“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意思是字音会根据时空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现在读《诗经》里的诗,很多没法押韵,

是因为押的是上古汉语的韵。

同理,宁波方言也一样在变化之中。

清代,城厢学者仇廷模编撰了《古今韵表新编》,

该书收字约9000个,相当于宁波方言的同音字表,

成书于雍正五年(1727年)之前,

反映了康熙时期的宁波话语音。

我们从《古今韵表新编》的韵母表

和《宁波市志》的韵母表中可以看到

当时的宁波话韵母和现在的相差极大

更别说1300多年前的中古时期

《古今韵表新编》是明清吴语音韵史上一部不可忽视的著作,这是本书的韵母系统,由日本学者平田直子用国际音标拟构。根据拟构出来的音,“隘”当时的读音应该是[ai]。

选自《宁波市志》

邱界

另外,仇廷模还在书中列举了当时的读音例外字,

并没有“隘”字。

这说明,当时的读书人眼中,

“隘”字只有读影母的正常读法,

不会将声母读成[k]

这点在官方编撰的康熙《鄞县志》也到了佐证,

当时的官方地名是“丘界”

并不是“丘隘”(“丘”同“邱”)。

注:《古今韵表新编》影母例外字中出现没有“隘”。

崔街

“隘”字的声母现在为何成了[k]呢?

2006年的《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邱隘曾名崔街,因集市成街,有崔姓经商大户,故名;又因街窄长处水边要地,遂称崔隘。据陈桥驿主编的1991年9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古今地名词典》载,宋咸平五年(1002)进士历官散骑常侍邱舜徽知明州府,从江左迁崔隘后,改名为邱隘。

上面2本工具书给了我们一点人生的经验,

“邱隘”最早的地名叫“崔街”

碰巧的是,在宁波话里,

“隘”俗音恰好和“街”音是一样的。

这说明,当时地名的后字变了,

但读音仍旧跟随旧名的音,

即“隘”从“街”,发的是“街”音。

注:《鄞州方言研究》里记载的“街”、“隘”、“界”都读[ka53],声母、韵母、声调都一致。

【举个例子】

这种地名变了,字音却跟从旧名的现象,

近代宁波也出现过。

民国初年,“十字港”雅化为“集士港”

但是当地人仍旧把地名首字读如“十”[zøʔ2]

而不是“集”[ʥiɪʔ2]

这两字的声母其实是不同的。

【再举个栗子】

这种不符合规律的异读,历史上也不罕见,

语言大师吕叔湘和宁波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

就专门提到过类似现象。

例如,很多人知道的“石”“担”的现象。

在古代,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人所能挑担的重量,

于是一石又称一担,可是仍然写做“石”

于是“石”就在shí之外又添了dàn这个音。

这种异读字,无论是方言混合的结果,

或者是借用字形的结果,既然声音相差很远,在语言里都得认为是不同的字。

在古代,考科举要考音韵,就不能发生写“隘”读“街”的现象,否则是不合格的。

康熙《鄞县志》表明了官方的一种态度,写成了“街”的同声同韵字“界”。

康熙年生的仇廷模,不可能不知道此书。

所以,在他的字表里,“隘”字没读成“街”。

那么,宁波其他带“隘”的地名为何也像邱隘一样,将“隘”读入“街”呢?

这应该是语音的扩散现象

异读字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可是会给文字的学习增加不小的困难。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已经删汰了不少异读,像“石”读dàn这种不符合韵书的读音,现在已经删去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