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是哪个朝代的人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生于1009年5月22日,去世于1066年5月21日。


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四川人)。苏洵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是北宋的文学家。笔势雄健,著有二十卷《嘉祐集》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自长江逆流而上,经过汉口,经过了名满天下的三峡,便进入了中国西南的一大省份—四川。


再沿江上行,过重庆,直到水源,便可看见一尊大石佛,其高360英尺,是由江边一个悬崖峭壁雕刻而成。


在此四川省西部的边界,在雄伟高耸的峨眉山麓,就是乐山,当年在苏东坡时名为嘉州,岷江就在此处流入长江。


岷江自大西北原始部落聚居的山岭上,汹涌澎湃奔流而至,与来自峨眉的另一河流汇合后,直接向着乐山的大石佛奔腾而来,洪流渐渐折向东南,然后向东,一直流入中国海。


在千年万古为阴云封闭的峨眉山的阴影中,在乐山以北大约40英里之外,便是眉州的眉山镇。


在中国文学史上,这座小镇便于当地一个杰出的文学世家出了名,这一家便是苏家。就是众人皆知的三苏。

父亲苏洵,生有二子,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次子苏辙,字子由,父子三人占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席之地。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天性沉默寡言,如果说到在政治上的抱负,他算是终身抑郁不得志,不过,在去世之前,他想追求的文名和功名,在他两个儿子身上出现了。


苏洵的思想新颖独特,性格有些怪异,气质严谨,思想独立,不容易与人,直至今天,人人都知道他到27岁时才发奋读书,大人常常用这件事来鼓励年轻人,只要勤勉奋发,终会成功的。


当然,聪明的孩子也许会推演出相反的结论,那就是儿童时期不一定非要专心读书,因为到二十多岁再读也不晚。


事实上,苏洵在童年并不是没有读书作文学习的机会,而是苏洵的个性很强烈,他不服管教,又痛恨那个时代的正式教育的方式,我们都知道,好多活泼好动有才气的孩子都是如此。你让他老老实实在那坐着读书,规规矩矩地听课写作文,他难受得要命,根本就安不下心来。


不过如果说他的童年是根本没有读书写字做文章,恐怕也并不是事实,他年轻的时候必然给妻子的娘家程家有足够好的印象,不然程家不会愿意把女儿嫁给他的,另外,同样令人惊异的是,他晚到27岁才发奋读书,却能够一举成名,和才气纵横的儿子的文名不相上下,同属唐宋八大家,这也属于非常不寻常的事情。


大约生了苏东坡之后,他的态度才严肃起来,追悔韶光易逝,痛自鞭策,他看到自己的哥哥自己的内兄,还有两个姐丈都已经科考成功,都将为官,因而觉得害羞惭愧,脸上无光,此等事情,即使平庸之才,都会受到刺激,对一个天赋智力如此之高的人,当时的情形对比之下,一定是他无法忍受的。 所以他才肯努力奋发向上,赶紧读书。


他的妻子曾经鼓励他努力向学,因为他的妻子程家小姐是曾经受过充分的良好教育的。

他无论从哪方面看,只是一个倔强古怪的人,虽然很有天才,却是游手好闲不肯正用。一旦痛改前非,自知犯错,就很快能够追赶上来。


苏洵发奋读书以后,读书的态度和以前截然不同。据说有一年的端午节,他的夫人看他一直待在书房里都没有吃早餐,估计是他忙着读书给忘了。便特地剥了几只粽子,带上一小碟子白糖送到他的书房,见他用功读书,便放在桌子上悄悄地走开了。


中午的时候,夫人去收拾盘子和碟子,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那盘儿糖还原封未动。然而却在砚台的四周残留下不少的糯米粒儿。


苏洵的嘴边也是黑白斑斑,黑的是墨,白的是糯米粒儿,夫人明白了,原来苏洵只顾专心读书,把砚台当成了装糖的碟儿,把墨水当成糖蘸在粽子上给吃了。

糖是甜的,墨是啥味道啊!可他却完全没有发现,由此可见认真读书的程度,真是不一般。怪不得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呢!


有一天,苏洵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越看越不满意,连自己看着都感到不满意,又怎能让他们在世上流传呢?

于是他就将这数百篇的书稿统统抱出去,一把火化为灰烬。


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从头做起。这些稿子烧毁以后,他就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一切从头再来,苏洵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到处去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


以至后来,他的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的妻子来教导。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

他写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青睐,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由此可见,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呢?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天才。所谓的天才,就是背后默默的努力,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走别人走不了的路,受别人受不了的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