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由来简介和传说
寒食节马上就要到了,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寒食节也叫“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的一两天。
我们看这个节日的名字,就大概能了解这个节日的特点了。在寒食节这天,要禁烟火,只吃冷食,冷食可以提前准备好,但就是不能生火做饭,不能生火加热。除了这个习俗,在后世的发展中,寒食节里还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节日习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多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为什么禁止烟火,要吃冷食呢?传说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寒食节的来源,最早是远古时代人类对火的崇拜。
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如果稍不注意,火也能给人带来很大的伤害,于是人们就认为火也有神灵,就要祭祀火。所以每年人们都要熄火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这叫改火。改火的时候,往往还会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逐渐就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又叫寒食节。
二、寒食节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它起源于人们对忠臣义士介子推的纪念和祭奠。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太子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患,流亡国外。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磨难,原来跟他一起出来的臣子,只有少数几个对他忠心耿耿,一直追随着他。
这其中有个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昏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就强忍疼痛,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很多年以后,重耳东山再起,做了晋国的君主,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以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赏赐,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有人提醒晋文公,他才猛然想起,于是赶紧派人请介子推来朝。但人家介子推就是不肯来,晋文公只好亲自登门拜访。
可惜的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中时,介子推早就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就派人上山搜索,可是最终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就出了一个怪主意,让晋文公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处,好让他出来。
结果呢,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介子推出来。等大火熄灭后,大家上山一看,发现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颗烧焦的大树,早就已经死了。
晋文公拉着介子推的尸体号啕大哭,后来在安葬遗体时,发现柳树洞里藏着什么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用一片衣襟写的写书,是介子推给他写的一首诗,劝他时常自省,勤政爱民。
晋文公将血书收好,然后将介子推母子分别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通告全国,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禁忌烟火,只吃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