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东吴内乱不断,为什么还是最后一个灭亡?

熟读三国历史,魏蜀吴三分天下,曹魏势力最强大,后来被司马氏取代,成为晋朝。蜀汉,公元263年,成为第一个灭亡的国家,而从吴大帝孙权死后,东吴内乱不断,不是托孤大臣之间的仇杀,就是皇帝之间的更替,为什么还是最后一个灭亡呢?

东吴之所以是最后一个灭亡,甚至比蜀汉晚灭亡17年,原因是多方面:

(1),司马炎篡魏,政权不稳定

从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三代就一直开始谋划着篡魏的打算,一直到司马炎才成功,结束了曹魏建立西晋。虽然朝政很多敌对势力都被司马师和司马昭干掉了,但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还是有很多矛盾和冲突的,这些问题,都需要司马炎解决。

(2),军事,经济基础正处于恢复期。

司马昭灭亡蜀汉之后,基本上调用大部分的军力和财力,加上西晋名将和东吴名将陆抗呈现出长期对峙的状态,并且出现过失败,没有啥优势。此外,水旱灾害、尤其是水灾不断,需要大面积的采取赈灾措施,消耗钱财。军事,经济基础正处于恢复期,当然这只是短暂的时间。

(3),西北边疆异族动乱牵制。

在西晋建国初,从泰始六年开始,秃发树机能在西北边疆起兵,很快就出现了“六月戊午,秦州刺史胡烈击叛虏于万斛堆,力战死之”的糟糕情况,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树机能军队的勇猛,加之晋军战斗力的低下,晋军“比年屡败”,树机能之乱日益成为晋武帝的心腹大患,“每虑斯难,忘寝与食”,而晋武帝更是明确表示其威胁“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事实上,除了秃发树机能之乱,北部边境还有匈奴与鲜卑的动乱。数处连年的动乱,对于晋廷的打击极大,直到并州胡奋坐镇御虏、鲜卑屡为马循所败、东北由于卫瓘的努力而取得粗安局面、匈奴拔亦虚、独雍等部先后“归化”、马隆基本平定秃发树机能,晋朝的东北、北部、西北边疆均有了一个基本安定的局面时,晋武帝才决定大举出师伐吴。

(4),西晋朝廷内部异议

从晋武帝表露出伐吴的意向,到大军灭吴,晋廷内部一直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他们以贾充、荀勖、冯紞为首,对于羊祜、张华、王濬等人的伐吴主张百般阻挠。

(5),西蜀地区尖锐的社会化矛盾。

从诸葛亮主政开始,本地就凸显尖锐的社会化矛盾,加上蜀汉灭亡之后,成都出现乱兵乱杀的动乱局面,加剧了矛盾的爆发。蜀汉灭亡之后,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蜀中状况频发,动荡不断,民变、兵变不绝于书。如不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缓和社会矛盾,不要说顺流灭吴,就连巩固在蜀中的统治都十分困难。所以,晋廷一面花了很大的精力笼络蜀汉故官,令其忠诚于晋室,一面派出王濬这样的干将大力镇压反抗,在蜀中粗安之后,才有了王濬顺流而下灭吴的举动。

(6),东吴实力没有消亡

东吴占据荆州,扬州,交州等地,实力远在蜀汉之上,尽管在东吴孙权后期,出现了两宫之争,权臣互杀,孙休病死、孙皓暴虐等内乱状况,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并没有呈现出全面衰弱、不堪一击的状态。从整体的军事行动上来看,它仍在不停主动进攻北方;从武将能臣上来看,丁奉、陆抗等干将仍统领军队数年;从兵力上来看,它尚有数十万甲兵;从军资、装备上来看,即便是到吴亡时,仍有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尤其是陆抗的西陵之战,成功的打击了西晋灭吴的雄心,挽救了东吴的国祚,延缓的灭亡的时间。

直到后来,孙皓把国家折腾的不像样子,即“上流诸军,无有戒备,名将皆死,幼少当任”,西晋伐吴的时机到这时才完全成熟。所以在公元280年,万事俱备的西晋,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从出师到灭吴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与蜀汉如出一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