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齐国是怎么被灭的? 战国后期秦灭国之战—秦灭齐国

战国时期之齐国(田氏齐国)强盛于齐威王(前356年―前320年在位)之时:以邹忌为相,修法律而督奸吏,即颁布法律,督责不法官吏,官场则风清气正,齐国大治,《邹忌讽齐王纳谏》可谓千古名篇。前354年―前353年桂陵之战,前341年马陵之战,齐国大胜,将强大的魏国拉下霸主之位,齐国威望日盛,乘战胜余威,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强国,称霸东方。

秦齐桑丘之战。前323年,秦国越过韩、魏、卫三国入侵齐国,齐国于桑丘击败秦军,此战是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秦惠文王向齐国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自此不敢再轻视齐国,秦齐亦二十年间无战事,秦王于是改变战略,行与齐国“连横”之策,拉开了战国时期四十余年“合纵连横”运动的序幕。

前320年,齐威王去世,齐宣王继位,齐宣王也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广大稷下学宫、营建都城临淄、会盟抗秦(前319年)、五旬破燕(前314年)、垂沙拒楚(前301年),正是齐宣王的“激进”,致齐国盛极速衰:前284年,燕国联合秦、韩、赵、魏“五国伐齐”,齐国遭灭顶之灾,燕国复仇看似大快人心,但却是为秦国做了“嫁衣”,齐国从此被踢出强国之列,不再为秦国所虑。

乐毅伐齐亦使齐国从此走上了一条“单打独斗”的闭国道路,一方面山东六国抗秦力量大大削弱;一方面齐国本身也止步不前,再无大的发展。前247年河外之战,信陵君魏无忌率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于河外击败秦军,齐国置身事外;前241年蕞之战,在楚国春申君黄歇的主导下,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军进兵至秦都咸阳约六十公里,齐国仍是“事不关己”;秦自前230年―前229年首灭韩国,至前225年―前223年灭楚国,齐国都无动于衷。

秦国打仗有个特点:打过就不遗余力的穷追猛打,打不过就使阴招——离间计:长平之战(前260年)时,秦国远距离征战,力求速战速决,但赵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很是被动,范雎于是使人携千金赴赵行反间,赵孝成王以赵括撤换廉颇,终致四十余万赵军被坑杀;魏信陵君河外破秦之战(前247年),秦庄襄王使人携万金于魏行离间,魏安釐王夺信陵君之军权,合纵之军瓦解;秦灭赵之战(前236年―前222年),秦将王翦两次进攻邯郸,均为李牧所扼,无功而返,秦王使人携重金贿赂赵幽缪王嬖人郭开,诋毁李牧与司马尚,前229年,赵幽缪王罢黜李牧与司马尚,而使赵葱及颜聚代将,李牧不受命,赵王捕而杀之,并废司马尚,赵遂亡;秦灭齐前,在齐国又培植了第二个郭开——秦相后胜。

秦对山东(崤山以东)六国“远交近攻”谋略中,齐国受秦“远交”之影响,长期孤立于五国之外,类似于现在之“中立国”。前265年,齐王建继位,由其母君王后摄政,这一点与秦昭襄王即位时一样,秦政由宣太后芈月所出;前249年,君王后去世,齐相后胜受秦之赂金,定“西联强秦,近抗邻邦”之策略,深得齐王建赞同,齐王鼠目寸光地认为他国纷争,齐国可独善其身、靠向秦国“纳贡”就可长期过上这种燕安逸乐的太平生活,并且还将这一切都归功于后胜之“功劳”,熟不知秦国忙于灭其他五国,实在腾不出手来对付齐国,在齐国这种表面“风平浪静”的环境下,齐王建即位以来四十余年未有兵改,不修战备,此真所谓“燕雀处屋、鱼游沸釜”之事也!

前222年,秦灭楚后,嬴政乃使王贲率军北攻辽东及代,俘虏燕王喜和代王嘉,燕国、赵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灭国。

前221年,王贲军集结于原燕国南部,猝然攻入齐都临淄,齐军骤见秦兵,仓皇惊恐、不知所措、无敢抗拒、四处逃窜。齐王建出城投降,被秦王幽禁在共地,活活饿死,后胜以“误国奸臣”罪名被腰斩。王贲乃分兵徇齐地,齐七十余城皆不战而降,齐国遂亡。


秦王嬴政在齐地置齐郡和琅琊郡。

秦灭六国大功告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