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伟人孙中山的故事


作为中国人,想必没有谁会对孙中山感到陌生。他被新中国政府尊称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每逢大阅兵之际,孙先生的巨幅照片也会被解放军簇拥着抬到天安门广场,供全国人民瞻仰怀念。除此之外,中国人为了纪念孙中山,有很多建筑都冠以“中山”二字为名。例如原广东香山县,为了纪念孙中山,直接更名为中山市了。


在上海,光是冠以“中山”二字的马路,就不胜枚举。例如中山东一路、中山东二路、中山南路、中山西路、中山北路……还有中山公园、中山医院等地标性建筑也冠有“中山”二字,毫无例外的都是在纪念孙中山。除此之外,上海还有一座专门用来纪念孙中山的博物馆,名叫“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这里是孙中山与宋庆龄生前唯一的共同居所。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曾在此居住过十几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宋庆龄移居香港、重庆,直到1945年,宋庆龄回到上海,便将这所承载着她与孙中山共同记忆的居所捐赠给了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永久纪念地。

时至今日,经历过国民政府、新中国政府两代政府的不断修缮后,在原本的孙中山故居旁,还加建了一座纪念馆,形成了完善的博物馆体系。海内外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这里常年都是门庭若市,孙中山先生的仰慕者络绎不绝。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来临前,我们就先前往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追寻伟人的足迹,探寻一段风雨晦明的革命岁月。


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想要讲好孙中山的故事,就必须先介绍他出生的年代。

孙中山出生在1866年11月12日,当时正处于清末时期,清政府自1840年的第一场鸦片战争开始,挡不住西方列强的洋枪炮火,开始向列强低头;从《南京条约》开始,接二连三地签署了一条又一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停地向西方列强割地、赔款、让利关税,使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我们走进孙中山纪念馆的时候,发现在展厅的最前端,看到的并不是与孙中山相关的文物,而是一卷圣旨、一只惊堂木、还有一张上海租界地图。


(纪念馆内的圣旨与惊堂木)

圣旨是封建帝王最鲜明的标志,惊堂木则是封建官僚的象征,将这两件文物摆放在同一个展柜中,一个由皇帝和官僚集团组成的封建时代就搭建完成了。

在圣旨和惊堂木的上方,还悬挂着一张上海租界地图,它代表着彼时中国被西方列强豆剖瓜分的悲惨现状。将这三件文物陈列在纪念馆的开端,其用意不言而喻。它们象征着清末中国从封建社会沦落到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历史事实。


(纪念馆内的租界地图)

出生贫寒

走过象征中国屈辱史的租界地图后,便能看到孙中山父母的照片。在左侧的展柜,还有一张孙中山的全家福。

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一个名叫翠亨村的农民家庭中。孙中山在家中排行老三,在他上面还有哥哥孙眉、姐姐孙茜,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叫孙秋绮。

孙家自从祖父孙敬贤开始,就已经沦为了没有土地的佃农,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靠着村口租来的两亩地以及干各种零碎活才勉强养活孙中山兄妹四人。生活在这样贫困家庭的孙中山,从小就要上山割草、下地干活、出海捕鱼……贫苦的生活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可能对孙中山稍有了解的人会感到好奇:孙先生不是接受过留学教育吗?既然家庭条件如此困苦,他是怎么完成学业的?

这个呀,还得感谢他的大哥孙眉。


(纪念馆内的孙中山全家福)

孙眉17岁的时候便背井离乡,前往夏威夷檀香山独自谋生,在一个华侨创办的菜园里当小工,一个月的薪资仅有15元。但他省吃俭用,每个月寄10回家,大幅度改善了家人的生活。再后来,孙眉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小工做到长工;后又前往茂宜岛开荒种田,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又继续兴办杂货铺、农场,成为了当地出名的农场主。因此,孙中山的家境也开始好转。

1879年,在孙中山13岁的时候,曾跟随大哥孙眉前往檀香山在杂货店里帮忙打理事务,后来孙眉见孙中山天资聪颖,便将他送往教会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孙中山勤苦好学,成绩十分优异。但由于是在教会学校上学的原因,世界观还尚未成熟的孙中山很快就受到了基督教信仰的冲击,准备受洗入教。但孙眉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对孙中山这种“信洋教”的行为十分反感,两人因此产生了很大的冲突,为了使孙中山于基督教断绝联系,孙眉中止了孙中山的学业,责令他返回老家。

1883年,回国后的孙中山,又继续前往香港中央书院继续学习。

1886年,孙中山于中央书院毕业后,在传教士喜嘉理的介绍下,前往广州博济医院学习医术,后又报名前往香港的西医书院(今香港大学医学院的前身)深造。


(纪念馆内的孙中山照片与孙中山父母照片)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在孙中山全家福展柜的旁边,便陈列着一整包医疗用具,这是孙中山当年行医时所用。

孙中山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医书院顺利毕业后,便被澳门镜湖医院聘请挂牌行医。他高超的医术受到了当地人的好评,但由于澳门当地葡萄牙医生的排挤,只能前往广州开办药局。

来到广州后,孙中山再次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名声大振。为了帮助那些看不起病的穷苦人,孙中山决定每天的十点到十二点开设义诊服务,给那些穷苦人免费治疗,并且赠送药品。此般仁义之举让孙中山赢得了广泛赞誉。此时的孙中山靠行医赚到了不少钱,生活十分富足。但孙中山并未满足当前安逸的生活现状,因为从小生活在清政府的统治下,孙中山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有着清醒的认知。他清楚:如果不能改变现状,那么中国人民就永远也过不上好日子。这时候,他也开始意识到,当医生虽然能救一个两个人,但无法拯救全中国。由此,革命的想法也在心底萌芽。这和鲁迅的那句:“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名言不谋而合。


(纪念馆内的孙中山当年的行医用具)

与李鸿章的渊源

在孙中山纪念馆里,藏有一副珍贵的书信,这是孙中山的同乡郑观应向时任李鸿章幕僚的盛宣怀推荐孙中山的书信。写这封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盛宣怀向李鸿章引荐孙中山,并向李鸿章呈上了一份孙中山的书信,也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上李鸿章书》。


在《上李鸿章书》中,孙中山阐述了自己救国理想,并详述了很多自己的救国计划。例如兴办学校、工厂,开办矿业、修建铁路、保护工商等改良中国当前落后现状的措施。但当时恰逢甲午战全面爆发的前期,李鸿章忙于练兵,准备即将到来的中日战争,所以没工夫去理会孙中山,因此这次上书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一开始是并没有下定推翻清政府的决心,而是想和清政府合作,属于典型的“改良派”。用后来人的评价,孙中山从与清政府合作的想法转变到下决心推翻清政府这个过程,几乎是“一瞬间”的。事实确实如此,在上书李鸿章失败后,翌年就在夏威夷檀香山成立了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的兴中会。

孙中山与李鸿章的渊源不仅于此,在后来的东南互保时期,孙中山曾试图劝说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宣布两广独立,并表示愿意推举李鸿章为大总统;李鸿章也颇为心动,并派遣幕僚刘学询与孙中山商谈相关事宜,还资助了孙中山三万大洋……这样算来,李鸿章倒也算是资助过革命事业了!

值得一提的是,孙中山在香港学医期间所就读的西医书院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名誉赞助人,这个人就是李鸿章。所以,孙中山对李鸿章的印象一直很不错。


首义失败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后,第二年就发动了第一场反清起义——广州起义。但可惜由于经验不足,保密措施没做好,导致消息提前泄露,这场起义也因此流产,孙中山也被迫流亡海外。在孙中山纪念馆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本名叫《伦敦被难记》的书籍。这本书是孙中山流亡至伦敦后的一段经历,由孙中山自述完成。

在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先是流亡日本,后又辗转前往檀香山。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在香港学医时的恩师康德黎。在康德黎的邀请下,孙中山决定前往英国伦敦。

初来伦敦的几天,孙中山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既新鲜,又好奇,深感经过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之繁华,同时也为中国的落后感到悲哀。

一日,孙中山走在伦敦街头上,遇到了一个中国人迎面走来,并热情地向他打招呼,问他:“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孙中山如实告知,但为了保险起见,谎称自己名叫陈载之。交谈几句后,忽然又来了两个中国人,强行把孙中山带入了一间房子里,软禁了起来。孙中山这时候才想起,清使馆就在附近,自己被带入了清使馆中。原来,早在孙中山还未到达伦敦的时候,清政府就命令清使馆,一旦发现孙中山抵达伦敦,就想办法将其逮捕归国或是暗杀于伦敦。

得知孙中山被清使馆诱捕后,恩师康德黎四方走动,将孙中山遇险的消息散播了出去,引起了英国上下的集体关注。英国外交部要求清使馆释放孙中山,清使馆不敢得罪英国政府,只能照做。孙中山被释放后,将这段经历用英文写成《伦敦被难记》,因此广为人知。

清政府绑架孙中山的无耻行径,反倒是让“大革命家孙中山”扬名天下,让更多的有志之士认识了孙中山,并追随其参加革命。


同盟会的创立

孙中山继续在伦敦待了九个多月后,发现英国的华侨并不多,无法大规模宣传革命事业。于是他决定再次前往日本,继续革命事业。此时,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正处于高峰,八国联军也随之入侵中国;北京失守,慈禧于光绪逃往西安避难。孙中山认为这是推翻清政府的大好时机,于是派遣郑士良前往惠州领导起义。

1900年10月8日,革命军高举青天白日旗,在新安县与清军开展了第一次正面交锋。虽然革命军只有600人,但气势十足,清军很快就败下阵来。此后,革命军一路势如破竹,清军无力抵挡,沿途的群众纷纷要求加入革命军。革命军从最早的600人,很快就扩张到了20000余人。可惜的是,原本答应给革命军提供军械的台湾儿玉总督收到了日本政府的电报,严禁给革命军输送军械,这导致了革命军严重缺乏武器弹药,以至于这场起义功败垂成。

惠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并未气馁,而是继续鼓励海外华侨积极参与革命。并于1905年,联合了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孙中山纪念馆里,还藏有同盟会的会员证章与“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创建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革命的一生

同盟会成立后不久,连续发动了多次起义,如浏阳、萍乡、醴陵起义,饶平黄冈、惠州七女湖、防城、镇南关起义等,但无一例外的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尽管如此,同盟会成员依旧屡败屡战,成功唤醒了中国人的革命意识。

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也就此揭开序幕。武昌起义后,数十个省市陆续宣布独立,并相约建立民国,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但中国北方依旧在清廷的统治之下,并且清政府启用了袁世凯用以镇压革命军。最终,革命党承诺将大总统的位置让于袁世凯,以达成南北统一,中华共和的目的。为形势所迫,孙中山只好让位袁世凯。但为了防备袁世凯破坏共和,孙中山制定了《临时约法》,用以约束袁世凯。


但袁世凯上位不久,为了达成其独裁的目的,刺杀了时任国民党党魁的宋教仁,引起天下哗然。孙中山决定发起二次革命,但由于准备仓促,不久二次革命便功败垂成,孙中山再次流亡海外。在驱逐了孙中山后,袁世凯依旧不满足大总统的尊位,不顾天下人反对,在北京悍然称帝,上演了一出在共和国里当皇帝的闹剧,很快就遭到了众叛亲离,不久便在忧郁中死去。

袁世凯死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动乱时代。北洋军阀先后经过府院之争、张勋复辟之后,以“再造共和”为名义的段祺瑞上台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与国会。孙中山为了捍卫宪法权威,与西南军阀联合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但由于西南军阀内部的排挤,孙中山愤怒地辞去了大元帅一职,护法运动也宣告失败。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后,孙中山了来到了上海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在这里完成了《孙文学说》与《实业计划》这两部巨作。


此后,孙中山再次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但由于陈炯明的叛变,导致第二次护法运动再次失败。经历了这两次失败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对国内军阀心灰意冷。他开始把目光投向刚经过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认为马克思主义也许能救中国。于是制定了著名的联俄容共政策,并允许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此时,北方的北洋政府经过直奉战争后,陷入了一段权力真空期。爱国将领冯玉祥倾向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联名孙岳、胡景翼等将领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孙中山欣然前往,可惜刚到北京,就因癌细胞扩散到了肝脏,不久就因病溘然长逝。


纵观孙中山一生,从20多岁创建兴中会开始,就与“革命”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先是推翻清政府,再是与袁世凯作斗争,后又发动护法运动与军阀做斗争……可以说,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就是革命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