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四大美女之首,曾帮助越王灭了吴国,可惜她的结局并不美好
“鸟惊入松萝,鱼畏沈荷花”这句话出自唐代宋之问的歌咏西施《浣纱篇》,全文围绕西施倾国倾城的容颜,世人纷纷称其“沉鱼”之容,大夫文种当时为了营救本国大王勾践,提出用美人计来扰乱吴国宫廷,西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名垂千古的,但可惜的是,西施虽然忍辱负重帮助越王灭了吴国,可她的结局并不美好,勾践在复国后,并没有感恩西施,反而将其抛弃。
西施,原名叫做夷光,春秋时期的越国人,家住苎萝山村西,因为村中大多数人都姓施,所以她又被称作西施,众所周知,西施被人称为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在史书的记载中,她有着芙蓉之姿、体态优美,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人们的心,就连他无意间的一个病态动作都能被村里的丑女模仿,这就是“东施效颦”的原来。
公元前494年,吴国讨伐越国,双方在夫椒爆发了战斗,最后越军大败,吴国趁势带兵长驱直入进入越国包围了越国都城,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在这么搞下去越国就该亡国了,大臣范蠡审时度势,建议越王勾践放低姿态,什么都要答应吴国,先保住小命要紧,勾践无奈只能被迫入吴为奴三年,作为谋臣的范蠡也甘愿陪同前往,在吴国的的几年,勾践忍辱负重,终于获得了夫差的恻隐之心,最终将勾践放回越国。
勾践回国后,一方面韬光养晦,暗地里却召集大臣制定了灭吴大计,大夫文种献上灭吴九策,勾践针对吴王喜欢美色的弱点,选择了最毒辣的也是最容易的美人计,殊不知这场战争把西施平淡的生活完全打破了,越国开始选美后,西施名列榜首,在送往都城的路上,范蠡和西施一见钟情,互生爱慕之心,可惜为了国家大业,范蠡只能含泪将西施送往国都,在前往国都的路上,由于人们争相围观,结果造成道路堵塞寸步难行,当时护送西施的范蠡心生一计,索性让西施在路边小楼居住,然后张榜“欲见美女西施者,付钱一文”,这下子全城轰动,以西施为中心的方圆几里,每天赶来送钱的不计其数,等范蠡护送西施回到都城后,他把这些钱交给国库,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国难当头,西施深明大义,甘愿为国家牺牲自己,就这样西施被送到吴国,凭借着自己的绝代容颜很快把夫差迷得神魂颠倒不理朝政,至此吴国开始走向衰落,最终被越国灭掉,按理说,西施给勾践如此帮助,理应能够好好过下半生,但勾践却没有,在消灭吴国后,越国占据霸主地位,早就把西施忘到爪哇国了。
根据传说,西施的下场有三,第一,勾践复国后,范蠡就带着西施归隐山林,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第二,有人说西施感觉自己配不上范蠡于是跳湖自尽了,第三,也有人说西施被越王勾践占为己有收入后宫,老死在宫中。相比而言人们更愿意相信西施跟随范蠡归隐山林,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范蠡是南阳五圣,故里在楚国,与西施的苎萝山相隔甚远,而且史记上记载范蠡有一位妻子,在范蠡的家谱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这位女子姓黄,就连当时护送西施去都城的都不是范蠡而是文种,西施说到底不过是一个棋子罢了,她至始至终都没有过自己的幸福,所以文学家们同情西施便给了她一段凄美而且浪漫的爱情故事。
后世百姓感念西施的高尚气节和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于是在她的家乡苎萝村修建了一座“西施殿”,受万人祭拜,由于历代文人对西施的歌颂,到了明清时期,西施殿更是发展为西子祠,且规模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