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中世纪封建与中国封建有何不同?一个是“打赏”,一个是“赠予”

欧洲原本是没有城市的,在中世纪出初期,所谓城市,不过是看起来像一座堡垒的“圈子”。

我们如今动辄指责“封建思想”的“封建”,恰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此“封建”与中国“封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而之所以广为流行,大概是“封建”一词从西方初到中国时,人们在翻译上为了匹配,搜寻汉语词汇,与其相似者,只有柳宗元所说的“封建”了。于是,封建一词出,一概而论中国古代,似乎中国古代只有一个封建制度,别无其他了。

其实两个封建,还是很有区别的。又同时与城市、土地有莫大关联。从本质上讲,中世纪的封建,像是“打赏”,中国的西周封建,就是妥妥的“赠予”了!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其“封建”,就是一个名词,它的核心是采邑制。采邑,也是一个中国古词,说透了就是土地占有。在西欧中世纪早起,国王会把土地封赏给臣属,让其终身享有。比如,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对于服军役或执行其他任务的臣属,以封赐土地或金钱等作为恩赏,都称作采邑。

采邑,在中世纪,不过是一种打赏方式而已。

但是,这个土地权利,未必是世袭的。终身享有,是终功臣一生享有这块土地,子孙未必有此福分,要想享有,自己去奋斗。

这种封建制度,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这个过程,让新型“社区”城市不断形成。因为,罗马帝国的扩张不断,导致人们往外跑,大家都到乡村去,城市自然败落了。日耳曼人讲究粗犷的法律,不在乎统治者的意志,他们把丛林法则带了进来。教会则给人精神支持,有调和作用。

以上种种,给一个定义,就是“封建制度”。


中世纪欧洲骑士


这其实与中国封建区别甚大。中国的封建,是西周封建,也就是孔子一生都想回到的那个时代的制度。其实,孔子最想回去的三王之世,三王之世是不封建的,封建也“非圣人意也”,但是那太遥远了,孔子退而求其次,回西周吧。所以,孔子总是讲礼乐。

礼乐制度是西周封建制度的一个中心。

其辅助的,还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封建制度,一个是宗法制度。

礼乐讲的是划分等级,确定秩序。礼,就是分等级,从天开始,武王伐纣,秉承天意,周武王就是天的儿子,叫天子,天子率有天下四方,可以将其分给宗族、功臣,其实征服的敌人也可以封,比如纣王之后,也被分封。因为西周想搞一个和谐社会。不想打仗。

这是他们的智慧,因为周武王伐纣,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殷商灭了,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不可想象的。总结殷商灭亡原因,无非是太残暴,爱杀人,把人不当人。西周的统治者,不想重蹈覆辙。

所以,采取柔和的手段。



礼,用来划分等级;乐,用来愉悦精神,调和矛盾。

合起来称礼乐制度。

分完等级,要把这些等级内的人做安排。

这时候,就采取“封建制度”。

西周的封建,跟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不一样,因为西周封建,是一个动词。

既然大家都认周武王是天子,听天子的话——“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那么,就“以安其封”。

第一个动作是封,根据礼所划分的等级,而制定疆土,裂土封侯。在指定的土地边境线上,挖一条深沟,挖的土堆在两边,土上面种树,这一系列的动作就叫封。

建,是另外一个动作,跟城市有关,指定国君,叫建邦。

这个“邦”,跟中世纪的城市区别还是很大的,邦,是凡封给诸侯的地方内的一切土地,当然包括城市和城市周边了,农村和郊区都算在内。后世,把邦称为“国”。因为汉高祖名字叫刘邦,避讳,改“邦”为“国”。邦国之间的外交,就叫“邦交”,这个词现在我们也用。

建国建邦,都是指定国君,比如姜子牙为齐国始君,侯爵。

一套动作完成,才叫“封建”。

这跟欧洲封建,也跟我们常提起的封建,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治权是统一的。因为土地只是国君封给了功臣之辈,享有一辈子,至于对于这个城市的统治权力,还是国君的,土地,只不过国君打赏的红包而已。而且,功臣死后,这个土地红包就由国君收回,不能世袭。

西周封建可不一般。土地封给诸侯,所有的一切就都是诸侯的,包括治权,至于在这个土地上,施行什么国策、政策,天子是无法干预的。诸侯得到土地,还是可以往下封建的,因为一片土地实在太大,就得分出去管理,那就封建给自己宗族子侄和功臣,封出去,变成大夫的家。

合起来,从下到上,就是家、国、天下!

家是大夫的,国是诸侯的,天下是天子的。

但是,治权都是独立的,互不影响。而且是世袭的。

这种封建,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诸侯、大夫坐大,天子架空,因为治权独立呀。诸侯坐大,则有春秋五霸争霸;大夫坐大,则有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晋国彻底除名——春秋时还有晋文公争霸,战国已经没有晋国了,被韩赵魏三家分为三个国了。韩、赵、魏原本都是大夫,他们的级别是“家”,但是势力越来越大,最终把他们的诸侯国晋国给分了,周天子之后封这三个家为国,大夫晋升为诸侯。



这就尴尬了,所以,秦始皇不采用封建制度的,而是郡县制。郡县制的治权都是归天子的。秦始皇之后,除西汉初汉高祖刘邦不得已而有部分封建、东晋有封建之外,其余朝代,均不封建。

但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在一定时期,是向西周封建靠拢了一下,比如中世纪的城市自治。


其实,这个城市自治,说透了,也未必是城市。只是城市的雏形还是形成。让城市自治,更像是划分出了一部分地区,作为新型社区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自治”,这说明治权有一定的变化,就有点西周封建的意思了。

中古初期的城市并不大,人口也不多,非常拥挤。市场处于城市的中心,一块大的空地,像是中国人赶集的那个集市一样,用来做交易。

市场的周围,就是市议会、店铺、回廊等各种摆地摊的。地摊上摆的是手工业产品,那么手工业者就住在城内。

因为古罗马的因素,从公元 5 世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有很长一段时期,西欧是没有城市的。原因前文说了。

现在战争少了,生产力提升了,那么产品需要流通,就需要到市场上去出售。于是,在那水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方,形成了集市。商人往来,时有定居集市附近的,开设商店。

这种流通模式,最初像一个社区,渐而变大,发展为城市。到公元 10 世纪左右,欧洲的城市已经是以工商业为中心了。

古罗马是个四处征战的帝国,打仗未必是人人愿意的,城市没人住,大家都往乡下逃,变成农村。这时候,农村人要回来,做城市的主人。

所以,中世纪的城市发展,是农村包围城市。


特拉凯城堡日落


但是,在城市里做手工业者,仍然是农奴,城市依然是封建领主的。农奴需要给领主缴纳赋税。

这些人自然是不愿意的,因为这城市是他们建设的,但他们没有自主权。人们做了很多努力。这是城市人与封建领主之间的斗争。

其中方法有:

1.用钱买。1108 年,法国东北部的琅城人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

2.起义,武力夺取治权,比如法国琅城起义,这是买不成之后的动作,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此后,琅城居民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两百多年。

同样叫封建,中国和欧洲却分化出不同的形式来。中国西周封建之后,权力集中为帝王;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权力却往平民靠拢。


在欧洲中世纪一些城市自治之后,人们更加积极,商业活动更加频繁。每个行业都结成行会,每个手工业者必须隶属于一个行业,每个行会有首领。

当然了,行会也建立了军事组织,保卫城市。

这样的城市,就孕育出了很多世俗文化,到现在也影响着欧洲人。

当然,欧洲的封建领主是不愿意的。但他们也需要受工业产品,只能去买。买的话就需要货币。所以,他们把领地收租的方式由奴役和实物改成了货币地租。

这当然也很压迫,因为这地租很高的。很多人负债不堪,后来又演变成起义。14 世纪起,西欧各国,到处都是起义。

在这过程,中世纪的封建社会,里面还有一种独特的制度,也有独特的生活。这就是中世纪的庄园生活。



前面说过,中世纪的封建,是一种“打赏”。庄园也可能作为打赏红包的。在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庄园中,法国的庄园最有代表性。

那时,国王、各级封建主和教会的领地都划分为许多庄园,遍布全国各地。

庄园通常由一个或几个村庄组成,庄园的生产目的主要是为领主及其待从提供生活资料,同时为农奴制农民提供生活必需品。

查理大帝时期,封建庄园盛行。

这时候的治权,有些变化了。因为庄园的全部土地属于封建主。

耕地的运作方式倒是有点像西周封建对于土地的运作。

西周封建是井田制,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

庄园的耕地也大体类似,只不过不叫井田制罢了。一部分耕地是封建主的自营地,由封建主的管家监督农奴耕作。另一部分是农奴的份地,由封建主派给各个农奴家庭使用。农奴死后其儿孙如果继续耕种,则必须向封建主缴纳继承金。

西周封建里,宗法制度是继承制度,祖宗是必须祭祀的。中世纪的封建庄园里,则有教堂。


中世纪的庄园


英国的封建庄园制度,形成于10~11世纪之间。教俗贵族的侵夺、丹麦人的袭扰和贡税负担的加重,造成了大批自由农民的破产。为了筹集对丹麦人作战的军费,从阿尔弗烈德时期开始偶尔征收的丹麦金,到其后继者时期几乎变成了常税。沉重的负担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土地并入封建主之手,封建庄园在英国各地就这样出现了。

但是这种封建庄园制度,农奴的生活却是比较有保障。比如英国,13~14世纪时,全国户农奴大约平均拥有22到26只羊。

因为农奴已不同于奴隶,他们在政治上已具一定的权利和地位。

当然,这种保障也是极少的。



虽然都叫封建,但是两种封建,走向了两种不同的道路。中国在西周封建之后,帝王与官员同治天下,绵延两千余年。其中的秘诀,我想是帝王制从西周封建那里借鉴继承了很多东西。比如西周宗法制度,中国后世帝王,也是作为基础制度的,即便是异族统治的时期,也很重视这个。仅元代不在乎这个——所以蒙古的内部后期完全是分裂的。

中世纪的封建,因为无可借鉴,最终走上了另一条路子。

二者同源于土地,同着眼于城市,最终结果却大相径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