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丝绸产地是哪 :历史上是沧州

这个题目,似乎令人难以相信,可确实是千真万确的,并非我一时心血来潮信口雌黄。

我的证据有四。

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实物:一整匹暗花绫子。这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作者沈从文先生发现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历史博物馆文物收购组的四个成员之一,他花四块钱买来这一整匹暗花绫子。暗花绫子机头上织有“河间府制造”五个宋体字,大串枝的花纹,和传世宋代范纯仁诰敕相近。沈从文断言:“河间府在汉代,就是河北一个著名丝绸生产区。南北朝以来,还始终有大生产,唐代还设有织绫局,宋、元、明、清都未停止生产过。”

需要说明的是,如今沧州的大部都属历史上河间府的管辖范围,不仅如此,元代时连现在的山东宁津县和临邑县也隶属河间府,当然啦,那时叫河间路。

这是第一个证据。

第二个证据是我的朋友孙建告诉我的。作为沧州的著名学者,他对家乡的地方史如数家珍,当我和他聊起沧州曾是史上丝绸产地时, 孙建随口说到:“当然啦,现在的地名就是例证,比如吴桥的桑园。历史上,东光还有个外号茧城呢!”这话我可举双手赞成。既然叫桑园,那一定有许多桑树,想当年古人种植了大片的桑树,除了吃葚子解馋果腹之外,必定用桑叶养天下虫——蚕宝宝,蚕丝不只能解决穿的问题,还能销往外地,赚些银子花花呢。南有桑园,北边就是茧城,这简直就是产业链!有桑有茧,难怪契丹人把咱这片地丘儿叫“绫绢州”呢!

这存在的地名是第二个证据。

第三个证据是我的亲身经历。四十多年前,我生活在南皮县潞灌乡小郭村,这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几乎家家都养蚕。记忆里,姑姑常和女伴们相约去村北的桑树林里采桑叶。后来,或许是砍资本主义尾巴的缘故,村里的桑树越来越少,姑娘们只好转而去采蓖麻叶。对于蚕宝宝来说,蓖麻叶自然不如桑叶好吃。如果说桑叶是大米白面的细粮,那蓖麻叶充其量是高粱、玉米之类的粗粮。尽管如此,蚕宝宝吃起蓖麻叶来依然沙沙作响,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起来更加清晰。

多年过去了,那些作茧自缚的白白白胖胖的蚕宝宝,留存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不能忘怀。恐怕这辈子也忘不了。

这最后一条,就是去年才被沧州媒体“发现”的献县东北乡的一大片古桑树林,居然保存的那么完好、那么幽深,还依然那么繁茂,今年献县之所以能争上全国生态县的荣誉,这片桑林贡献不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