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山的诗句,一般人读不超过三篇,你读过几篇?
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
《诗经》中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
诗圣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
这些描绘泰山的诗篇,
无不彰显着泰山的巍峨壮丽
和泰山文化的悠久厚重。
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每一首诗词的背后,
都是鲜活的游历图;
每一位诗人,
都是多情的旅行家。
诗经·鲁颂·閟宫
【春秋】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
奄有龟蒙,遂荒大东。
至于海邦,淮夷来同。
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解析】这首诗选自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所载“鲁颂”部分,原诗是歌颂春秋时期鲁僖公兴祖业、复疆土、建新庙的振兴之举,全诗共九章120句,是《诗经》里最长的一首诗。诗的作者据考是奚斯,和僖公是同时人,官大夫,亦名公子鱼。路过居泰山之南,巍巍泰山在鲁国民众眼里是雄伟崇高的。仰视曰“瞻”,他们所瞻仰的泰山也正是振兴“鲁邦”强大精神力量的象征。正是有了这种力量,东至沿海。连同淮夷都归属鲁国。这里歌颂了鲁国的强大,也歌颂了泰山的威严,是这座名山最初形象的生动写照。
注:詹,通“瞻”。奄有,覆有。龟蒙,龟山和蒙山,在今蒙阴县。大东,鲁国之东。淮夷,淮水流域的异族。来同,来朝。
四愁诗
【东汉】 张衡
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
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解析】这首诗的作者为东汉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顺帝时衡出为河间相,天下多弊,乃作《四愁诗》以伤时。此诗看似情诗,其实是以美人喻君子,对时政有所谏议。但诗中“泰山”为作者向往之地,读之低徊情深,使人想见当时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原诗4首,这里选其一。
注:梁父,泰山东南的一座小山,比喻小人。翰,笔毫。金错刀,金饰名刀。英琼瑶,美玉。
泰山吟
【西晋】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以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解析】作者陆机为晋代著名文学家。《泰山呤》,乐府楚调曲名。《乐府解题):“泰山吟言人死精魂归泰山”,这首诗即为之而唱的挽歌。先写泰山之高峻苍冥,是为天界;而泰山之侧的梁父、蒿里,则为鬼神归宿之地。“幽岑”是阴暗的小山,“神房”是山中的神庙。
吟者为之悲歌,音调慷慨激楚,可为死者壮行。旧说泰山上下游天、人、地三界,显然是封建时代荒诞观念造成的。
登封大酺歌
【唐】 卢照邻
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
繁弦绮席方终夜,妙舞清歌欢未归。
【解析】作者卢照邻为“初唐四杰”诗人之一。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皇帝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共赴泰山封禅。其间,天子与群臣在泰山大酺相庆。这首诗应是诗人就临场所见而写的,由此可见其封庆盛况。诗仅四句,一写车驾(凤辇)、一写皇帝(龙衣),一写宴席(绮席),一写歌舞。一夜方终,欢乐未了,至今仍使人想见其庆宴之盛。
注:酺(pu),聚会饮酒。凤辇(nian),天子车驾。
游泰山
【唐】 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飖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解析】作者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25岁离家出川,长期在外漫游。初游鲁地登泰山时,写下游泰山诗六首,此为第一首。从诗中看,李白是沿着十几年前唐玄宗东封泰山时的“御道”上泰山的。不过他并未过多地颂扬圣迹,而是以他绮丽的笔描画泰山飞流绝城的山川胜境。其中“天门”两句精彩而酣畅淋漓地写出了登上泰山南天门时的独特感受,活画出了诗人寄情山水、放荡无羁的浪漫情怀和鲜明个性,多为后人所击赏。接着,诗中出现“玉女”飘飘而来的神姿,使诗人敬慕不已,颇有神话与现实相交融的奇异色彩。最后,引得诗人也想“弃世”而去,这也是仕途坎坷、信奉道家思想的李白真实思想的自然流露。
注:六龙,即六马拉的车,指皇帝的车驾。蓬瀛,指传说中的东海仙山。金银台,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处。玉女,天上的仙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作者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他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举进士不第,漫游齐赵间,第一次来到泰山,《望岳》诗就写在这个时候。诗题既为“望岳”,那么诗中所写即是诗人视野中的泰山,由远及近,由大化到细节,“青未了”一句写尽泰山全貌,“钟神秀”写美好空间,“割昏晓”写流动时间;而山中那动荡的云与入归的鸟则使诗人切身感受到了泰山的生机与活力。他已不满足于仅仅是望岳,他决心有一天登上泰山,去领略那更迷人的风光。“会当”两句在“凌绝顶”的壮举中蕴含着更丰富的人生哲理,因此成为后人激励奋进的座右铭。杜甫这首《望岳》诗的丰富内涵与古老的泰山一样,成为我们享有的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遗产。
注:钟,钟聚。眦,眼眶。
送杨杰(节录)
【北宋】 苏轼
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
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桔。
【解析】作者苏轼为宋代著名诗词艺术家。这是从他所写的一首七言古诗中截取的前四句,是专写泰山日出的。“万里”句写日出之前红霞万里、半天红赤,颇为壮观;“一点”句写日出之后,新日初升,剔透晶莹,十分瑰丽。“一点黄金铸秋桔”的比喻,新鲜而贴切,高雅而可爱,把个初升的朝日写得魅力四射,至今仍令人叫绝。
次韵韩宗弼太祝送游泰山
【北宋】 苏辙
羡君官局最优游,笑我区区学问囚。
今日登临成独往,终年勤劳粗相酬。
春深绿野初开绣,云解青山半脱裘。
回首红尘读书处,煮茶留客小亭幽。
【解析】作者苏辙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之弟。正当春日,将游泰山,官人相送,即兴吟诗,这首诗即写将行之时的感受。“羡君”二句点明相送者与被送者的不同身份:一“官”“学”,一“优游”一如“囚”。可喜的是,虽曾“终年勤劳”,终有“今日登临”。“春深”二句写尽大自然的诱惑,“囚”自由了。不过,此时的诗人仍留恋那“煮茶留客小亭幽”的读书人生活,有趣。
过汶河
【南宋】 文天祥
中原方万里,明日是重阳。
桑枣人家近,蓬蓄客路长。
引弓虚射雁,失马为寻獐。
见说今年旱,青青麦又秧。
【解析】作者文天祥为南宋爱国将领,曾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传世。这首小诗却展示了英武大将的另一种情怀。他挥戈中原之际,恰逢临近重阳过汶河。此时的文将军关注“桑枣人家”,别意“射雁”、“寻獐”,赢得几分闲情逸致,颇具人之常情。他听说今年多旱,但看到刚刚播下的小麦,秧苗青青,却得到一些宽慰。今天读来,也使汶河之滨的后人们多感快慰。
登岳
【元】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句,满空笙鹤下高寒。
【解析】作者张养浩为元代济南人。这是一首歌咏登岳的七言律诗,主旨在于表现一种平生之“快意”。首句即尽显其中,如“风云一举”即登上泰山。其实诗人人生历程也多坎坷,说“快意平生”也许是一种自我解脱和超越。因此以下写来便也十分旷达:“万古”两句写登俗后眼界之廓大,“向来”两句写登岱后胸襟之拓展。最后借用两位仙人(红崖与王子晋)的故事表述自己也已如飘逸的神仙。
清平乐·泰山上作
【宋金】 元好问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
洞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豪。
【解析】写泰山的词作所见不多,这首《清平乐·泰山上作》为较好一首。上阙写“江山残照”,尽写落霞夕照中的泰山清眺之景,有色有声;下阙当是词人所抒登山观景之情,“井蛙”“醯鸡”本为狭隘渺小之物,而登上泰山一见“瀚海云涛”,“日远天高”之壮阔,当使人决眦荡胸,大开眼界;而被陶醉了的词人放眼千峰,却又是“一览众山小”了,多少世事也渺小如秋毫。应当说是泰山给了词人如此豪兴。
注:井蛙,井中之蛙,喻见识狭小之人。醯鸡,微虫名,喻狭隘渺小之人。秋豪,应作秋毫,兽毛至秋而软细,以此喻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