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语文复习诗歌基础:体裁与题材

一、识记诗歌体裁分类及特点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体裁方面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诗: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如:《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

古体诗特点:(1)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2)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

(3)篇幅长短不限。

2、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如杜甫《登高》,李商隐《锦瑟》,杜牧《泊秦淮》。

近体诗特点:(1)句子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

(2)平仄、押韵有严格限制

(3)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词的特点:(1)词有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如:念奴娇,蝶恋花、鹧鸪天等

(2)根据词的字数,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58字以内)。

(3)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注意: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三)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散曲又分为小令(如《天净沙·秋思》)和套数(如《高祖还乡》)。


二、判断一首诗歌的体裁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宋代林和靖的这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古体诗。

2、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古体诗。

3、李白的《蜀道难》属于古体诗。

4、《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是近体诗。

5、曹操的《观沧海》是近体诗。

三、识记诗歌题材类型及对应情感(★☆☆☆☆☆

(一)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主要情感:表达不愿媚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常见手法:托物言志、比喻、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例1】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解析:这首诗写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全诗以石灰石自喻,采用拟人手法,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高洁的理想。

【例2】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的铺叙,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二)送别抒怀诗:一般按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现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感情。

主要情感:表达惜别之情

常见手法: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有时也有联想、想象或虚实结合。

【例1】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诗人通过描写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送别友人,看着友人的孤帆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描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的送别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例2】

雨霖铃

刘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解析:开头三句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用寒蝉、长亭、骤雨点染了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离别的情和景完美融合,抒发了与心爱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三)怀古咏史诗: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故抒怀、或感慨今夕。

常见情感:1、怀古伤今之情,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繁华已逝;

2、感慨个人遭遇;

3、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常见手法: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用典等。

【例1】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此诗通过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通过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繁华已逝,表达了沧海桑田的无限感伤。

【例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析:这首词通过写此人登上北固亭,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运用对比、用典的手法,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作者对刘裕的赞颂是对南宋当权者苟且偷安的一种讽刺;同时借廉颇的故事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但雄心不减,仍希望为国效力的报国之志。

(四)思乡怀人诗:在读羁旅思乡诗时要明确思乡的理由——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边关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常见情感:1、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抒发羁旅孤独之情

表现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例1】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本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例2】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本曲通过“枯藤”、“老树”、“昏鸦” 等意象,点染了一幅秋郊夕照图,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羁旅孤独之情。

(五)山水田园诗: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代表诗人: 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常见情感:1、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2、表达自己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常见手法: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例1】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析:诗人通过描绘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六)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塞外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盛唐边塞诗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衰微,边塞诗中夹杂了许多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常见情感:1、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2、常年征战的艰辛和对于家人的思念

常见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等

【例1】

从军行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解析:诗人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独坐戍楼,眼望荒寂的原野,苍茫一片,只有这座百尺高楼,又听到忧怨的羌笛声,表达了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

(七)思妇闺怨诗:主要书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征妇、商妇、游子妇)的忧伤,或者少年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1、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2、一类是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在此类诗歌中,有些诗歌的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的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写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例1】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解析: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

四、判断诗歌题材类型及对应情感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山水田园诗,通过描写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2、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边塞诗,诗人通过描绘明月照耀边疆关塞的壮阔画面,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表达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3、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中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一首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

4、杜甫的《咏怀古迹》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概自己的不幸,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的意思是: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词。这首词描绘了赤壁雄奇壮阔的自然景象,缅怀和赞美了古代英雄豪杰,表达了此人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和壮志未酬的激愤之情。

7、《杏花》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杏花的洁白,表达了作者的高洁的人格。

杏花

唐·温宪

团雪上睛梢,红明映碧寥。店香风起夜,村白雨休朝。

静落犹和蒂,繁开正蔽条。澹然①闲赏久,无以破妖娆。

8、《孤雁》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雁孤苦伶仃的描写来象征诗人自己,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五、识记诗歌发展史

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l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浪漫主义源头:《楚辞》

流行诗体:四言诗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l汉代——乐府诗

乐府,是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流行诗体: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l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

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2、两晋文学: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流行诗体:五言诗

l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l隋唐五代——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李白、杜甫

流行诗体:五言、七言、杂言并行

晚唐五代词逐渐产生,以西蜀韦庄、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以及南唐李煜词。

l宋代(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

l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