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是我国的什么分界线 ?秦岭淮河凭什么是南北分界线?
南北分界线,为什么在这里?
中学地理课上,我们都学过:“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分界线。”
但如果你以为它是一条明明白白的“线”,就太低估地理的复杂程度了。
秦岭是个“面”
先说说秦岭。广义的秦岭是指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秦岭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全长1600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秦岭中段山脉,也是秦岭的主体,其东西长约400-500千米,南北宽100-200千米,海拔一般在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为中国中东部最高的山峰,山势雄伟。
连狭义的秦岭都有一、二百千米这么宽,那么南北的分界线到底划在哪儿?
一般来讲,这种重要的分界线应该位于山脊,这样可以保证山两边垂直自然带的完整。但尴尬的是,秦岭并没有一条明确的脊线。即便把高海拔山峰的最高点连接起来,得到的也不算“线”,更近似于一张“网”。
秦岭山势复杂,地理学界的掰头就没停过。有人主张把南北分界线画在南坡800米的等高线那里,因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这里开始见不到亚热带的典型植物,北方应该从这里开始。也有人主张把南北分界线画在北坡700米处,因为这里暖温带已经结束,再向上应该算山地气候。
每种看法都有其科学依据,这也是为什么真正的分界线一直扑朔迷离的原因。为什么划分南北的重担,偏偏落在了秦岭身上?
秦岭恰好长在了一个临界点上。秦岭处在中国地质图上中央造山带的一个重要部位,枢纽地带,即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带交汇的地方。不仅地质期次多,而且岩浆活动、地质变形、岩石变质、新矿成形等地质现象也比较多。陡峭的北坡,峡谷峻岭随处可见。
秦岭是个天然的大屏障,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冷空气的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
由于对水汽的阻滞作用,秦岭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上,北坡平均降水800毫米以下。秦岭北坡相对寒冷干燥、南坡则温暖湿润,成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重要分界。
秦岭南坡自下而上分为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5个气候带;北坡自下而上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4种气候。南北坡温差很大,能达到6-7摄氏度。
秦岭也是众多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特别秦岭大熊猫是中国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线,也是世界上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
最后的世界珍禽朱鹮被科学家发现于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经过30多年的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近2000只,秦岭成为它优良的栖息地。秦岭金丝猴也在南北两侧广泛分布。
秦岭最大的野生动物秦岭羚牛,遍布东西,随处可见。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誉为秦岭“四大国宝”。
淮河好“纠结”
秦岭好歹是条巨大的山脉,对气流有阻隔作用,淮河作为平原上的一条河流,为啥也能成为南北分界线?
淮河两侧的淮南市和淮北市,自然植被和农作物并没有大的差异。但分别再向南北走几百公里,差别就明显了起来。比如淮河南侧的扬州与淮河北侧的郑州,南与北的分野已经十分鲜明。
淮河两岸的老百姓们叫它的外号“坏河”,颇有些咬牙切齿的意味。因为这条河的水患实在是太严重了,公元1400年到公元1900年,平均每100年发生水灾70次以上。我国大陆气象记录中最大的暴雨,就是1975年发生在淮河上游的。暴雨中心的林庄,3天降水总量居然达1605毫米。
淮河既然是南北分界线,它流域内的支流自然具有南北方双边的特点。北方地区的降水变率大、暴雨集中和南方地区暴雨历时长、强度大,它一个不落。从灾害学的意义上说,自然地带交汇处常常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带。所以,淮河特别容易出现大洪水。
更让人操心的是,淮河没有下游。南宋为了防止金兵入侵掘开了黄河的南堤,不但没阻挡住金兵,反而让黄河把淮河的入海口给夺了。淮河憋屈着,水患就更为严重。
黄河改回渤海入海口之后,留下的泥沙依旧屯在淮河的下游,使它入海举步维艰。淮河艰难地越过巨大的洪泽湖,从人工运河和几条细小的水流进入海里。
洪泽湖的人工堤坝,更是完全堵死了淮河仅剩的出口,一腔河水只能流向人工开凿的苏北灌溉总渠和运河。地理学界也只好将苏北灌溉总渠当作淮河下游,并认定成南北的分界线,虽然它的走向并不是完全的东西向。
到底怎么分?
你可能要问了,既然秦岭淮河一线这么混乱,把它当南北分界线真的合适吗?
事实上,这条线已经是最准确的划分方法了。越过茫茫秦岭,可以看到两边的植被差异,适合南方生长的橘子等植物,在秦岭以北几乎不再出现。而淮河的两岸虽说植被差异不大,但从这里出发分别向南北延申几百公里,就能看到越来越大的差别。
我国南北方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分别是长江和黄河,秦岭正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发源于秦岭,总长度800多公里。从甘肃进入陕西后,渭河冲积形成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
长江两大支流汉江和嘉陵江也发源于秦岭,汉江形成汉中盆地和向东的狭窄汉水谷地,被称为西北的江南,是鱼米之乡。
秦岭之南的汉江、嘉陵江因两岸植被繁茂,土地侵蚀弱,泥沙含量小,因此水碧若玉,清澈透明。因此南水北调要调汉江的水去北京,这一带已成为北京的水源区。而秦岭之北的渭河却浊流滚滚,胜似黄河,这是秦岭南北河的明显差异。
秦岭不仅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世界动物地理上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带,植物区系的南北交汇地。复杂多变、富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类型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被誉为“生物基因库”。
从植被上看,秦岭南坡以落叶阔叶和常绿混交林为基带,自下而上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
南坡在海拔800米以下一幅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北坡受海拔、气候、土壤等综合因素影响,植被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分布,自下而上的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构成了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森林植被景观。因此,秦岭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的分界线。
宽广的秦岭山地,横贯陕西东西,形成了南北气候、土壤、植被、动物的分界,南北动植物至此都成为强弩之末,但是一部分动植物向南向北仍可继续伸展一定程度,从而使秦岭成为多种动植物区系成分的汇集地,并显示出一定的过渡性。
秦岭不止横亘在地理意义上的南北之间,也在人的心里竖起一道高墙。韩愈被贬,途经秦岭,面对苍茫的山脉,发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感慨。白居易被贬江州,给他的好友元稹写诗,也难掩对秦岭萧瑟的惆怅:“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可见秦岭在古代文人心中,是繁盛帝都与荒凉贬谪地的划分。
淮河虽然不像秦岭一样竖起难以跨越的屏障,放宽视野,也能看到河两侧的差异。它在南北分界线上不像秦岭一样功勋卓著,更像个幸运儿,恰好生在了自然带的边缘。
淮河沿线是一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的等温线,淮河以北的河流湖泊可能会结冰,南方的则不冻。在雨带的南北划分中,淮河也是春雨伏旱型和春旱夏雨型的分界线。
植被上来说,淮河也是阔叶林常绿和落叶的分野。但这些线都不是一条精确重合的线,而是散布在淮河南北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区域。
其实,只要不执着于一条“线”,而是把秦岭淮河当作一个宽些的缓冲带,南北分界线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明显,也导致了一些等值线的偏移。解放之初做气象统计时,1月0℃等温线确实基本与秦岭淮河重合,现在气候变暖,1月0℃等温线已经明显向北偏移。也许,若干年后,“南北”的分野会移到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