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彩妆用品绝非现代产物,一文带你了解眉笔、唇彩在古代的发展


《中国历代女子妆容》





01.

眉黛


中国古代女子化妆不重视眼妆,但极重眉妆。早在《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描述,说明最迟在战国,便有画眉的习俗。


1. 古人最早的画眉材料 —— 石黛


古人最早画眉的材料称为“黛”。汉刘熙《释名》曰,“黛,代也。灭眉而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可见古人在画眉以前,一般会先剃去天然的眉毛,以黛画之。



但是,“黛”又到底是什么呢?


通俗文云,“黛,青石谓之点黛”。可见,黛是一种矿石,汉时谓之“青石”,也称为“石黛”,是一种矿物质,其质浮理腻,可以施于眉,故后又“画眉石”的雅号。


使用石黛时,要在专门的黛砚上磨碾成粉,然后加水调和,涂到眉毛上。后来又有了加工后的黛块,可以直接对兑水使用。



2. 黄色眉黛


魏晋时期由于连年战乱,礼教相对松弛,且因佛教传播渐广,因此受外来文化影响,在眉妆上,打破了古来绿蛾黑黛的陈规而产生了别开生面的“黄眉磨妆”新式样。



面饰用黄色,大概是当时印度的风俗习惯,经由西域传到华夏,汉人仿其式,初时只涂额角,即“额黄”。这里用的“黄色”,是一种类似是石黄的矿石,或松花粉一类的植物质粉末。


3. 螺子黛


螺子黛又称“螺黛”“黛螺”“螺”,亦称“画眉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画眉颜料。


以靛青、石灰水等经化学处理所制成,呈黑色,外形如墨,使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相传出自波斯在《本草纲目·草部》中有记载。



在古代的画眉妆品中,最为名贵的当属“螺子黛”了,在汉魏时可能便已有之,但在隋唐时期才见到有明文记载,如《隋遗录》里记载的,“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



4. 铜黛


螺子黛是很珍贵的修饰品,且得之不易,无怪乎在穷奢极侈的炀帝时期,尚且要“杂之以铜黛”呢。那么,铜黛又是什么呢?由推考大约怕是“铜青”一类,详见于《本草纲目·金石部》卷八上。



5. 青雀头黛


深灰色的画眉颜料,状如墨锭,原出自西域,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多为宫女所用。


6. 其他


到了民国时期,普通百姓还发明了一些价廉的画眉用品。


例如,擦燃一根火柴(那时称洋火),让它延烧到木枝后吹灭,即拿出来画眉。这种方法果然是简单极了,但火柴要选牌子好的,画得不均匀,色也不能耐久,时时添画上去。



第二种方法稍微复杂一点,也是利用火柴的烟煤,但不是直接利用


需先取用一只瓷杯,杯底朝下,承于燃亮的火柴之上,让它的烟煤熏于杯底,这样连烧几根火柴,杯底便积聚了相当的烟煤,然后取眉笔或小毛刷子蘸扫杯底烟煤,对镜描绘于眉峰。


第三种方法与之类似,但用的是老而柔韧的柳枝



最后一种据说是去药铺买一种叫做“猴姜”的中药,回来煨研成墨,再用小笔或小毛刷描画眉毛。




02.

唇脂


中国古代女子点唇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先秦大文人宋玉笔下《神女赋》中对神女的描写,就有“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的词句。这说明最迟在先秦,中国女子已经有点唇的习俗了。



到了汉代,刘熙《释名·释首饰》一书中就已明确提到唇脂,“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


这里的“丹”是一种红色的矿物质颜料,也叫“朱砂”,因其本身不具备黏性,附着力欠佳,所以,古人在朱砂里加入了动物的脂膏,让它成为了一种兼具护唇、提色的化妆品。


古人制作唇脂的配方有很多,一般以动物油脂、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涂在嘴上以防开裂,如需要颜色,则以朱砂、紫草、黄蜡或其他色素油调入,以助滋容。


与现代口红一样,古代口红也有许多色号,用于各个场合:


1. 无色口脂


有色唇脂是女性化妆时专用的唇脂,无色唇脂则只有滋润唇部,防止口裂的功效,是男性也可以用的,相当于现在的润唇膏。


在唐代,男子非常盛行涂抹面脂、口脂等护肤类等化妆品,唐代皇帝会在腊日把面脂、口脂赐予官吏,尤其是边关将士,以示慰劳。


2. 檀口(浅红色)


一种浅红色唇脂,亦称“檀口”。



3. 朱唇(大红色)


大红色唇脂是最常见的一种唇脂,通常在口脂中调以熟朱和紫草以着色,用其描绘而成的双唇通常称为“朱唇”或“丹唇”。


4. 绛唇(深红色)


唐代妇女还非常喜欢用深红色点唇,即成“绛唇”。



5. 黑唇(黑色唇脂)


除了红唇外,古代还在南北朝流行过黑唇,是一种乌膏涂染的唇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