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难以释怀的幽怨与愤懑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抒发了伤世伤时之痛;“心之忧矣,于我归处。”是一首生命的挽歌。《诗经·国风·邶风·柏舟》则弥漫着一种难以名状的久久地郁闷在心底的不能释怀的幽怨与悲愤。请看诗作: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词语释义:
耿耿不寐:心中不平静,不能入睡。
匪:非,不是。鉴:铜镜。
茹:吃,引申“忍受”。
据:依靠,支持。
愬(sù诉):同“诉”,告诉。
威仪棣棣:仪容整齐,端庄、高贵。
选:假借为“柬”。挑选,剔除,引申可欺瞒。
觏(gòu够):遭逢。闵:痛,指患难。
寤:交互。辟(pì):通“擗”,捶胸。摽(biào):捶,打。
全诗共五章三十句。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望着在河水中荡漾着的柏木船儿,引起诗人的忧思:
经常是夜已很深了,但内心忧愁郁结,颇不平静,难以入睡。据说喝酒能解忧但我却没好酒,只有出去散步或可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
外边的景色丝毫没有引起诗人的兴致,散步也没有带来好心情,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忧思里:
我的心并非铜镜,不可能什么都能照,什么都能忍受。我也有兄弟,但关键时也不能成为依靠。本想去诉苦求帮助,竟遇其发怒,使心情更差。
兄弟不能说,谁还能替我排解?诗人的孤独感可想而知,天地悠悠,竟没有知我者。
诗人外表柔弱,内心强大:我心并非石头,可以随便拿在手里滚转玩耍。我心也不是草席子,可以任意来翻卷。我仪容端庄、高贵,不能被软弱可欺。
忧愁绵绵不断,我知道众小人恨我。遭遇太多的磨难,遭受太多的凌辱。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即使是捶胸顿足也难解心中郁闷。
日呀,月呀,为什么日夜要交替?这样昏暗?我内心忧伤啊!好似穿着未洗的脏衣服(脏衣服比喻小人的污言秽语)使我蒙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我不能奋起高飞,像鸟儿般翱翔在蓝天,只有绵绵不绝的忧思伴随着我。
从诗歌的最后一句“不能奋飞”,及抒情语气看,这是一个女子因自己遭遇别人的迁怒、排挤而抒发的幽怨之情。也有人认为女主人公是贵族妇人,群小为众妾。但我在读这首诗时,屈原的形象会若隐若现。
屈原自比香草,说明自己高洁、高尚;而诗作者说自己不是任人把玩的石头,不是随意可卷曲的席子,“威仪棣棣”,有尊严,不屈服,不退让,人格高尚。
屈原是孤独的,“世溷浊而嫉贤兮”(《离骚》)“世溷浊而莫余知”(《涉江》);诗作者也是孤独的,虽有“兄弟”但也不可依靠。(从这点也可断定诗作者是男性,女性一般受了委屈会找父母或姐妹倾诉。)
最重要的是屈原自比美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自己的遭遇是造“众女”嫉妒。诗作者说自己“愠于群小”,遭遇相同。
由此,本人认为,诗作者有可能是一个不被君王重用,受人排挤,遭人诬陷的士大夫,借女性之口抒发自己的幽怨与愤懑之情。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忧之深,耿耿于怀,夜不成寐。郁闷于心,无所排解,无处可诉,以致痛心疾首、捶胸顿足。抒情主人公形象丰满,感情充沛。“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形象的比喻,似随手撷来,又意味深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