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为什么中国不再航海?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带着明成祖朱棣的理想,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南下西洋,将大明的国威传递到南洋、西洋的各个国家。长久以来,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都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

清朝三朝元老张廷玉在《明史》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还有的近现代学者提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麒麟。但是这些说法不过是道听途说、多半是假的。

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而言,单纯为了寻找一个败军之“君”跟虚无缥缈的神话动物,而耗资巨大地打造船队是一件极其不合理的事情。实际上,朱棣派出郑和南下西洋,是有着其政治目的及其经济目的的。

在郑和前三次下西洋的时候,更多的还是政治上的考量。

自从元末农民起义开始,原本臣服于元朝的那些藩属国、附庸国纷纷反叛,不在服从于元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国际地位大大不如从前。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时刻想着恢复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恢复以往的封贡体系。奈何北元的存在以及太子的早逝,让朱元璋无暇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政权后,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力得以恢复。怀揣着跟父亲一样的理想,朱棣也渴望恢复以大明王朝为中心的东亚封贡体系。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封贡体系就是指封贡国家之间存在册封和被册封,朝贡和被朝贡的关系,在封贡体系中,双方都有着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大明作为宗主国所承担的责任就是维护周边国家的正常秩序,并且对藩属国的国王进行册封,从而确保国王的合法地位。藩属国受到外来入侵时,大明必须提供援助,而当藩属国遭受自然灾害时,大明也要送去慰问。

正是为了恢复这一封贡体系,朱棣才派遣了郑和下西洋。在郑和南下西洋的时候,取得了剿灭了海盗陈祖义、粉碎了越南吞并占城国的阴谋、活抓了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等等战果。可谓是收获颇丰,在强大的郑和舰队面前,东南亚国家纷纷都重新成为大明的藩属国、附庸国,原本支离破碎的东亚封贡体系得以恢复。

在恢复了这套封贡体系、巩固了大明宗主国地位之后,朱棣也从郑和口中得知了南洋、西洋丰富的物产。正如当初汉武帝派出张骞出使西域,无意间开辟了丝绸之路那样。朱棣在实现政治目的之后,面对南洋、西洋丰富的物产,不免也想重新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海上贸易之路。所以在郑和后面四次下西洋的时候,更多的是出自经济上的考虑。

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宋元时期发达的海上贸易突然被勒令停止了,原本海外的奇珍异宝也日渐稀缺,奇珍异宝的稀缺反而加剧了统治阶层的追求。郑和前几次下西洋带回来的、以及那些藩属国、附庸国进贡的奇珍异宝大多被皇室所垄断。各个阶层对这些奇珍异宝的追求,让朱棣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于是在实现了政治目的之后,出于经济目的考虑,朱棣又继续派遣郑和南下西洋。

据说后面几次南下西洋的时候,郑和的船队出发时都是满载着丝绸、瓷器,茶叶等华夏特产。船队返程时,则是带回了各类异兽、香料、药品而还。郑和南下西洋不仅给统治者带来了丰厚的报酬,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需求。可谓是一举多得、深得民心。

但是这种本应互利共赢的海外贸易,却因为朱棣“天朝上国”的思想而慢慢变味。

为了弘扬大明国威,造成政治目的始终是高于经济目的。在后面几次下西洋的时候,朱棣都秉承着“厚往薄来”的原则,久而久之使得远航难以为继。根据历史资料显示,郑和下西洋以及朱棣对这些外邦朝贡者的大量赏赐,引发了帝国的恐慌,仅仅白银一项,每年就花费600万两,还不包括对两万官兵的嘉奖。此外由于船队携带铜钱出国收购,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钱币的大规模贬值。

最终到了明宣宗时期,当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大明王朝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远航活动。其实也已经没必要再南下远航了,毕竟政治目的已经实现了,而在经济获利上也因为统治者的失误了而远不如从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