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一文带你看懂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01 中国古代喝的什么酒?与现代酒有哪些不同?酒经历了哪些发展与演变?

02 喝酒时有什么温度、饮食上的禁忌?喝酒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01 古人喝酒今人醉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酒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

  • 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到白居易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再到苏东坡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你知道他们端起来的,肯定不是一杯52度的现代白酒。那他们喝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酒,和今天的酒相比,虽然都叫“酒”,却经历了层层分化和演变。从酿酒的材料、方法,到酒的外观、口感和酒精度数,都有较大差别。

众所周知,现代蒸馏白酒一般烈性高、偏性大,使用不当的话,对人体的刺激和潜在危害也大。而古代早期的酒度数偏低、口感偏甜,相对更加温和。古代人更习惯把这种谷物发酵酒,统称为“米酒”。

  • 早在夏商周时期,酒只有1~2度;
  • 到了汉朝时期,酒大概有3度;
  • 再到魏晋时期,酒的度数普遍在4度左右。搁在现代,和超市里卖的啤酒、果酒、罐装鸡尾酒的差不多。


所以,你脑海中想必有画面了吧:

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对酒当歌”,感慨“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念念不忘“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时候,喝的便是一口微醺小酒。



而到了唐朝时期,谷物发酵酒在外观上,已经开始接近现代意义上的黄酒。

  • 这时酒的度数,能达到6~8度左右。但味道还是偏甜的,和现代酒相比,还没充分“酒化”。
  • 如果按照“精致程度”来排的话,依次是黄酒、绿酒和白酒。
  • 注意,这里“白酒”指的依然是较低等的浊酒,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蒸馏白酒。而“绿酒”之所以叫绿酒,主要是当时酒曲中的微生物群是绿色的。


所以,你大可放心:

白居易挨着“红泥小火炉”,喝着“绿蚁新醅酒”的时候,喝的不是绿色的蚂蚁,而是没仔细过滤、浮着一层酒沫的酒。因为呈微绿色、细小如蚁,所以又被称为“绿蚁”。



到了宋代,随着酿造工艺的发展,酒的度数开始升高,甜度开始降低。

  • 这一时期的酒,通常在3~12度之间,而且高度酒的比例还在增加。
  • 随着酒精度的持续上升,酒开始出现苦味,也就是现代人喝白酒时,很熟悉的 “辛”、“辣”、“烈”等口感。

所以,苏东坡在对着一江明月,喝下杯中之酒,感叹“人生如梦”的时候,除了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很苦闷之外,还可能真的有酒被苦到。

再往后的故事,就很“现代”了:

  • 元朝时期,蒸馏酒正式从西域传入,葡萄酒、果酒等配制酒,也开始大规模生产。
  • 到了明朝,有了更现代的“黄酒”,也就是把糖充分“酒化”、提高了度数的干黄酒。
  • 清朝初年,蒸馏提纯的烧酒,开始逐渐取代黄酒的地位。而康熙之后,烧酒的总产量超过黄酒、成为主要饮用酒,也都是后话了。


这样看了一圈下来,好像不得不承认:

“骑最快的马,喝最烈的酒”,只是对古人豪迈的想象,而“一杯二锅头,呛得眼泪流”,则是现代人独有的现象。

02 喝酒要“食”分注意


酒,还是渲染气氛必不可少的道具。

  • 《三国演义》里,有“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琼”等典故,
  • 《红楼梦》里,贾宝玉吃过了鹅掌、鸭信,还想吃冷酒,被众人劝下温一温酒再喝。
  • 就连《孔乙己》里,都有“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喝酒的温度似乎是有讲究的。但加不加热有什么区别?为何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

实际上,古代防寒保暖设施有限,在寒冷的冬天,如果能喝上烫热了的低度黄酒,无疑能放大酒本身驱寒保暖的效果,口感也更加绵柔醇厚。

现在普遍度数偏高、味道浓烈的蒸馏酒,最好在低温下喝,尤其别加热喝。

元代医学家朱震亨认为,酒先冷着“过于肺,入于胃”,然后变得微微温热,这样有两层好处:

  • 一是“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补气”,
  • 二是“得寒中之温,可以养胃”。冷酒在体内的运转也相对迟缓,不会一下子太上头。


再来看看保留了中国汉唐习俗的日本,他们在饮用清酒时,就习惯用冰块冰一下再喝,一次也不会喝太多,而是分小杯,慢慢喝。

所以,温酒是古人寒冬里连夜赶路的温情,现代人则大可不必。

除了温度,喝酒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

“夜宴”似乎是古代豪门逢年过节的“标配”。《红楼梦》里就有很多描写夜宴的桥段。

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与早晨饮酒相比,夜里饮酒的副作用更大。

  • 《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人在夜饮之后“既醉、既饱,睡而就枕”,体内的热气拥簇在一起,就会“伤心、伤目”。
  • 而且,夜间本来是人体之气收敛的时间段,但喝酒会“乱其清、明”,让脾胃过于消耗,停湿、生疮、大动肝火,还会因此出现很多其他的疾病。


历史上居高位者,多以“夜宴之弊”劝说朝臣。朱元璋在《皇明祖训》里,就把“无酣歌夜饮之欢”作为持身之道。

而在《红楼梦》里,尽管出现了“群芳开夜宴”为贾宝玉庆生的场景,但脂砚斋在批注里也说这是“富贵子弟易流邪鄙”的表现,应该“戒之”。



除了喝酒的温度和时间,喝酒时吃什么,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喝酒后最好不要饮茶。中医古籍里有记载,酒后饮茶会“伤肾脏”,让人觉得腰腿沉重、膀胱冷痛,容易出现“痰饮、水肿、消渴、挛痛”等症状。

再比如,喝酒前垫点儿吃的,可以给酒精的代谢赢得一些时间。但选择吃什么,就很讲究了:

  • 牛奶不太行,因为“酒合乳饮,令人气结”,
  • 牛肉、猪肉也不太行,因为“同牛肉食,令人生虫”、“食猪肉,患大风”,
  • 甜得不太行,因为“凡酒,忌诸甜物”,
  • 辣的也不太行,因为“酒后食芥及辣物,(此类可)缓人筋骨”。


此外,醉酒后还应注意不要受凉,因为“醉卧当风,则成癜风”。

也不要立刻洗澡,因为“醉浴冷水,成痛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