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精读杜甫《春望》原文,分析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引言

赏读杜甫的诗文时,评者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沉郁顿挫”。那么什么是“沉郁顿挫”呢?今天小楼就在精读杜甫经典五律《春望》的基础上,分析什么是“沉郁顿挫”,以及杜甫的诗是怎样体现“沉郁顿挫”的。

通释《春望》

一切分析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上,所以小楼先通释《春望》全诗。

春望诗意图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这首《春望》,写于至德二年(757)三月。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之乱的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至蜀地,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小逃离他居住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到鄜(fū)州羌村亲戚家避难。七月,太子李亨在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杜甫心系家国,便欲赶往灵武,为平判贼乱效力。

岂知,当时叛军的势力已经扩张到了鄜州以北,杜甫刚启程不久,就被判军抓住,送到了沦陷后的长安。不过杜甫官小,没被囚禁。次年三月,被困在长安的杜甫,见国破家亡,感时势动乱,于是写下了这首《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指国都。国破指长安陷落。

国都陷落,山河依旧历历在目,春天到来,城中草木繁深。

首联写景,妙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山河在,实际上就是说,只有山河还在,其它都不在了;草木深,因为战乱,人或死或逃,城中无人,所以草木就长得特别繁盛。两句虽是写景,背后却暗含了一个动乱的时代,隐藏着诗人内心巨大的悲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时,时局,时势。

感时与恨别是互文,指诗人因为时局动乱、亲人别离而感伤忧恨。

这一联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诗人因感时恨别,看到花不觉得赏心,反而溅泪,听到鸟鸣不觉悦耳,反而心惊。另一种解释是这一联纯为拟人,指花鸟亦感到了时势的动乱,感受到了人间的别离,所以花也流泪(花上沾露,仿佛流泪),鸟也悲鸣。

小楼觉得,第二种解释更好,花鸟的形象更为鲜明,诗人的情感表达也更为含蓄,而且,从草木到花鸟,主体的顺承更流畅,这一联恰好在律诗“起承转合”中起“承”的作用,所以小楼觉得,这一联的主体是花鸟,而不是诗人。

其实这两种解释虽然有别,但情感是相通的,花溅泪的背后,亦是诗人在流泪,鸟惊心悲鸣的背后,也是诗人内心的惊惶。花鸟与诗人在情感上是融为一体的。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借指战争,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家书,家信。

抵万金,因为战乱交通阻隔,难以收到家信,故云。

战火已经连续三月不曾信息,家人的书信珍贵得能抵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将要,就要。

不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我头上的白发,越掻越短,都快要插不上簪子了。

杜甫画像

《春望》中的“沉郁顿挫”

理解了诗意,我们就来分析杜甫的这首《春望》是怎样体现他“沉郁顿挫”的风格的。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评扬雄、枚皋辞赋用的词语,杜甫在《进雕赋表》中云:“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隨時敏捷,而杨雄、枚皋之流,庶可跋及也。”后人便以“沉郁顿挫”为指杜甫的诗文风格。

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即沉郁和顿挫分别是指杜诗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的特色。

1)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

杜甫的诗歌中,鲜有个人的小情小爱,并不是说他没有个人情感,而是他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了一起,使得他情感更为深厚。

《春望》一诗中,“感时”便是对家国时局的担忧,“恨别”就是对家人分离的忧愤。家国之忧与个人之恨交织在一起,便郁结为深沉巨大的悲恸。

杜甫所处的时代,国家动乱不安,人民流离失所,他有经世治国理想,却一生不得施展抱负,相反他一生坎坷,生活困窘。杜甫的诗中,往往将个人的悲惨境遇与时代的动乱不安结合在一起,无论写什么,都有一种深沉阔大的情感力量。

但是,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将这喷薄欲出的情感力量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于是形成了“沉郁”的风格。

《春望》诗意图

2)顿挫是指杜甫诗歌韵律的抑扬顿挫,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首先是韵律的抑扬顿挫。《春望》中,首联上联“破”、“在”,“春”、“深”,平仄相对,读起来声声金石,有极强的顿挫之感。全诗以“en”为韵尾,读来如同人的呜咽,光从音调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情感。

其次是情感表达的含蓄曲折。《春望》中,情感是极其悲慨而明显的,但杜甫的表达并不浅显。

首联以“山河在”与”余物”不在,以“草木深”写无“余人”,就曲折而深沉,因为看到山河历历在目,才能感受到国都沦陷的悲愤,看到草木繁盛而荒凉,才能感受到人民流离失所的悲伤。

接着,诗人内心的悲恸已经难以自抑,于是诗人借花之溅泪,鸟之惊心,来写自身无法抑制的情感,仍然以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然后,诗人转笔,去写战火不息,家信难得。以家信这个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悲愤。

最后,诗人只说自己头发越掻越短,已经快插不上簪子了。诗人为什么掻头呀,还不是因为担任时局担忧家人呀。

你看,杜甫在《春望》中,不断用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自己的情感不断郁积,郁积到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当读者读懂了诗中的情感,就会被这难以承受的情感击倒。

3)沉郁的情感必须用顿挫的手法来表达

沉郁顿挫是不可分的一体,杜甫一生的境遇,形成了他深沉阔大的情感,但要在诗中表达出来,就必须用顿挫迂回的方式来表达。

有人会说,浅显直白不好吗?浅显直白的承载不了深沉阔大的情感。就像一条河,你让他直直流去,他的冲击力也就那么大,但若你在河中建起一座大坝,等水河水积满,你在炸掉大坝,那么瞬间就会产生不可比拟的冲击力。顿挫就像那座大坝,它将情感的力量不断郁积,当我们读懂诗中的顿挫,就相当于炸掉了大坝,产生的情感冲击力会让我们的内心震撼不已。

杜甫因为内心追求、个人境遇和时代背景,形成了它悲悯的情怀和深沉阔大的情感,又因为他对诗歌非凡的造诣形成了也迂回顿挫的表达方式,沉郁顿挫四字虽然简单,却是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