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以战国后期的形势,赵国有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扫平六合统一天下,成为我国历史上第1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

但是在秦始皇之前,虽然经历了秦国六代国君的努力,秦国相对于山东六国而言优势其实并不明显。

即使到了战国末期,秦国想要灭掉南方的诸侯国楚国,也必须把全国的可用之兵集中起来,经过累月经年,还得必须有王翦这样的名将指挥才能取得胜利。

在函谷关以东,当大秦勇士面对和他系出同源的赵国时,即使王翦亲率秦军主力作战,由赵国第1名将李牧所率领的赵军照样能让秦军一筹莫展,只能依靠反间计杀掉李牧之后才能取胜。

“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赵匆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

把时间再往回推到长平之战时期,假设秦国没有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国,让赵国为了这场战争损失一代人,那么秦赵双方谁能够统一天下更是一个未知数。

长平之战前的赵国有多厉害?

赵国在战国中期之前,一直是一个比较平凡普通的诸侯国,不仅在战国内部的战争中经常处于从属的位置,在面对北方蛮族入侵的时候也往往一筹莫展,直到赵武灵王继位。

赵武灵王发现,赵国在面对北方蛮族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笨拙。

蛮族衣服短小利落,而赵国士兵穿着宽袍大袖,行动起来非常不方便。蛮族士兵骑马打仗,而赵国士兵主力驾驶着笨重的战车。所以,双方对抗的时候赵军经常吃亏。

赵武灵王决定向北方的胡人学习,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

赵国管辖的雁门、代地一带,在春秋时期本来就是游牧农耕混合区,有大量的养马场提供优质战马。所以,给了赵国充足的战马储备。

以赵国的条件,学习胡人不难,最起码在物资上是充足的。

于是,在赵武灵王的努力下,赵军迅速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骑兵部队。

对于中原的农耕诸侯国来说,相比游牧民族往往是机动性的不足,一旦在机动性方面处于同一水平,农耕民族在武器装备和组织方面的优越性,就能形成对游牧骑兵的降维打击。

于是赵国开始兴起,击退了娄烦、林胡等游牧帝国,保卫了北方边境。

在赵国胡服骑射的时候,其他诸侯国还在以战车作战为主,于是赵军又对农耕诸侯国有了机动性方面的优势,灭掉了中山国。

经过几次大战,赵国的国力增加一倍有余,治下的人口超过300万,在总体战的情况下大约可以征召60万战兵。

同时,赵武灵王还积极运作灭秦战略,企图从草原绕道黄土高坡,然后南下突袭咸阳,对秦国实施斩首行动。

这个时候,虽然秦国在吞并了巴蜀之后相对赵国有比较明显的综合国力优势,但是体现在战场上双方仍然打的有来有往,而且差距不大,所以当秦国决定吞并上党的时候,赵国才敢于虎口夺食。

于是,双方爆发长平之战。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只要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没有失败,甚至只要确保主力的安全,在未来仍然有机会吞并天下一统中原。

如何不败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长平之战赵国赢得可能性几乎没有,但惨败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首先,说赵国没粮食了是个伪命题。

转年邯郸之战爆发,赵国依托邯郸城墙整整防守了三年。

在这三年中,赵国只能依靠邯郸的粮食储备来支撑。

考虑到邯郸作为当时赵国的首都,人口几十万,三年所消耗的粮食是一笔天文数字,就算每人每天一斤口粮,三年下来也有好几亿斤。

这些粮食拿出一半来支持长平前线,至少可以让前线的守军守个半年没问题。

退一步说,如果发现长平前线后勤补给线过长,赵军也可以在廉颇的指挥下向邯郸方向退却。

放弃长平平原,依靠太行山脉的险峻地形抵抗秦军进攻。

在地形的加持下,赵军还可以减少一线的兵力部署,又能省下一大批军粮。

而秦军补给线又延长了几百里,使秦军持续作战能力进一步下降。

同时,驻扎在雁门、代地以及太原一代的赵军可以南下临汾,威胁秦军后方补给线。

到这里,秦军就陷入进退维谷的局面。

仰攻公太行山峡谷,不仅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太行山百里峡谷每一处都可以修建阻击秦军的堡垒。

同时,秦军还需要担心太原方向的赵军骑兵部队在后方的骚扰。

所以,用不了多久秦军就只能知难而退。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肯定会付出如下几个代价。

  • 1、丢掉一些北方领土。

如果雁门、代地的赵军南下,当地的防守必然会陷入空虚。

这个时候北方匈奴人已经可以达到单次战役集中十几万骑兵,发现雁门一带赵军减少,必然会大规模南下夺取一些边境的城市。

  • 2、丢掉长平

秦军将领王龁最大的优点就是稳扎稳打。

所以,就算秦军撤退,也不可能给赵军进攻的机会,长平一带必然会被秦军牢牢控制住,秦赵双方的边境将会退守到太行山一带。

  • 3、人员的损失

考虑到长平前线双方的力量对比,就算老将廉颇退守太行山,在秦军的攻击之下损失仍然有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估计至少能达到10万级别。

但是好就好在没有伤筋动骨,至少保留了30万青壮年,为下一步和秦国争天下保留了重要的有生力量。

而且,如果长平之战仅仅以秦军推进到太行山一线作为结束,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邯郸之战。

秦军注意力将会投到魏国、韩国和楚国这三个倒霉蛋身上,赵国就可以利用这个窗口机恢复实力,为10年之后统一天下做准备。

10年之后的天下形势。

10年之后的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在随后的四年时间里,秦国换了3位君王。

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但是由于年龄过小,国政由吕不韦和赵姬两个人把持。

所以,从公元前251年到秦始皇嬴政继位之前,这段时间秦国总体上处于内部比较混乱,对外开拓力量不足的阶段。

而且,在秦始皇继位之后,考虑到赵姬、吕不韦与赵国的关系相当可以,赵国能获得和秦国之间难得的一段蜜月期。

也就是说,赵国有差不多10年的时间可以用来扩张,而不至于引来秦军的大规模干涉。

接下来赵国需要做的。

此时,赵国实力尚存,而且手中有4位优秀将领和大约50万战兵。

  • 第1位将领,廉颇。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除了面对秦国的时候有时候吃瘪,其他任何一国军队在廉颇眼里都不值一提。

  • 第2位将领,乐乘。

和廉颇年龄相仿,估计也是赵武灵王时期训练出来的宿将,在赵王的眼中他的水平仅次于廉颇。

  • 第3位将领,赵括。

赵军中的新生代代表,军事理论天下无人可及,实战水平还略显稚嫩。

在长平之战中中了白起的诱敌深入之计,但能保证赵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保持建制,说明他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假以时日能力未必不如他的父亲赵奢。

“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

  • 第3位将领,李牧。

年龄和赵括相仿,也是赵军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常年在北方和匈奴人对抗,曾经一战消灭匈奴十几万人,也曾经率领赵国残军力矩王翦,是战国四大将领中指挥能力最强的一位。

4位将领的安排。

乐乘是4位将领中指挥能力最差的一个,但是让他坐镇邯郸足以确保首都的安全。

  • 第1步,灭燕

廉颇率领十万赵军北上攻打燕国。

燕国必然会倾全国之力南下抵抗赵军的进攻。

然后,李牧率领北地骑兵突袭燕国国都,也就是把赵武灵王当年灭秦的战略用在灭燕国身上。

以廉颇的水平,10万赵军很轻松就能打败60万燕军,这个时候国都又被李牧占领,除了少部分人有可能逃到辽东一带,燕山以南大部分地区可以传檄而定。

赵国获得200万人口和30-40万战兵。

  • 第2步,灭齐。

在攻燕的同时,派赵括率领15万战兵向东南攻打齐国。

目的,防止齐国出兵干涉灭燕行动,调动齐军主力远离首都临淄。

就在齐军主力和赵括打成一团的时候,李牧、廉颇率领大军从燕国南下,直取齐国首都临淄。

齐国灭亡。

赵国又可得300万人口和50-60万战兵。

这个时候赵国的总人口超过800万,军队超过100万。

  • 第3步,灭韩。

韩国在经历了秦国的多次打压之下,国土面积只剩下以颍川为核心的小部分地区,是七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

赵国四大名将随便派一个都能轻松灭韩。

  • 第4步,灭魏。

灭韩国的时候很有可能会遭到秦国、楚国的联合干涉。

没关系,赵国的几位将领都能独当一面。

李牧率领赵军主力正面硬刚诸侯干涉军,廉颇从齐国南下,夺取长江三角洲以及苏北一带。

赵括出太行山拿下临汾,威胁秦首都咸阳。

诸侯联军必然会一哄而散,而李牧则趁机夺下魏国。

  • 第5步,灭楚。

这个时候赵国的人口达到了1200万,可动用的兵力超过120万。

李牧、廉颇两人分别从北东两个方向进行灭楚战争,秦国必然不敢出兵干涉。

因为,此时如果秦国出兵干涉,赵括就会越过黄河攻打关中一带。

这个时候的赵括最大优势是嘴炮,以前人们说他纸上谈兵,现在战绩已经向人们表明这是理论、实践相结合。

只要赵括对着秦国一顿喷,秦国就会吓得不敢出兵。

廉颇、李牧两人顺利灭楚。

这个时候,赵国国土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500万,军队超过150万,占据了天下的3/4。

秦始皇就算再英明神武,想要翻盘也难了,更不要说他现在还是个生瓜蛋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