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剧情介绍:撕裂与重生
电视剧《叛逆者》海报
□孙晓蕾
当杀戮纵横交错,当强权替代公理,当身边人鬼难辨,当活着变成了一种奢望……如果是你身处其中,会怎样做?
这是林楠笙一出场的命题,也是我们随着《叛逆者》故事情节的递进,应该找寻的答案。
以谍战为题材的电视剧《叛逆者》一经开播就备受好评,这是一部以林楠笙的成长为主线,贴近真实历史背景,还原一代青年人挣开身份的桎梏,逐渐坚定个人革命信仰,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
这部剧没有刻意渲染的情节,没有老套的谍战剧噱头。主创团队仅仅是通过饱含温度的笔触、意蕴深长的镜头语言和在细节上的雕琢,将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直入人心,引起强烈共情,让人们对于那个年代的革命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触。
1 理想的朝圣
师范学校毕业的林楠笙深知教育是救国的途径,但国人的麻木、外敌的狂妄,都像是尖刀一般剜在林楠笙的心上。生逢乱世,命若蝼蚁,但心中仍有理想。他知道,此时此刻唯有弃笔从戎才是报效国家最直接的方式,所以故事一开头,他就出现在特训班的训练营里。
而陈默群的到来,才正式开启了林楠笙的革命生涯。从本质上讲,陈默群是林楠笙的领路人,但他们却从来不是一路人。
从南京到上海,陈默群为林楠笙上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凌虐中共的囚犯。血水浸透了薄衫,吊绑在架子上的人奄奄一息,这显然和林楠笙心中所想大相径庭,这残暴的一幕刺痛了他,他困惑不解:“也许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他纯洁稚嫩的面孔与眼前被严刑拷打的残暴形成了强烈对比,这也预示着他的理想将在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摧残下逐渐脱离虚妄,走向重生。
2 现实的残虐
血雨腥风、枪林弹雨、杀敌剿匪,林楠笙知道有战乱就需要有牺牲,为了国家变好,他从不畏惧,可在奔赴理想的路上,利为谁谋?道为何道?敌在何处?谁善谁恶?现实一次又一次对理想的质疑,对心灵的拷问,让他迟疑了。
朱怡贞的出现,像是点亮了林楠笙身处黑暗中的一根火柴,燃起了他理想的希望,也让他在不断的自我审视中,认清了自身所处环境污浊的现实。
“如果我们连国家都没有了,我们的后盾又在哪里呢?”“可总要有人站出来呀,即使胜利的光芒如此微弱,抗争的代价是如此痛苦。”在林楠笙受命接近朱怡贞的那段日子里,朱怡贞的善良与美好和对待理想的纯净与赤诚,再一次冲击了他的灵魂。
而陈默群的叛变对林楠笙心中理想的冲击,更是让其瞬间坍塌。在林楠笙眼中,陈默群虽然手段残暴,却一直有明确的方向,陈默群的叛变,像王世安这种无底线陷害他人的小人或许是诱因,但说到底,陈默群对待效力半生的组织的失望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 精神的洗涤
像林楠笙这种人,修正理想的过程,必然需要经历一次次抽筋剔骨的阵痛,才可以破茧重生。身处混沌,心灵饱受折磨,但同仇敌忾,拯救国人才是他心中对待理想的呼唤。
朱怡贞面对严刑拷问的闭口不言、左秋明为了保全同志的自我牺牲、顾慎言置己为死地愿他人而后生、纪中原用生命完成了任务最后的传递……
从质疑到靠近,从对立到共生。朱怡贞也好,顾慎言也罢,左秋明也好,纪中原亦是如此,他们跨越生死的奔赴,他们对待信仰的坚守,他们对待民族大义的执着,他们以己之力,燃起燎原之势,他们点燃了中国的希望,也照亮了林楠笙的心。
“你的信仰不应该依附于任何一个人。”“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要活下去,为牺牲的同志做更多的事。”“答应我,如果我牺牲了,请帮我好好看看抗日战争成功后的中国。”……这是故事里的台词,也是那一段历史中的真实故事。
4 破茧的重生
林楠笙“活了”,这一次的他不再是不谙世事跟随别人脚步的青年,他接过了“邮差”手中的火炬,以血肉之躯去开拓那一条属于新中国的道路,纵使前途泥泞,他也毅然朝着神圣的目标坚定前行。
奔赴那一条鲜血晕染的路上,注定是负重且孤独的。他的孤独无言,他的步履坚定,他的爱情近在咫尺,却犹如隔山,他的隐忍、克制、不屈、坚定,压实了国家危难之际的责任担当,让信仰根种在心里朝着光,奋力生长。
林楠笙不是踽踽独行的革命者,他是那个年代无数个没有被记录的中国人的化身。生于乱世,满目疮痍,他们于痛苦中淬炼灼灼思想,于飘零中坚定理想信仰,于禁锢下舍己为国。这也正应了那句“虽千万人,吾往矣”。乱世中无数人以鲜血奔赴的光明,既傲岸又悲壮。
回首历史,仍饱受勉励,《叛逆者》这部剧是他们的前世,也是我们的今生,我们敬佩先人们的坚守与传承,也愿此部剧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挺起当代青年人的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