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谁你知道吗?
通常知道的越少的越自信的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而知道的越多的反倒越无法自信。从四大名著作者这个问题看来,既是如此。
如果你问街边的小朋友,四大名著作者都是谁,这么弱智的问题一定会被小朋友嘲笑的。这问题还用问,还会有人不知道吗?
但实际上,近一个世纪,无数专家学者做了无数研究。但至今,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悬案,并没有那本书的作者是定论。
先就《红楼梦》来说,蔡元培和胡适就这本书的作者问题差点没打起来。胡适自己认为这本书作者就是曹雪芹,而蔡元培坚定的认为是其他人。后来越来越多的证明,胡适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从后来考据的《石头记》初稿,有人发现第一版其实出现在雍正12年。而雍正12年,曹雪芹才10岁,这时候他显然不可能写出了石头记。
同样是胡适考证出了《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近来主流学术界却逐渐同意了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的观点。提出的新的作者名字也是五花八门。
包括最像是已经成为定论的《三国演义》,其实不是在现在,到了民国鲁迅就曾多次公开质疑,认为《三国演义》作者绝非罗贯中。
《水浒传》更是如此,这本书从头到尾就从来没有任何清晰的线索证明作者是谁。施耐庵是“嫌疑人”而已。
要知道施耐庵可不仅仅被怀疑《水浒传》作者,《三国演义》也有人说是他和罗贯中合作。
为什么四大名著居然都无法准确的考证出作者呢,这其实要基于明清两代的文学倾向来解释。
明清两代,所谓的知识分子对读书的美誉度很高,但读书仅是指读“圣贤”之书,作书也一定是做“有用”的书,代表学识和道德的才叫做知识,而诗歌赋代表情操,但小说就不一样了。
那时候的白话文小说跟现在的大多数网文一样,在真正文人眼中很不入流。不仅仅是会被鄙视,还有不少真正的文人一直痛骂,施耐庵现在看着很受敬仰,但在明代,施耐庵这个名字在文人眼中就代表着堕落和三俗。
瞎编故事也要求一定要三观符合明清当时的正统,例如水浒传这样的书,那就不仅仅是唾骂那么简单了。在那时的文人看来这简直就是毁三观啊。
所以,明清两代的白话文小说其实基本上都很难考证出作者,因为那些作者不受主流文化欢迎,他们都只好低调的“闷声发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