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职从低到高
我国的军衔是近代北洋政府于1912年8月命名的。当然,这些军衔不是无缘无故产生,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元帅: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词。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等职务作为作战时期的最高统帅,有相当大的权力。到宋代则设有兵马大元帅,元代设有都元帅、元帅。
将军:春秋时期,晋国以卿为将军。到战国时,“将军”词才用于官名,有大将军、上将军等职位。汉代将军名号颇多,如霍去病就叫骠骑大将军。隋唐以后,历代官名都有将军。
校:“校”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统带一校之官称校尉。汉武帝曾设立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尉。这八校尉作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其地位略次于将军。晋武帝时设有军校,为任辅助之职的军官。清代有步军校、护军校等官职。
尉:春秋时期,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时,大尉执掌全国兵权,地位非常高,为三公之一。以后带尉字的官职,地位逐步下降。唐代折冲府以 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明清时的卫士和八九品队官称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士:在夏商周三代,天子、诸侯皆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官,是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职位。秦以后间有袭用古制以上、中、下士为官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