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旅游景点王母宫—于石窟中看千年历史
王母宫位于泾川县城以西1华里处的回山之上,景区内主要有王母宫、瑶池、回屋、石窟等四个景点。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这里祖传周穆王西游时曾在此与王母会面;又传说西汉武帝曾于征和二年(前91)七夕迎王母之驾于甘泉,遂荐仙桃。故后人便于回中山上修建王母宫。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相传,王母宫是西王母的降生地、发祥地和祖庙所在。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回屋为仿古建筑,呈“回”字结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山之下,相传是西王母居住和西王母与东王公相会的地方。回屋内有《回中降西王母处》大型石崖壁画,壁画前有西王母塑像。回山瑶池传说是西王母的宫廷,位于回山山麓,树木参天,泉水叮咚,传说是西王母举办蟠桃会的地方。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石碑前面就是石窟了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这是进入石窟看到的第一尊佛像,高约4米,为唐代石胎泥塑,坐像后壁的飞天为北魏作品。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中心柱南、北两面有释迦、多宝对坐说法像和一佛二菩萨像。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第三层风化严重,但仍保持着北魏风格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中心柱是王母宫石窟的精华。塔柱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八角形,下层为四方形。中心柱基座高l.2米,每面各开一佛龛,四龛各高4.4米,龛内各雕坐佛。东面龛为释迦坐像,龛壁饰有飞天、供养人;南面龛为释迦多宝对坐说法;西面龛和北面龛均脱落。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中心柱各面佛龛外两侧上部分别浮雕佛传故事:北面北侧是释迦与诸释种较象技,西面右侧是释迦与诸释种试斫婆罗树,西面左侧是婆罗门为释母占梦,南面右侧是诸商捧食,另外四幅在前壁塌毁后改造洞窟时被罩在墙内。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窟内正壁(西壁)及南、北壁下层不开龛,自2米以上为中层,是造像的中心部位,均并列开三个大龛,各壁上层开一列小龛并造一排小佛像。北壁造像已崩塌无存,南壁保存比较完整。南壁三龛均为小八角柱梯形龛楣,龛高3.4米,宽3.8米,三龛互相连通,中间为两根八角锥形石柱相隔,柱上三面有小龛,各雕小佛,中龛雕高3米的坐佛一身,左右各雕高2.6米立佛一身,龛楣上现存飞天二身;右龛现存一大立佛,头部残损,脚踏莲花形石台,左右二菩萨,左龛塌毁。南壁三龛楣之上又开五个较小的佛龛,现存二龛,均为一佛二菩萨,顶部为高浮雕千佛,现存四五身。西壁与南壁结构大致相同,龛内雕一坐佛二菩萨,为三世佛龛,三龛之上为五佛龛,最上部为千佛,惜大部已剥落。
泾川县王母宫景区
王母宫石窟虽未留下开窟纪年题记,但其窟形结构和造像风格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它的造像风格显示了褒衣博带的某些特点,出现了双领下垂的大衣,衣纹处理采用平行阶梯式,佛像形体清秀,面形丰满,微露笑容,壁面上各种装饰均采用高浮雕手法,说明王母宫石窟与云岗六窟的时代比较接近,特别是王母宫石窟的中心柱南壁下部佛龛的形状、龙形龛楣及龛楣上的千佛与云岗17窟明窗东侧太和十三年的小龛如出一辙,因此可推知,王母宫石窟大约创建于北魏太和末或景明初,即公元5世纪末6世纪初。从中心柱东壁的泥塑大坐佛剥落出的内部泥胎看,为唐代塑像,表层为明代复加,而龛壁上的供养人、飞天仍有北魏中期风格。中心柱及三面壁上的石雕造像很多经过宋代、明代、清代人的加工改造。可见,开窟于北魏的王母宫石窟,历经唐、宋、明、清各代增补维修,才成为今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