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来临前,会先经历4个最明显的症状!发现1个,建议及早就医检查
大肠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达38.7/10万人,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如何预防和及早发现大肠癌显得尤为重要。
80%的大肠癌确诊已是晚期
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晋表示,目前临床上近80%的大肠癌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很多时候癌细胞已经发生了扩散,失去了手术的意义。
造成大肠癌早诊率低的原因是大肠癌早期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人们容易与痔疮、肠炎混淆,容易忽视,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但若留心,其实肠癌来临前还是会发出危险信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肠癌不是突然发生的,4个“蛛丝马迹”及早发现
和其他很多癌症一样,肠癌不是突然发生的,其中八成左右的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
肠息肉的出现是从肠道内黏膜出现异常增生开始的。部分大肠息肉属于腺瘤型,这部分的息肉就有恶变的可能。
但这一过程仍然非常漫长,需要从息肉发展为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最后才是浸润性癌。
虽然肠癌的早期症状不甚显著,但依然会出现以下几个信号:
- 1.便血
大肠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便血,但由于很多肠道疾病如痔疮等都有便血的现象,因此也十分容易被忽视。
需要注意区分痔疮便血与肠癌便血的区别:痔疮的便血通常是因为肛门撕裂引起,血液颜色鲜红,呈喷射状;
肠癌的出血是在肠道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和肠道的摩擦。因此血液会和粪便混合在一起排出,颜色呈暗红色。
- 2.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
早期的症状还有排便习惯的突变,如本来一直是早晨排便一次,最近突然变成一天数次,还有反复的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等。
另外,肠癌患者会发现自己的大便性状与以往不同,会越来越细,有的甚至只有手指粗细。
- 3.腹痛、肛痛
由于肿瘤挤压了肠道和肛门附近的神经,引起腹痛和肛门疼痛。
- 4.里急后重
“里急”指便意非常浓烈,腹部绞痛,有马上排便的冲动;“后重”指排便时,又会产生粪便欲下不下的感觉,肛门坠胀,总感觉没排干净。
不想让肠癌“盯上”你,尽早远离这4点
以下几个原因都是临床上大肠癌的常见诱因,尽早了解并避开,能够起到预防作用。
- 大肠息肉
大约有80%~90%的结直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而且直径越大的息肉,癌变几率也就越高。
一般来说,多发的息肉、单个直径超过20mm的息肉需要尽早治疗。
- 肠道炎症
除了大肠息肉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也是容易诱发大肠癌的慢性病之一。
有研究表明,有慢性肠炎的人患大肠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4~20倍不等。
-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也会比普通人要高出许多,因此建议这类人群定期进行大肠癌的筛查。
- 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肠道属于消化系统,因此饮食习惯也与肠道健康息息相关。长期保持高脂肪饮食,纤维摄入量将严重不足,这类人群患肠癌的风险也更高。
此外,长期摄入红肉、久坐不动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发现早期大肠癌,筛查少不了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张苏展表示,若能在早期发现,获得及时的治疗,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以基本实现治愈,五年生存率高达80%以上。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将是防治大肠癌的关键,建议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筛查工作。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包括:
- 生活在大肠癌高发地区,或当地饮食习惯较容易诱发大肠癌的人群;
- 长期保持高饮食、低纤维饮食习惯的人群;
- 家族中有肠癌病史和家族性息肉病史的人群;
- 喜欢吃加工肉类食品的人群;
- 长期便秘、腹泻的人群;
- 已经患有肠炎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群。
大肠癌的筛查以肠镜和直肠指检为主。肛门指检能够直接发现存在于直肠末端的肿瘤;
而肠镜能够清晰地观察肠道内是否有息肉和黏膜的病变,如果发现可疑情况还可以直接通过肠镜末端的工具直接截取病理组织进行化验。
此外,粪便DNA检测也是大肠癌的一种筛查手段。
直肠癌原本是高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恶性肿瘤,但近年来许多年轻人也被“盯上”。如果近期出现便血伴随腹痛、反复便秘和体重下降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平时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