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颈肉是所有老虎的致命弱点吗?被掐住之后,就会像猫一样乖了?
多数养过猫的“铲屎官”都知道,猫一旦后颈部位被捏住之后,就会蜷缩着身体,变得一动不动,十分乖巧,任人摆布。
很多宠物店就是利用猫的这一特性,用一个夹子夹住猫的后颈皮肉,使之变得安静,然后再进行除虫、打针等其他操作。
其实猫的这种特性,来源于母猫搬运它们的方式。猫有更换巢穴的习惯,当母猫产子之后,一旦巢穴暴露,或者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们会往另外一个巢穴“搬家”,而母猫搬运幼崽的方式就是用嘴叼住幼崽的后颈。
我们都知道,老虎也是一种猫科动物,而且母虎在搬运幼崽的时候,也是采取叼住后颈的方式,那么后颈肉也会是老虎的弱点吗?只要被掐住之后,是否也会变得像猫一样乖,任人摆布呢?
比如“武松打虎”这一事件里面有一段描述,大致意思就是武松将断棍扔掉之后,就一手抓住了老虎的顶花皮,然后将其按在地上打。
这一行为不禁令人猜想,难道武松误打误撞抓住了老虎的后颈,老虎这才变乖任由武松打么?
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
捏住猫咪后颈,它就会蜷缩着身体变得十分安静,这种现象在学术里面有一个专门的词汇来形容,叫“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
这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里面,由于遭遇了某些缘故,进而形成了这一条件反射。
理论上“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会出现在所有采用“叼后颈”这一方式搬运幼崽的动物身上,当然其中就包括了老虎。
此外还有蜜獾、豹子、狮子等,而猪、猴子等不采取此类方式搬运幼崽的动物,无论你怎么掐它们的后颈,也不会出现这类现象。
与“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十分相似的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动物的假死。
比如在某些动物催眠表演中,表演者摆弄了一番之后,这些动物就像死去了一样,变得十分僵硬地躺在了地上。这种现象叫“强直性静止”。
与“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不同的是,强直性静止是与生俱来的,自然界的动物们企图用这种假死来骗过天敌。唤醒它们的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制造一些动静即可。
本体的感受
回归到话题,老虎确实是利用“叼后颈”方式搬运幼崽的,那么是不是就代表如果掐住了老虎的后颈,它一样会蜷缩身体,变得安静呢?其实也不一定,因为“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受本体的感受影响很大。
日本一些神经学家在2013年的时候,做了相关的实验。实验者找来了一些老鼠,然后将部分鼠的后颈处麻醉了,再将其捏住提起来。
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这些老鼠被捏住后颈之后的效果大大减弱。
更早之前,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巴芬顿教授在2008年的时候也做过相关的实验,他找来了31只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猫,然后用夹子夹住它们的后颈,记录实验现象。
巴芬顿教授发现有大约67%的猫都出现了“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而且年龄越小的猫表现得越明显。
实验证明,动物会不会出现这一现象,跟本体的感受、年龄等因素均有关系。感受越强、年龄越小,出现这种现象的概率越大。
小老虎被母虎叼住后颈提起来的时候,的确会蜷缩着身体,变得十分安静。但“掐捏诱导的行为抑制”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弱,甚至是消失,因此谁也不敢保证,老虎在成年之后,是否还保留着这种条件反射。
母虎会叼住小老虎的时光,也就在它们两三月大的那段时间而已,非常短暂,因此它们成年后淡化了这种感受,甚至是完全遗忘了,也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