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奥斯卡影帝,眼神忧郁,却挚爱中国
近几年,不管那群道貌岸然的西方媒体如何诋毁,中国这个崛起的雄狮,早已成为了世界最有竞争力的领导者。
相对于俄罗斯的贫困,英国的夕阳西下,以及法兰西越来越严重的“黑化”问题,中国市场的巨大“钞能力”都在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
君不见,因为“辱华”,杜嘉班纳早已湮没于世界顶级奢侈品的行列,而对于当年莎朗•斯通丧尽天良的不友好,迪奥更是毫不手软与之决裂。
越来越多的国际影视巨星,也开始进军内地影视,马特•达蒙宁愿放弃奥斯卡影帝,也要选择拍摄《长城》,米拉•乔沃维奇也放下晚节,选择出演《素人特工》。
虽然口碑直降,可也的确赚的盆满钵满,更不要说几乎做好破产准备,却被中国市场拯救的《变形金刚5》。
可是却有这样一位男星,同样选择来华参演,却更看重的是对于这个国家的深爱,更是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告诉世界,这个伟大的国度,应该拥有怎样的尊重。
他就是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艾德里安•布洛迪。
1973年,艾德里安•布洛迪出生于纽约,从小就有一个成为演员的梦想,他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努力前行。
1993年,出演由犹太裔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的电影《山丘之王》,他只用了一部剧,就受到了极大的赞誉和关注。
2003年,也是他真正功成名就的重要年份,那部被称为最好看战争片的《钢琴家》,让他斩获那一年几乎所有国际重大影视奖项,其中就包括奥斯卡。
30岁,他完成了别人一辈子也许都无法达到的高度,更是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钢琴家》反映了二战时,犹太人被残忍屠杀的悲惨历史,纵观历史所有战争电影,没有哪一部可以有底气的宣称比它还要好。
艾德里安•布洛迪在剧中饰演了一位犹太裔的钢琴家,原本的他拥有完美的人生,可是战争却将一切化为了尘埃。
电影接近结尾时,艾德里安行走在破败的废墟上,独自哭泣的镜头,真可谓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他的出道和成功,都与犹太人有关,这并不是偶然,因为他的身份就是一名美籍犹太裔。
虽然他出生时,战争早已结束,可是祖辈一直都在为他讲述在那十几年时间里,族人的悲惨,这一切的一切,早已烙印在他的心灵之中。
艾德里安•布洛迪被称为好莱坞的“忧郁王子”,那双悲天悯人而又迷人的双眸,让多少的人为他心疼不已。
第一次知道他,是在一部并没有多大知名度的电影《超脱》中,剧中的他,可以不说一句话,仅仅是那种孤寂忧郁的眼神,就让人不仅感叹,到底经历过怎样悲惨的人生,才会如此的落寞。
对他的好奇,让我开始观看他曾经的作品,《金刚》中正义而又温暖的杰克,《钢琴师》里,为了生存却又痛苦不已的维拉德斯娄·斯普尔曼。
每一次,艾德里安•布洛迪的出演都会给你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他那与生俱来的忧郁,后来的他,更是将这样的忧郁和对和平的向往,带到了万里之遥的中国。
《温故一九四二》,是冯小刚事业的滑铁卢,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认真的拍摄一部电影,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可我随便拍摄的《私人订制》,一周就收获了四个亿,我真的迷茫了。
好在,冯小刚的努力付出没有付之东流,2015年,华鼎奖将最佳影片的奖杯送到了冯小刚的手中,那一年,《温故一九四二》成为了华鼎奖的最大赢家。
那一年的华鼎奖最佳男配角,送给了一位外国友人,他的名字是艾德里安•布洛迪。
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了一位在中国报道的美国记者,他记录下了日军的残暴和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悲痛。
我还记得当年在《1942》中,看到他时,被惊讶的心情,那时候的我甚至还在想着,冯小刚已经有这样的地位了吗,竟然让一位奥斯卡影帝来他的电影中演配角?
要知道,《金陵十三衩》中,贝尔是妥妥的主角,就算是中国元素满满的《长城》,马特•达蒙也是当之无愧的C位。
至于后来在《天将雄师》中,他的出演更像是为了偶像成龙而甘心打酱油。在《大轰炸》里,虽然是配角,可是梅尔•吉布森和布鲁斯•威利斯的咖位,纵然作配,也说得过去。
那么他为什么会甘心在出演的三部中国电影中甘心出演配角,难道是他已经不出名到这种程度了吗?
答案当然不是,这三部电影都是反映中国人民为了抵抗侵略者而奋起反抗的故事,虽然年代不同,可是没有哪一部不是为了和平。
正是因为他犹太后裔的身份,让他更加的懂得,被魔鬼铁蹄践踏的无奈与悲苦。
也正是因为中国人民在二战时,为走投无路犹太人提供庇护的恩情,让他毅然决然的出演这三部反战电影。
哪怕有些犹太人早已遗忘曾经的恩情,但是艾德里安•布洛迪却用他的行动,告诉全世界,这样美好和善良的民族,怎么可以被西方任意诋毁。
给予他人庇护时,伟大的华夏从不曾考虑过得到的感恩和回报,我们看过太多太多“东郭先生与狼”的实例,可是那些真的对我们心存善念的人,我们永远都会把他当成最好的朋友。
世间的因,总会得到应有的果。
这样的艾德里安•布洛迪,我们又怎么可以不去喜欢。
无论前路如何,祝君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