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咸丰年间咸丰帝留给同治的顾命的八大臣都有谁?他们的结局如何?
我们都知道,在咸丰执政晚期,朝堂之上一共有三股势力集团在左右朝局,一股是帝胤势力也就是和咸丰统一时期的各种亲王,一股是以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为主的帝后势力。另外一股就是以大臣为主的朝臣势力,为了平衡和对抗帝胤和帝后势力。身体不太好的咸丰帝一直想给年幼的同治搭建一套比较合适的朝臣班子,而后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景寿等人。立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又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所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顾命八大臣”或”赞襄政务八大臣”。的由来。那么这八个人究竟是何许人?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呢?
载垣
载垣,全名为爱新觉罗·载垣(1816-1861),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六世孙,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的五世孙,世袭和硕怡亲王爵位,十二家世袭铁帽子王之一,因为在咸丰帝继位期间尽职尽责,成为当时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首掌握实权。不过后来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欣发动”祺祥政变”,载垣在北京被捕,赐白绢自尽。时年四十六岁。
端华
端华清开国奠基者舒尔哈齐之子、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后,道光五年,端华封三等辅国将军。二十六年,袭郑亲王爵,不久诏授总理行营事务大臣及御前大臣。道光帝死,受顾命。咸丰继位后,为领侍卫内大臣。而咸丰死后,又成为同治的顾命八大臣之一,而在辛酉政变后,端华赐自尽,其弟肃顺被斩首菜市口。
景寿
全名为富察·景寿(1829-1889),满洲镶黄旗人。云贵总督明瑞曾孙,工部尚书博启图之子。道光二十四年,赐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次年,尚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五年,以为蒙古都统,授御前大臣,赐用紫缰,寻授领侍卫内大臣。祺祥政变后,削职仍留公爵及额驸品级。同治元年复用,仍赐紫缰,授领侍卫内大臣,管神机营事务。光绪十五年去世,谥号端勤。景寿算是这八位顾命大臣里面结局最好的一个。
肃顺
全名爱新觉罗·肃顺(1816 -1861),满洲镶蓝旗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与同为顾命大臣的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咸丰十一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时年四十五。
穆荫
穆荫(?-1864),字清轩,托和络氏,满洲正白旗人,晚清大臣。咸丰元年,命以五品京堂候补,任为军机大臣。1860年英、法军占领天津,穆荫受命为饮差大臣,偕怡亲王载垣赴通州,同英、法联军进行和谈。因未达成协议,英法联军进逼京都时,与肃顺、载垣、端华护送咸丰帝逃至热河。1861年咸丰帝病死,与肃顺等受命为辅政大臣,慈禧太后与奕共谋发动北京政变后,被解职流放。1862年释归,1871年病死于家中。
匡源
匡源(1815-1881),字本如,号鹤泉,山东胶州人。自幼聪敏好学才思敏捷,十三岁考秀才,被称为神童。道光二十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吏部侍郎。咸丰八年,入直军机处。从政期间,以清廉、勤勉、自律而享誉官场。受咸丰帝顾命,赞襄政务。成为八大顾命大臣之一。其后祺祥政变,罢官还乡,死于光绪七年,年六十六。
杜翰
杜翰(1806 -1866)字鸿举,号继园,山东滨县(今滨城区)人,帝师杜受田长子。道光二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咸丰三年杜翰为工部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办理京城巡防事宜,深受咸丰倚重。十年,随咸丰帝逃热河。成为顾命大臣后,反对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解除八大臣职务,杜翰遭革职,流放新疆,后被赦免放回,从此闭门不出。同治五年卒。
焦佑瀛
焦佑瀛,字桂樵。天津人,清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因他文笔敏捷,才干超群,又颇有见识,经肃顺推荐,被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为”挑帘军机”,实任军机大臣,咸丰逃往热河时,焦佑瀛正奉命在天津静海一带治团练,被召从幸热河(今承德)。后被任命为辅政大臣,因反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受免职处分,得归隐于故乡”逋园”。
以上就是顾命八大臣,不过这八个人在咸丰驾崩74天后,就被慈安、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扳倒。虽然短暂的存在,但是这八个人都是能力不俗,是咸丰留给同治的一笔财富,而在辛酉政变后,内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外有议政王奕䜣主政,从而开始了”同治中兴”。清朝出现了一段短暂的和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