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苗族的由来和历史

苗族图腾

五千多年以前的上古时期,生活在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地区的九黎古国(即当今良渚文化考古遗存)是苗族先民。蚩尤是其天子,《尚书. 吕刑》注说:“九黎之君,号曰蚩尤。”《史记. 五帝本纪》集解记载说:“蚩尤,古天子。”从良渚文化玉器上的饕餮纹可看到,蚩尤九黎国的神徽就是饕餮。

苗族人战神蚩尤

蚩尤九黎国强大后北上占领东夷(今山东一带)《逸周书·尝麦篇》对此有记载:“昔天之初,……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不断强大的蚩尤九黎继续北上发展,与由西向东发展的炎帝和黄帝古国交汇于燕山涿鹿地区。这一时期的蚩尤九黎有八大创造:水稻种植、金属冶炼、金属兵器制造、刑法创造、设立宗教、开创兵法、掌握历法、运用医药。

战示图

蚩尤九黎为了与黄帝炎帝争夺资源,在中原涿鹿地区发生长期战争,《太平御览》记载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庄子杂篇》说:“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血流百里。”后来黄帝用水攻,打败了蚩尤九黎,蚩尤被杀。九黎国从此逐渐退出中原,迁徙到长江中游的环洞庭湖地区,建立了三苗国。《国语. 楚语》记载说:“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三苗国在与中原的尧、舜、禹相处中不断发生战争。禹与三苗国的战争最为惨烈,《论衡》说:“三苗之亡,五谷变种,鬼哭于郊。”

三苗国失败后,苗族分三大支迁徙,一支往西北的甘肃一带然后南下,经过川西到贵州西部乌蒙山区,一支迁洞庭湖荆州一带绵延至武陵山区,另一支迁至黔东南的月亮山和雷公山区。

苗族最早迁入贵州是春秋战国时期。苗族亚鲁王带领苗人最早在黔中建立格洛格桑城(即贵阳古代城池),所以民间一直称贵阳为“老苗城”。

在荆州一带的苗族,被汉文文献称为“荆蛮”,商周时期“荆蛮”被讨伐,《今本竹书纪年》说:“方叔帅师伐荆蛮”。

春秋战国时代,楚族与苗族共建楚国,《国语. 晋语》记载这一历史说:“昔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秦汉至元、明、清,苗族分布很广,已经遍及武陵五溪相邻的现今鄂西、渝南、黔东北、黔东南、黔中以及黔西北大片地区。

苗族在迁徙中形成两大聚居区,一个是湘西腊尔山区,另一个是黔东南的雷公山区。这两大山区一直独立自主,被封建王朝称为“生苗”地区。到了清代,清王朝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三次大的战争。第一次是雍正乾隆年间对雷公山地区征剿,苗人死亡30万。第二次是乾隆嘉庆年间对腊尔山地区征剿,苗人死亡40万。第三次是咸丰同治年间,清王朝与张秀眉领导黔东南苗族的战争,时间长达18年,苗人死亡100万。陶新春领导黔西北苗族与清王朝的战争长达12年,苗族人在战争中共死亡近150万。

苗族在清末参加民国的建立,在抗日战争期间,大批苗人参与抗战,成建制的三个苗族师在几次大的会战中全部牺牲。在解放战争期间,在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不少地下游击队,迎接解放军,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