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大历十才子是谁?每人一首代表作,您知道吗?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让大唐王朝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繁盛,到了中唐时期,随着“李杜”、“王孟”、“高岑”这些盛唐诗坛大佬们的逐渐老去、离世,整个诗坛也似乎暗淡了下来。

但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唐代宗李豫大历(766年-779年)年间,一批被后人称为“大历十才子”的诗人活跃起来。具体是哪十位才子呢?中唐著名诗人姚合在他的《极玄集》里给了权威的答案:“李端,字正己,赵郡人,大历五年进士。与卢纶吉中孚韩翃hóng)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dòng耿湋(wéi)、夏侯审唱和,号十才子。”

这十人由于经常一起应酬唱和,所以诗歌的风格大体一致,他们没有了盛唐时期那种积极进取、雄强自信的豪迈气魄,更多的是继承了王维、孟浩然的诗风,他们的作品讲究格律,追求清雅,善于含蓄委婉地表达个人感情,抒发对于乱世凄伤悲凉的感慨和漂泊他乡的寂寞凄凉感受,充满了中唐时期那种凄伤的主情调。

笔者精心编辑了这十位才子的简历和代表作,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风采吧:

一、钱起

钱起(722一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751),三十岁的钱起考中进士,后来曾出任考功郎中,所以世称“钱考功”,他还是草书大家“颠张狂素”之一怀素的叔叔

钱起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他非常擅长五言诗,用词色彩清丽,音律和谐,体格新奇,理致清淡。有着”前有沈宋,后有钱郎”的说法。“沈宋”是指初唐著名的诗人沈佺期、宋之问。人们把他和著名诗人郎士元齐名,称为”钱郎”。对此,钱起很不满意,他很自负地说道:”郎士元凭什么能跟我相提并论呢?”

神助他考中进士的故事,被广为流传。

唐朝天宝九年(750年)的一天,在京口(现江苏镇江)的一个旅馆里,钱起正在熬夜苦读。突然,他听到有人在院子里反复吟咏着一句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推门走出房间,来到了院子里。只看见月儿朦胧,树影婆娑,寂静无声,哪有人在吟诗啊?

怎么回事儿,难道是闹鬼了,钱起很是纳闷,悻悻地回到了房间,反复地体会着这句诗,感觉太空灵了、太有韵味了,他就把这句诗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第二年,钱起来到长安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是李暐,他出的试题是《湘灵鼓瑟》,要求写作一首五言律诗。

“湘灵鼓瑟”,出自于浪漫主义伟大诗人屈原在《楚辞·远游》里的名句:”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这句诗里有一个凄美的神话传说。

传说,尧帝有两个美丽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她俩都嫁给了舜帝。舜帝在去南巡的途中,因病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娥皇、女英得到噩耗后,在湘江岸边日夜悲哭,江边的竹子都染上了她俩刻骨伤心的泪水,从此变得斑驳,被人们称作斑竹或湘妃竹。

不久,她俩就悲哀地投江自尽,成为湘江之神,人们称之为“湘灵”,灵就是神的意思。传说,湘灵经常在月夜弹琴鼓瑟,人们如果在湘水细听,就会隐约听到她俩悲凄的声调、忧伤的旋律。

钱起很清楚这个题目所包含的典故故事,在构思时,他灵感闪现,脑海里的那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不正好能用上吗!于是,钱起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从一个听者的角度描写了湘灵鼓瑟,并把这一句用在了诗的结尾。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主考官李暐,看到这份试卷后,被诗中展现的那种优美、空灵的意境所惊呆了。他反复地再三轻声吟诵,尤其是最后的结句,更是余韵袅袅,仿佛让人见到,在青山绿水之间,一位刚刚放下云和瑟,悠然远去的神女形象。李暐不禁惊叹道:这不是人能写出来的,“必有神助”。

李暐果断地录取了钱起,给了他很高的名次。钱起一举成名,他的这首诗,成为了唐朝三百年省试诗里最优秀的作品,只有被模仿,从来没有被超越。

二、夏侯审

夏侯审 ,生平事迹不详。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他试“军谋越众”科及第,被授予校书郎,最终官居侍御史。他韦应物卢纶钱起司空曙李嘉佑等诗人有着交游唱酬,李嘉佑称赞他“袖中多丽句”。他的作品大多佚失,《全唐诗》里存一首:

《咏被中绣鞋》

云里蟾钩落凤窝,玉郎沈醉也摩挲。

陈王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间见袜罗。

云锦被中,佳人的玉足穿着小巧的绣鞋,那绣鞋像如钩之月一样美,痴情的玉郎摩挲着绣鞋,沉醉其中。他心叹曹植当年的风流不如从前,就是因为曾经去会见了洛神。

这首诗描写了年轻人两情相悦,在情真意浓时的一个温馨片段,属于艳情诗范围,格调不高,思想与艺术上均无特色。

三、耿湋

耿湋(wéi) 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耿湋登进士第,终官右拾遗。

耿湋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他与卢纶、李端、钱起司空曙夏侯审、畅当等人有着密切的交往。他的诗以清淡质朴见长,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今有《耿湋集》二卷传世。他的代表作:

《春日即事》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

大历二年(767年),耿湋被免去周至县(今陕西周至)尉,回家闲居,写下这首惆怅、伤感的即兴之作。

四、崔峒

崔峒是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出身大名鼎鼎的“博陵崔氏”,他的曾祖父是唐朝文学家、吏部郎中、秘书少监崔行功

崔峒登进士第后,历任拾遗、补阙、集贤学士等职。他与戴叔伦、韦应物、司空曙、卢纶、严维、皇甫冉、丘丹等人经常唱和,崔峒的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今仅存《崔峒诗》一卷,《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是崔诗中的佳作。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这首诗作于崔峒的晚年,抒写了自己一生在仕、隐之间徘徊的内心矛盾。他向韦应物、李明府(明府就是县令)两位朋友诉苦:我不远万里,到京城献书,谁知“君之门兮九重”,一片赤诚,难以上达天听,不为君知。投赠之意,怨愤之情,由此可见。

五、李端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五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的李端辞官后,隐居在湖南的衡山,故自号为“衡岳幽人”。

少年时,李端曾前往庐山,跟随著名诗僧皎然学诗,他在《长安书事寄卢纶》中回忆道:“弱冠家庐岳,从师岁月深。”在“大历十才子”中,李端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被誉为“才子中的才子”。

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他的名篇《听筝》入选了《唐诗三百首》,这首诗不但让李端一举成名,还赢得了甜蜜的爱情。

永泰年间,李端旅居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那时,李端的诗名已经很出众了。他先后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是以名落孙山而告终,他知道落榜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权贵显要人士为自己通榜,所以李端就走上了“干谒”之路。

他结识了唐代宗的驸马、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醉打金枝”的男主),李端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获得了郭暧和升平公主的青睐,成为了郭府的常客。

郭府中有一个婢女名叫镜儿,她性情贤淑、容貌艳丽,还弹得一手好筝。李端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在宴席上经常拿眼睛偷偷地瞟她。有时,爱情就是这么简单、随缘,无意的一瞥,就让两个人从此彼此相互牵挂,心有所属。

郭暧为人豪爽大气,他知道李端暗恋镜儿的事后,就有心玉成这桩美事。

在一次聚会的宴席上,郭暧当着众多的文人雅士的面,笑着对李端说道:“李公子如能以《弹筝》为题写一首诗,并使在座的客人们都高兴,那么,我乐意把镜儿转赠给您。”

李端听后喜不自禁,他明白郭暧这是要给他送人情啊!他看着镜儿那期盼的神情,满怀自信地站了起来,缓缓地踱了几步,然后神采飞扬地高声咏出: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诗的意思是,美人端坐在玉房前,纤细洁白的手弹拨着金色古筝,发出了优美的音乐。为了博得心上人的青睐,她故意不时地拨错了琴弦。

诗里涉及一个“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周瑜二十四岁时就官拜建威中郎将,他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吴国人都尊称他为“周郎”。周瑜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非常精通音乐。

只要弹奏的曲调有所谬误,周瑜即使喝得半醉,也能一下子听出来,并且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所以人称:“曲有误,周郎顾”。许多想亲近周瑜的姑娘,故意时常弹错几处,以期盼“周郎顾”。

李端在这首诗里,就是巧用这个典故,生动传神地描写了镜儿为了赢得所爱之人的顾盼,故意将弦拨错的可爱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

众人一听,这首诗写得好啊,用典恰当,言情真切,意蕴丰富,都齐声喝彩叫好,郭驸马一诺千金,李端凭借这首诗抱得美人归。

在郭暧夫妇的大力举荐下,在大历五年,李端终于进士及第,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六、司空曙

司空曙,字文初(或作文明),广平府(今河北邯郸市)人。登进士后,曾为剑南节度使韦皋的幕僚。司空曙为人磊落有奇才,但因为他“性耿介,不干权要”,所以宦途坎坷,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

他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朴素真挚,情感细腻,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思,《全唐诗》编录他的诗二卷。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是他的表弟,二人关系亲密。司空曙在落魄的时候,卢纶到他家探望,司空曙高兴地写了一首诗: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寂静的夜晚,四周没有邻居,因为家贫,只能居住在荒野中。夜雨使树上的黄叶飘落下来,灯下的我已是白发老人。我这样孤独沉沦很久了,愧对你屡次来慰问我。我们本来就很有情分,更何况你我两家还是表亲。

七、卢纶

卢纶(748一800),字允言,河中蒲县(今山西临汾市)人。因为父亲早逝,少年时期的他是在舅舅家度过的,这使他和表兄司空曙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成人后,卢纶屡试进士不第。卢纶的社交能力很强,他的文学才能得到了宰相元载的赏识,元载将卢纶的诗进献给唐代宗,卢纶才得以补授阌乡尉。后来,由于另一位宰相王缙(王维的弟弟)的礼聘,卢纶升为集贤学士、监察御史,官终检校户部郎中。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边塞诗,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全唐诗》编录其诗五卷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朝名将、咸宁浑瑊在出任奉天行营兵马副元帅时,卢纶在幕府中担任元帅府判官,幕府的军旅生涯,使他对行伍生活有了真实的体验。

这首边塞诗描写了大雪之夜,将军准备率兵追敌的场景,风格雄劲,气概豪迈,脍炙人口。

八、苗发

苗发,生平及字、号、生卒年月均不详,潞州壶关(今山西长治市)人。初为乐平县令,后历任兵部员外郎、驾部员外郎,仕终都官郎中。苗发经常与当时名士写诗酬答,但诗篇传世颇少,《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

《送司空曙之苏州》

盘门吴旧地,蝉尽草秋时。

归国人皆久,移家君独迟。

广陵经水宿,建邺有僧期。

若到西霞寺,应看江总碑。

安史之乱平定后,司空曙要去苏州,苗发写了这首送别诗,全诗婉转含蓄,感情真挚,表达了苗发淡淡的惆怅和深深的眷念之情。

九、韩翃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在长安闲居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诗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据孟棨的《本事诗》记载:唐德宗时期,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唐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可是当时朝中有两个名叫韩翃的官员,无奈之下,中书省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唐德宗审批,唐德宗大笔一挥写到: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可见《寒食》这首诗的流传广泛和受到赏识的程度了。

这是一首委婉含蓄的讽刺诗,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寒食之夜,长安城应该是漆黑一片。唯独这些王公贵族之家,破例地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

十、吉中孚

吉中孚,鄱阳人,初为道士,后还俗,登进士第后,授万年尉、校书郎,历任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判度支事。他的诗大多遗失,今仅存诗一首: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

官称汉独坐,身是鲁诸生。

绝域通王制,穷天向水程。

岛中分万象,日处转双旌。

气积鱼龙窟,涛翻水浪声。

路长经岁去,海尽向山行。

复道殊方礼,人瞻汉使荣。

唐代宗永秦元年(765年),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国景德王去世,惠恭王继位。按照惯例,唐代宗派御史中丞归崇敬充任吊祭、册立使,赴新罗行使吊祭故王、册立新王的使命。吉中孚为好友送行,临别时,写下这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

这首诗充满了奇幻的想象,描写了归崇敬从海路、陆路经过遥远的长途跋涉,直至到达新罗的全过程,展现了唐朝时期特有的自信与高傲。

尽管与“李杜”、“王孟韦柳”等一流大诗人相比,“大历十才子”的诗歌成就总体不大,名声也不如他们显赫,但是,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在历史上能留下自己的篇章,这也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