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霜的类型有什么呢 :详解霜冻的含义及分类

霜冻的含义

霜冻是指发生在冬春和秋冬之交,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或辐射冷却,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植物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一种短时间低温灾害。当然,霜冻发生时近地层气温和地面温度可能6接近0℃,也可能略高于0℃。许多南方作物在温度降到2~4℃时即可发生霜冻。发生霜冻时,若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高,通常会见到作物表面或土壤表面有白色凝结物出现,这类霜冻称之为“白霜”,当大气中水汽含量较低时,即使气温降到零下,但并不一定有白色凝结物存在,但作物仍然受到冻害的现象称之为“暗霜”。

霜冻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天气条件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在晴朗无风、湿度较低的天气条件下,容易发生霜冻,天气晴朗时,因缺少云层的阻隔,近地面辐射强烈,降温迅速;另一方面,无风时由于垂直湍流交换减少,则地面上层空气的扰动和热量交换减弱,不能有效弥补因辐射损失的能量。因此,霜冻经常发生在无风而寒冷的夜晚,对于辐射型霜冻更是如此。

地形条件

地形是影响霜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地形对霜冻强度影响很大,如在有霜冻的夜间,不同地形间温度可相差6~-7℃,山坡2℃,山间谷地-2~-3℃,盆地则低达-4~-5℃(孙忠富,2001)。例如,在出现平流霜冻时,在迎风面上作物遭受危害较背风面作物更严重。在相对封闭的场所,由于气流交换减弱,不宜与周围环境交换热量,所以霜冻相对严重。另外,由于冷空气密度大,容易向低洼处流动并沉积,所以在低洼地霜冻危害加剧。

作物自身条件的影响

对作物自身来说,不同种类作物发生霜冻时的温度指标有较大差异,所以即使在同样低温条件下,不同作物发生霜冻的可能性和冻害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作物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敏感性也是有一定差异。对大多数作物来说,在苗期抗冻能力较强,在开花期、生殖生长期抗冻能力较差(孙忠富,2001)。

霜冻的类型

根据霜冻害发生的时期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

早霜冻

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过度期间发生的霜冻,称为早霜冻。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在秋季向冬季过渡时,随着天气变冷,气温下降,出现0℃以下气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直至出现霜冻害。此时如果作物未收获,或未成熟就会发生霜冻。此时发生的霜冻就叫早霜冻,也叫秋霜冻。

晚霜冻

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期间发生的霜冻称为晚霜冻,也叫春霜冻。此时容易对越冬返青作物和早播作物造成危害,发生的时间越晚危害越大。

根据霜冻的成因又可将其分为平流型霜冻和辐射型霜冻、混合型霜冻。

平流型霜冻:由于出现强烈平流天气引起剧烈降温导致的霜冻。

辐射型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地面和植物表面强烈辐射降温导致的霜冻害。

混合型霜冻:由冷平流和强烈辐射冷却双重因素形成的霜冻平流霜冻一般影响到地形突出的山顶、丘顶以及迎风坡上的茶园。辐射霜冻主要影响到地势低洼的茶园,因为晴夜地表辐射冷却后的冷空气,密度大,像一般流体一样,它将会聚到低洼的地方,使低洼处的茶园,浸泡在冷空气层中的时间较长些,茶树受害的程度也可能重一些。

平流-辐射混合霜冻,在强冷平流出现后,如接着出现晴夜,则地面将强烈辐射冷却,增加了霜冻的强度,使茶树叶片受冻更加严重。

霜冻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霜冻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霜冻害的发生往往是瞬间和突发性的,在一夜之间,就会使大片的农作物受到伤害。据报道,美国每年由于霜冻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十亿美元(Lindow,1987),日本每年受霜冻害造成的损失也在200亿日元以上。我国也是一个遭受霜冻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受霜冻害面积达34km2,造成的损失每年达30亿元(何维勋,199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