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谁死谁来活?
《三国演义》作为流传甚广的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英雄豪杰跌宕起伏的一生,总是吸引着人们源源不断的进行探究。
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各路诸侯开始粉墨登场;到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标志三国正式建立;及至公元280年东吴灭亡,三国归晋,多年的战争纷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却也埋葬着无数黎民百姓的尸骨。
回首这一段历史,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四处下注,最终坐收渔利。而作为统治阶层的刘汉宗室输的彻底,做为阶级底层的百姓受难最多。
一、刘汉宗室
公元189年,董卓率军入雒阳,废除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这个时候,汉室威望尚存,天子仍有大义名分,但刘协年幼即位,无依无靠,中央权柄实际上已被董卓撷取占据。
都城和地方不缺乏忠心汉室之人,然而前者兵微势弱,后者无诏不得随意进京,远水解不了近渴。大汉天子成了妥妥的图章一枚,声名不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其他比较出名的汉室宗亲:
幽州牧——刘虞,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于公元188年复任幽州牧。董卓掌权后,给予加官进爵,以图笼络。刘虞清廉宽仁,深得人心,等到十八路诸侯讨董时,众人还准备推举其为帝,被严词拒绝。公元193年刘虞在与公孙瓒的争斗中兵败被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兖州刺史——刘岱,汉高祖刘邦之子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公元190年响应袁绍、曹操等人讨伐董卓,为十八路诸侯之一,约公元192年被青州黄巾军所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扬州牧——刘繇,汉高祖刘邦之子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和刘岱是兄弟。刘繇先后与袁术、孙策、笮融等交战,胜少败多,于公元197年病逝。
荆州牧——刘表,汉景帝刘启之子鲁恭王刘余之后,与张俭等人号称“八顾”、“八及”,很有名望。公元190年刘表被董卓表为荆州刺史后,单马入宜城,联合世族豪强,平定荆州七郡,站稳脚跟。不过他既未站队支持董卓,也未参与讨董联军,颇有坐看风云起的态势。公元208年曹操准备亲征荆州的时候,刘表病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益州牧——刘焉,汉景帝刘启之子鲁恭王刘余之后,工于算计,未参与讨董联盟。他先是向汉灵帝提议改置牧伯,使得地方州牧权利大增;就任益州牧后,一方面打击豪强,巩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派张鲁领兵进据汉中。不料张鲁趁机得势,杀其亲信,隔断益州与外界交通往来,益州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公元194年,刘焉两个儿子被杀,伤心之余,病逝而亡,其子刘璋接任益州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五位汉室宗亲,先后坐拥五州之地,地广物博,人才汇聚,却没有改变大汉颓势,很明显缺乏核心人物,各有心思算计,无法团结一心。等到汉昭烈帝刘备崛起,占据益州,五州已去其四,刘备只能偏安一隅,困守一方,无法作为,纵有一统天下之志,却无改天换地之能。
刘备·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263年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之后,除南北朝时短命刘宋之外,刘氏一族再没能登临君位,可谓满盘皆输。
二、黎民百姓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公元157元,东汉人口在册约为5600万,等到西晋统一时,人口数约为1600万。即使估算上世家大族、地方豪强等隐没的人口,三国前后百年间,人口数量锐减至少两千万以上,而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普通平民。
乱世之中,他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艰难求存,苟活都是一种奢望。
究其原因,无外乎“天灾”、“人祸”。
天灾暂且不表,因为在现代都无法准确预测,更别说古代了。每朝每代都有天灾,只要救助措施到位,多少能减少一些人员伤亡和损失。
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人祸”。
仅黄巾起义,就卷入数十万人之多,很多平民百姓是被裹挟参与的,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临死也没明白是为了什么。黄巾起义及其延续下去的战争,断断续续有二十多年,官民双方伤亡不计其数。
黄巾起义·图片来源于网络
等到各路诸侯开始争夺地盘,战斗死伤不算,屠城事件就层出不穷,尤以曹魏居多。仅从公元194年至公元219年,曹军就先后屠徐州、雍丘、彭城、邺城、枹罕、宛城等地;东吴也有孙策屠东冶,孙权屠江夏、皖城等等。
这些百姓何其无辜,连做俘虏的资格都没有,全成了刀下亡魂!
天灾救助不及时,人祸连绵不断,百姓军民死伤无数,尸体得不到收敛,疫病往往随之而来,又造成更多的伤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
唯有处于后方的平民百姓,才觅得一些安宁,却仍然逃不脱赋税、徭役的枷锁。处于交战地的百姓,只能无可奈何地等待命运的审判。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战争何其残酷,民生何其多艰。那些千古留名的风流人物脚下,铺垫的是层层白骨。那些默默消逝的生命不为人知,只有书简里毫无感情的文字,证明着他们仿佛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