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房姓历史名人 :房玄龄,从书香门第走出的模范宰相


房玄龄出身于书香门第,一路务实苦干,平步青云到一朝宰相。他孜孜奉国,知无不为;他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谋;他是“贞观之治”的伟大功臣,“房谋杜断”的一段佳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他一生的宣言。


书香门第,年少聪慧


房玄龄自小就是一个学霸,家里条件也是十分的殷实。一家三代皆名门出身,他的曾祖房翼,北魏年间的镇远将军、宋安郡守,世袭壮武伯爵位;爷爷房熊,掌管褐州文书一职;父亲房彦谦通涉《五经》,富有辩才,担任隋朝的泾阳令。


到了房玄龄这一代,继续传承这种家风,在其父亲的熏陶下,显得格外聪慧,不仅通晓群书,还习得一手好字,搞得起好文章,十八岁便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富有的知识赋予了房玄龄额外的视野与卓识。早年跟随父亲入京时,房玄龄就洞察到隋朝的隐患,《旧唐书》列传中记载:


隋帝本无功德,但诳惑黔黎,不为后嗣长计,混诸嫡庶,使相倾夺,诸后籓枝,竞崇淫侈,终当内相诛夷,不足保全家国。 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


中心思想就是隋文帝嫡子和庶子争夺权位,互相倾轧,隋朝迟早完蛋。


二十年后,隋朝灭亡。预言到隋朝的未来,房玄龄也即将迎来自己人生的转机。


投靠明主,玄武谋变


公元616年,在隋朝日益衰落的大背景下,胸怀大志的李渊在太原发动兵变,史称“晋阳起兵”。随后一路势如破竹,次子李世民闯入关中,向渭北进军。


房玄龄听闻便骑着快马到军营投靠李世民,“贤主”遇“良将”,两人一拍即合,李世民随即安排房玄龄的绝活——参军文书工作。


房玄龄(579年-648年)唐朝名相,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图源:网络



一路上战况复杂多难,房玄龄深知遇到一位明主的不易,不是操心李世民的安全,就是献言纳策,一路破关斩将,不久便攻克长安。


公元618年,李渊代隋建唐,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和平的日子终究是短暂的,随着李世民屡立战功,威望与名声也在逐步提高,李家太子与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在愈演愈烈。


自古以来,皇储之间斗争的结局有三:削弱兄弟势力,搞成废人;不断诬陷炒作,流放城外;使出阴谋诡计,陷害致死。


眼看李世民势力不断增加,李建成与李元吉坐不住了,联合起来多次诬陷谋杀,最终也是无功而返。李世民多次忍让,但是李世民的手下却看不下去了,活得实在憋屈。


没办法,房玄龄找到了长孙无忌商量:


今嫌隙已成,祸机将发,天下恟恟,人怀异志。变端一作,大乱必兴,非直祸及府朝,正恐倾危社稷。此之际会, 安可不深思也!仆有愚计,莫若遵周公之事,外宁区夏,内安宗社,申孝养之礼。古人有云,‘为国者不顾小节’,此之谓欤!孰若家国沦亡,身名俱灭乎?


两人得出结论:反杀!


长孙无忌将此事汇报给李世民,李世民又召见房玄龄,房玄龄也很大胆地说秦王(李世民)你功高天地,应当君临天下。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射杀李建成,弄死李元吉,并除去其一家大小,不留宗室,迫于形势,老爹李渊政变当年就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次年,改元“贞观”。


精诚奉国,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的成功让房玄龄名声大噪,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将其列为一等功,进封房玄龄为邢国公,拜中书令,唐太宗因此评价他“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然而,对于房玄龄来说,这仅仅是一个起点,历史的教训多次提醒他应当以务实为本,不得功高震主,引来杀身之祸。


贞观三年(629年),房玄龄接替长孙无忌任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主持编撰本朝历史,此时杜如晦担任尚书右仆射,一个善于出谋划策,一个擅长审时决断,从而流传“房谋杜断”的佳话。


房玄龄任宰相,前后长达十多年之久,期间也是唯唯诺诺,十分低调,不是呈表辞退,就是说自己能力不行,实则也是维护自身的安全之举。


贞观之治,房玄龄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精简吏治,认为吏治问题是求治的根本,而官吏的公平正直又是治国之要道。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他精通典制,与杜如晦共掌朝政,约束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制定法令、礼乐制度,保存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他修定律令,房玄龄秉持“审查并确定法律和命令,将宽厚平和(的风格)做为宗旨”的思想,简化律令,除去隋朝苛酷的刑法。一系列精诚奉国的操作下,开创了载入史册的贞观之治。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因病离世,临终之时,仍抗表进谏,李世民深受感动:“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握手与诀,悲不自胜。


房玄龄的一生是一位工于谋事,又善于存身的领导者典范,一个地地道道的不倒翁,忠诚勤勉,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也被后人称为“模范宰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