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武汉代表性文化有哪些?

汉剧

汉剧表演

汉剧是以西皮、二黄为主要板腔体的地方戏曲剧种,其剧目丰富,号称800出,现有资料仅存650余出,主要取材于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故事。其角色分类严谨,共分十大行当;唱腔有固定的程式,同时也有复杂的变化,同是一种调子,各类角色唱法不尽相同。

汉剧在中国戏曲史上影响并催生了京剧的产生,徽汉合流是以汉调为主,融合徽、昆、梆等剧精华在北京的地方化。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其他地方戏曲剧种,如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

高龙

武汉高龙

武汉高龙的发祥地在汉阳地区,盛行于汉阳区江堤乡鲤鱼洲和永丰乡龙阳湖一带,那里从古至今都时兴舞高龙。武汉高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其截面都是太极、八卦造型。武汉高龙的“开光显灵”与“升天入海”与其他民间民俗传统祭祀一样,都要举行十分庄重肃穆的仪式。其舞技主要包括:叩、扫、举、托、抖、顶以及被称为“神功绝技”的口衔齿托。

木雕船模

武汉木雕船模具有民间气息浓郁、形象朴实优美和装饰趣味性强的传统风格,它运用木船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木船特点和不同的装饰纹样,讲究造型逼真,精雕细刻。该工艺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近代木雕船制作始于宜昌,1897年以前艺人龙启胜受前辈影响,以小作坊形式从事木雕船制作,此后共有五代人传承木雕船模制作技艺。

木雕船模

龙启胜之子龙云华生于1902年,自幼聋哑,随父亲习作木家具和各种雕花、梭花和木刻船。1959年12月,龙云华与子龙从发由湖北省委奉调武汉市百花工艺雕刻厂,专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制作摆件。从此,木雕船落户武汉。

汉绣

蜚声三楚的汉绣是武汉的传统手工艺,古已有之,经历代民间绣工辗转相传,融汇各地不同流派之长,逐渐形成一种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针法与国内“四大名绣”相异而富有地方色彩的绣种。它具有色调浓艳、华丽多彩、金碧辉煌、装饰味浓的艺术效果,独具民族风格。

汉绣作品

据史书记载,汉绣始于汉代,兴于唐、盛于清。作为古楚之地的武汉地区,为汉绣发展提供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土壤。汉绣曾与我国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名绣”齐名,其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绣工精细,在审美和应用中都包含极深的文化取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马应龙传统制药

马应龙传统制药技艺历经14代人的传承,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明朝万历年间,创始人马金堂潜心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药技艺,制成眼药。新中国成立时,马应龙第十三代传人马惠民任马应龙制药厂(后改名为“武汉第三制药厂”)厂长,在古方验方的基础上遵循传统制药技艺,生产眼药、痔疮药等多种药品。

马应龙制药方法也是非遗代

马应龙传统制药技艺对外界绝对保密,在家庭内部只单传长子长孙或择优相传,数百年来从未违例。2004年,“马应龙”成为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

归元庙会

归元庙会与归元禅寺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着悠久历史的归元庙会既是一项民间传统文化娱乐活动,也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商贸活动。1963年春节,归元寺曾举行过一次庙会。文革期间,时任方丈昌明法师上书周总理,请求保护寺庙,得到总理亲自批示,归元寺因此幸免于浩劫。1977年,归元禅寺重新对外开放,但传统的庙会活动没有恢复。1989年开始,汉阳区重新恢复举办庙会,2001年正式定名为武汉归元庙会。

归元庙会

热干面

在大武汉美食小吃中,能将武汉人热情、爽快、爱面子的性格特征与美食特性有机融合的当属热干面。

相传二十世纪初,汉口长堤街一带有位叫李包的食贩,一次偶然失误发明了面条的新吃法,立即引起哄抢。在众多拜师学艺的人中有个叫蔡明伟的食贩,不仅学了技艺,还看准了商机,于1928年在汉口满春路口开了家面馆,并以“集木为林,财源茂盛”之意,取店名为“蔡林记热干面馆”。“蔡林记”热干面先后被授予“中华名小吃”、“最佳汉味小吃”、“中国名小吃”等称号,在中华特色面食评比中获金奖。

热干面

“贱三爷”的故事

“贱三爷”的故事从明朝中期开始在民间流传,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其源自武汉市蔡甸区,后流传于武汉市及湖北省内。“贱三爷”是一个集中概括了旧时代城镇劳动人民的叛逆精神、丰富智慧和理想愿望的艺术形象,故事内容庞杂,形式多样。

“贱三爷”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汉族特色,对“汉味”民间文学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武汉人常说的一句口头禅“你是汉阳来的——‘贱三爷’”就最具代表性。几百年来,人们用本地方言口耳相传“贱三爷”的故事、笑话、歌谣,把他豁达豪爽、敢斗恶势力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牌子锣

流行于武汉市新洲区的牌子锣(牌子锣鼓),由古代鼓吹乐演绎发展而来。唐明皇李隆基将民间锣鼓音乐引入宫廷,依宫廷诗词歌赋作曲,书于木牌,供演奏时对照,故名“牌子锣鼓”。为牌子锣鼓作曲的一名乐师,被唐明皇封为“老郎”,并规定农历3月18日为“老郎”纪念日。此后牌子锣鼓又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多用于婚丧、祝寿、祭祀等仪式。

牌子锣(牌子锣鼓)以贯穿武汉市新洲全境的举水河为界,形成风格各异的东、西两大流派。

黄鹤楼传说

黄鹤楼传说

黄鹤楼传说,是以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楼为故事发生地及与其有关的一组传说,起源于三国。现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保存在萧子显《南齐书》中。大体分为三类,即神仙传奇、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独特的地理环境,生动的民间传说,精美的诗、词、文、联使黄鹤楼成为千古名楼,而黄鹤楼传说是这座历史名楼的灵魂。

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采撷了黄鹤楼传说中两个重要元素“白云”、“黄鹤”作为武汉的代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