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说明书大全 范文大全 知识大全 实用查询
首页 > 知识大全 >

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河?专家解密:这四种理由接近真相

千古第一才女的宋朝诗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写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打了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最终大败乌江。面对刘邦大军的乘胜追击,按照常人的思考思维,江东子弟多才俊,胜败乃兵家常事,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理应先保住性命,不惜一切渡过乌江,再重整军风,东山再起。

可是匪夷所思的是,项羽并没有这样做。

千年后的我们,也许对项羽此举着实摸不着头脑。后人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的满脸疑惑,有的认为他有英雄气节,有的认为他思想出了问题。

项羽画像

当时项羽所处的并非是绝境之路,乌江边有一艘小船,船上有渔夫愿意助他渡江,然而他选择的却是自刎这种方式。

自此,这位两千多年的军事战略家给后人带来了无穷的史料回味。


垓下之战败走乌江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02年,这一年是决定历史走向的一年。项羽军与刘邦军有各自的优劣势:刘邦军数量占多,粮草充足;项羽军勇猛无敌,粮草紧缺。如此看来,刘邦一方看来优势更大一些。

但实际上每一次战役项羽都把刘邦“按在地上摩擦”,然后一次又一次地放过刘邦。

双方为了获得彻底的胜利,进行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把鸿沟东西两边分别划分给对方。

协议签订之后,理应双方都要撤军,反正诚实的项羽是照做了,带着队伍往东走。然而成年人总是离不开利益的诱惑,刘邦这一回就没有当君子,手下张良和陈平怂恿刘邦毁约——自家地盘更大,军队人数够多,项羽又不够粮草,此时不攻待何时?

最终刘邦联合韩信等人的五路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

项羽倒是中气十足,你攻任你攻,我只管冲,十万楚军照样硬刚六十万汉军。

乌江自刎

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奈何实力不够,一场苦战之后,到达淮河时项羽身边仅剩百余人军队。越过淮河时,又迷路走进沼泽地,最终被刘邦五千精兵杀得仅剩二十八人。

然而项羽还没死心,只身逃到了乌江,乌江边有一艘渔船,他就静静地坐下,说道: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随后,举起佩刀向自己的脖子划去。自此,一代枭雄永远定格在31岁。


解读自刎之谜

事实上,他完全有条件可以逃走,甚至东山再起。他提到天要亡他,他没有脸面面对乡亲父老,不愿受屈改为汉籍,这是后人最普遍的推测。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专注史料研究的古今文人和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没有广阔的胸怀,自始至终都在“认命”。项羽从头到尾都在坚信“时势造英雄”,他今天落得如此田地,认为是天不帮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格局小了,“甩锅”是家常便饭。杜牧曾经说过: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

他没有卧薪尝胆的思想,缺乏能屈能伸的精神,不善忍耐。同时,王安石也说道: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当时的项羽军已经兵败如山倒,失去了斗志和力量,溃败已是大势所趋。面对这种环境,项羽大概率也是认命了,他认为一人无力回天。


自身有英雄气节,不肯受辱被生擒。这要追溯到乌江边的乌江亭渡船的细节。当时项羽已经走投无路,而乌江亭边忽有一条小船,船上的“亭长”却要助他渡江。项羽本就认为刘邦是奸诈之人,此时还要助他渡江恐怕也是要生擒他的伎俩,江的对面多半也被汉军埋伏,此人也不怕身后刘邦的几千精锐,无疑是要置他于死地。

充满英雄气概的项羽自命清高,誓死不从。

明末作家李渔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虽曰非奸,吾不信矣。”



不愿引祸给乡亲父老,江东不能成为生灵涂炭之地。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一个朝代只能由一位皇帝执权——这也侧面反映出“鸿沟和议”的矛盾和不合理性。

如果对手不是刘邦,换作别人,同样也不能容忍两地各自执政的局面。今天即使不是刘邦的反水,明天也会有别人来起义除掉项羽。

项羽在那一刻也许也挣扎、思考过要东渡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但即使渡过了乌江,刘邦军照样杀来,这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已经容不得项羽再组队招兵买马。届时江东会变成一片狼藉,江东的乡亲父老会跟着一起遭殃。

《史记》这样记载:

“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项羽不忍,于是一人成就大义,还老百姓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


要留下完美谢幕。项羽从十万大军到八千精兵到孤身一人,一路退守到乌江时,也并未表现出投降的行为,可见他信奉的是“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思想。

武大教授、史事评论家易中天在自己的著作《品人录》中评价道,如果项羽一早萌生了投降的心态,他就不会展开这英勇无比的“最后一搏”。

要说投降,倒不如说是项羽铁了心要把自己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展示给后人看,要给自己的一生留下完美的谢幕。

项羽生平介绍

项羽不肯渡乌江的缘由至今还未定论,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很难判断他一生有多少过错,有没有手握好牌,有没有打得稀巴烂。但这都不影响他是一代军师枭雄的事实,后世也是对他予以思念之情。


相关文章